中小学音乐课堂中提升学生音乐感受力的实施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9
/ 2

中小学音乐课堂中提升学生音乐感受力的实施策略

1唐晓瑾    2宾妹

1湖南省株洲市荷塘区教育教学研究指导中心  412000  2湖南省株洲市荷塘区八达小学  412000

摘要: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和细化,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追求。核心素养视域下,音乐基础教育应如何顺应时代发展,转变教学方式,更有效地帮助学生通过本学科的学习,逐步、有效地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让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真正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落地。我们发现,切实提升学生音乐感受力,是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途径,值得悉心研究、稳步实践。

关键词:音乐感受力;质量监测;实施策略

音乐感受能力,又称为音乐的情感体验能力、音乐感或简称乐感。它是发展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前提,甚而言之,它是一切音乐活动的基础。同时,提升音乐感受力也是音乐学科进行美育的必经之路。

通过观察最原生态的音乐课堂,我们发现大多数常规课多是一节课主义、一首作品主义,带来的结果很可能是9年音乐课下来,学生的心里基本没有留下多少跟音乐有关的事情,一般性审美接触的事实,导致其音乐素养远不达预期。我们意识到,以改变小学音乐教育中零碎散乱、简单粗暴、知识技能至上的人才培养方式的教风和学风亟待改革。

株洲市荷塘区音乐教师在近几年的实践过程中,针对加强学生在音乐教学中主动参与的特点,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儿童欣赏音乐、体验音乐,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也总结和提炼了一些卓有实效方法。特别是在2022年5月,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组织开展的第三轮国家义务教育艺术学习质量监测(以下简称监测)以突出素质教育导向,重点测查学生的艺术学习质量,关注学生艺术兴趣的培养,强调学生自觉参与艺术活动的意识工作中,我们欣喜的发现,荷塘区学生在音乐类检测中各项音乐素养指数均呈上升态势。本次监测中学生音乐听辨能力、音乐作品赏析能力和音乐基础编创能力,以及“必唱歌曲”和“选唱歌曲”的演唱能力均在稳步提升,获得了可圈可点的成绩(四年级和八年级,必唱:8★和10★,选唱:9★和10★)。

以下是归纳整理的部分教学策略建议内容:

【音阶训练】

小学阶段分为低中高三个学段,低年段基础训练用柯尔文手势和模唱,提高训练则用二度、三度音阶构唱、琶音练习等。中年段音阶大小附点变奏三度音程构唱、三度搭桥、音阶卡农、和声练习等。高年段音阶大小切分变奏、五声调式音阶练习、变奏卡农音阶练习等。初中增加的五线谱内容,用五指谱唱谱法对于学习五线谱是很有帮助的。学生随时随地用“手”去认识和熟悉音符在五线谱中的位置,讲解新增的G调F调时,五指谱唱谱能帮助学生更直观的认识到不同的调在音高差异上的不同。或者多种节奏型加入到音阶,将与音阶结合的节奏慢慢进行量变,由加入一两种节奏型慢慢再过渡到加入三种,最后到多种节奏的加入。还可以加入表情术语让唱音阶更加生动。还可以加入创作手法,比如“同头换尾”,把音阶上行作为头,将音阶下行作为尾,先对每个音都设计好节奏,让他成为一条音阶的旋律。

【节奏训练】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我们尝试了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节奏训练中能够愉快地参与其中,并逐步产生了兴趣。以湘教版教材为例,首先对重点学习的节奏型进行罗列。其次我们尝试了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节奏的训练中快乐地参与进来。如生活语言辅助教学:然后学习演奏方法,最后进行节拍敲击,在音乐中融会贯通,同时我们也发现,用打击乐器进行合奏训练,或者用伴奏的方式与乐曲进行合奏,这也是一种非常好的训练方法;我们还将小学阶段常用的节奏型都做成了卡片教具,自由组合成歌曲中出现的节奏型,让学生在各种活动和游戏中感受节奏、学习节奏、创造节奏,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敏感度,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将理论专业性较强的音乐节奏知识演变成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合唱内容前置】

班级合唱教学是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新课标中对于合唱有明确的要求,由于合唱歌曲的表现力要比其他演唱形式丰富得多,所以在各类活动或比赛中的出镜率越来越高。以湘版教材为例,合唱作品大致分为:固定音型伴唱的二声部、同节奏的二声部、支声合唱、轮唱这四种类型。

同节奏的二声部歌曲相对较多,同时它也是教材上比较难掌握的部分。是最需要做前置学习的,以《让我们荡起双桨》中的合唱部分为例,第一步,老师演唱长音,提示学生根据老师唱的音去演唱下行三个音的音阶,并要求学生做第一个音和第三个音的手势,这一步大部分学生是没有问题的,第二步,就可以简化二声部旋律。第三步就可以在此基础上加入完整的二声部旋律进行演唱了。

【手势舞和身体打击乐】

将手势舞融入音乐节奏训练,我们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节奏技巧,并且能够更有效地应对复杂的音乐节奏。这也是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教师先让学生在无伴奏的情况下做手势舞讲解,感受节奏特点,然后加入音乐伴奏学习,深刻体会简单的手部动作与音乐节奏相结合,提升节奏训练的效果。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有些歌曲难以理解,许多学生在记忆这些歌曲时会感到困难。通过使用手势舞,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记住音乐作品,并形成肌肉记忆。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还喜欢将身体打击乐的体验过程融入到节奏教学中去。通过对身体和节奏的训练我们可以获得很多技能:对音乐现象的生理反应;感知觉(在听觉中感受节拍、速度等);把身体变为自然乐器;身体姿态;空间感受(通过身体动作,我们可以了解身体各部位的距离,了解身体各部位发出的音色与身体部位之间的时间、空间和力量的关系,同时探索出高低、左右、前后以及内外等各种运动方向。);时间感受;力量感受;音乐的结构等等。

在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引领学生提升音乐感受力;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将能力内化为素养,将多年来所学形成知识体系,实现核心素养的可持续发展。这既是落实课程标准理念、立足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高效音乐活动,又是推动学校美育工作深度改革的重要实践与探索。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

[2]陈蓉2016年12月《声势:音色、节奏与身体》上海教育出版社

[3]李新娟 李钊 李铁裴 王则灵.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4]高雅. 舞蹈手势融入小学音乐课堂的实践研究[D].中北大学,2020.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基于教育质量监测的中小学生音乐关键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课题编号:XJK22BJC051)阶段研究成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