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家校社共同体 构建共育新生态

/ 2

建立家校社共同体 构建共育新生态

何海霞  胡秀萍

温泉县哈日布呼中心小学   新疆   833505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斯基说过: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众所周知学校是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教师担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担,《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八大理念,这八大理念是以德为先、全面发展、面向人人、终身学习、因材施教、知行合一、融合发展、共建共享。共建共享理念的提出就把家校社共同育人放在了一个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学校、家庭、社会打造教育共同体成为迫切的需要。

教师是家校社共同育人的积极推动者和践行者,下面就分享家校社共同育人取得实效的几个典型事例。

一、家校社共同育人纠正孩子的行为认知。

某某同学,是二年级3班的一名男学生,今年8岁,该学生的优点:性格活泼,外向,喜欢与人交流,劳动积极,头脑灵活,成绩优秀,在班内任劳动委员,在劳动方面做的有板有眼。该学生只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班上的事似乎都与他无关,什么都不想参加;对老师的批评教育总存在逆反心理,与班内其他学生闹矛盾时还经常闹小情绪,前几天甚至出现过因为与学生闹矛盾。经过调查发现该生与自己的父母交流非常少,在家贪玩,回到家还经常对自己的父母撒谎,例如每天布置的作业,他几乎没有一次能够完成,但对父母总是说完成的很好。

这样的学生,其实是很普遍的,很多小学生身上都会有不喜欢学习,喜欢玩耍打闹,调皮的缺点;对于向家长撒谎的问题,每个家庭的家庭环境和所受的家庭教育不一样,每个学生的心里的想法也不样。但是对于这样的学生真的让人很头疼,他学习成绩虽然优秀,但是整天在学校惹事,甚至班主任一节课不在,就会有学生告状,一上午不在,就会跟其他学生打架,一天不在,真的就要“翻天”了。

通过以上学生的在校表现,我们客观分析了该生存在的问题:喜欢学习,但课堂纪律比较差,在上课时影响其他学生;经常违反课堂纪律和学校纪律,在学校课余时间经常小打小闹,甚至惹出一些小事;在家里会对家长说谎。

针对这个学生我们立即启动家校社共同育人的机制,采取了以下措施:

1、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主动打电话给家长,向家长汇报该学生在学校里的表现,征求一些关于他的家长的一些建议;及时做好家访,了解学生本人的家庭情况,父母的工作情况,父母的学历情况,平时在家中父母对学生的关注情况;并摸清楚家长对自己的子女的管教态度是怎样的?了解得知:该学生家长工作繁忙,父亲在村卫生院上班等;母亲在护边员,家庭比较富裕。因为是独生子,父母在家对孩子不大怎么管理,可以说有些溺爱,再说他的父母因为工作几乎顾不上,家长对他的管教是很不够的,甚至是放任自由的。通过调查我与该学生的家长之间对该学生的管理意见进行了交流统一,家长对自己的工作非常配合。

2、结合“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开展走访、谈心谈话、关心关爱活动,结对教师经常找该同学聊天。与该生聊天,亦师亦友苦口婆心的将好的习惯告诉他,让他明白老师、父母、同班同学的苦心,也将学习的重要性和在班里成为一个真正的优秀学生的重要性讲给他理解。肯定他的优点:头脑好使,聪明,成绩优秀,热爱劳动,活泼好动等,在此肯定的基础上适当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一点一点的进行改正,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在及时疏导思想和监督之下,该学生在课堂上和在学校里的纪律性逐渐加强了,行为上慢慢变好了。

在学校老师与家长的密切配合之下,及时去分析原因,正确去引导,都起到一定的作用,该生在这些方面慢慢体会自己的行为的确与其他同学相比做得不够好,从谈话当中也发现他觉得自己有一定的内疚,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该生的思想行为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上的很多缺点都在一一的改变着,到目前为止,课堂纪律已经做的很好,老师在这个基础上让其任副班长作为奖励,上述的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在该学生身上基本上全部都改掉了,行为表现上的确变得好很多了。

二、家校社共同育人为家庭教育开辟了有效的渠道。

205班班主任陈老师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问题:班里有一个成绩特别好的学生,各方面都很优秀;在学校很听话,也特别懂事,还是班干部,工作认真负责,威信也很高,我特别喜欢和信任她。可是有一天,她的妈妈告诉我说:“我家那孩子,在家里都有些不服管了,和家里人顶嘴,到家不愿意说话,不愿意和家人交流等等。我一听都目瞪口呆,我心直就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和家长做过详细的交流后,陈琳老师意识到家校共同育人才能解决家长的忧愁和孩子的问题,立即启动了以下几项工作:

1、做好家校联系工作,保持经常性沟通交流,和家长建立共同引导孩子的共识。多了解学生在家生活的情况,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在校表现。我们虽然不能说作为老师或者孩子的导师我们的管教有多好,但是我们与家长达成共识,并予以互相的指导,那是很有必要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有些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我们确实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我们需要探讨,需要共同的改进。

2、关注优生的心理问题。现在的孩子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特别需要别人关注他们,如果稍微让他们有被疏忽的感觉,他们就想出各种办法来赢得老师和家长的关注,对的或者不正当的方式方法。

3、正确的引导生活消费观念。或者在我们眼里,在学校成绩好,表现优秀,懂事乖巧,那就是有一个不忘初心的好孩子。但我们往往忽略了他们作为孩子的共同属性,他们有着同样的需要,而只是对一个懂事成绩好懂道理的孩子来说,需要的是我们的正确引导,然后他们就可以很快的改正并树立正确意识和观念。

作为班主任,家校联系是教育学生的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对学生可以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这样一方面可以把学生在学校的表现随时说给家长知道,让家长随时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和学习情况,也可以把学校的决定跟家长沟通,争取得到家长支持,老师也可以了解学生在家里的表现,这样--方面也可以随时监督学生在家的情况,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家长感觉得我们老师很关心他的孩子,那么这样起来我们老师在开展一些工作也可以得到家长和学生的支持,让学生感觉得老师所做的工作是在为他们好,从他们的方面去考虑和开展工作。

三、家校社共同育人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

二年级一班里有一位哈萨克族学生叶里江,平时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爷爷奶奶不会说国语,孩子的学习无人辅导。他考试经常会不及格,没有开展课后托管服务时,一部分作业需要在家完成但对于叶里江来说,在家几乎完不成作业。孩子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爷爷奶奶因为不识字不会说汉语,也无法督促监督孩子学习,叶里江那一学期的成绩几乎一塌糊涂。和家长联系,了解了实际情况后,这一学期班主任兼任课教师孙英丽老师就利用课后托管服务时间,给他辅导,叮嘱他把当天的任务完成,检测他是否掌握了课堂内容。在校托管期间,叶里江的作业全部在学校完成,不会的题及时请教老师,剩余的时间进行课外拓展阅读。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他的成绩也上升到90多分,进步很大。课后托管带给孩子的改变不仅仅是叶里江,其他学生家长也反馈,孩子回家自由阅读的时间多了,晚上睡觉的时间也提前了,十分有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

“走入孩子的家庭 ,走入孩子的内心”。孩子是社会的未来、家庭的希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更需要紧密而有效的配合,两者之间,任何一个方面的缺位或不足都会在学生身上产生明显的负面效应,影响教育效果。只有二者有机的结合,才能形成教育合力。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应以孩子为教育主体,相互配合,形成教育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