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青少年犯罪现状及预防犯罪的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8
/ 2

论青少年犯罪现状及预防犯罪的策略

崔阿燕

咸阳启迪中学

摘要: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的犯罪率正在呈现上升趋势,如何有效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发生,是现今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共同关注的重点话题。青少年的发展情况与社会的管理以及教育层面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在现今的社会形势下,我国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在法制教育方面也应加大力度,从根本上促进青少年们思想的健康。鉴于此,本文主要立足于青少年犯罪的现状,简要分析了预防犯罪的策略,以期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现状;预防;策略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等问题开始逐渐被重视起来,青少年的成长伴随着诸多不确定的因素,如果教育不得当,则很可能引发诸多问题,严重的还可能就此走上犯罪的道路,这不仅对青少年今后的人生造成影响,还会给社会的安全带来危险。因此,学校应加强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采取多种方式令青少年可以接收正能量的内容,进而推动社会发展。据此情况,本文主要从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出发,对预防犯罪的策略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一、青少年犯罪的现状

因很多青少年正处于心理和生理均不成熟的阶段,所以极其容易受到各种糟粕文化的影响,现今的社会中有众多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对社会造成危害的事件发生,青少年犯罪的情况之恶劣,已经开始影响社会治安。

据调查显示,青少年犯罪的情况不容乐观,其蔓延的趋势很快、危害较大且数量很多[1]。犯罪的青少年数量在2.5亿左右学生中的占比约为万分之六,其中,大城市的青少年犯罪率更高,约为万分之二十点六,另外,青少年犯罪的情况占据整体刑事犯罪事件的70%;而由危害性的角度出发,青少年没有成熟的心理特征,所以思想较为简单,极其容易冲动做事,所以会导致极大的犯罪危害。

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相对来说较为复杂且多面,其和青少年所处的社会环境等息息相关,社会环境主要包括学校及家庭环境,如果青少年长时间生存在较差的环境中,则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青少年初犯的年龄现已降至14 ~ 15岁,在此过程中,校园和家庭的影响最为重要,学校教育方面最应被重视。

二、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策略

1、建立长效机制,开展法制教育

学校是青少年们“第二个家”,所以对其的影响也最为深远,所以应从校园开始逐步开展法制教育,促进青少年们能够健康成长和学习。首先可以把法制教育和校园的文化进行结合,可围绕学生的心理及生理特点进行法制教育活动的开展。因青少年最有可能犯罪的时期就是中学时期,所以相关司法部门可在学校内设立预防犯罪和维权的小组,对学生情况进行及时掌握,而后针对一系列变化调整对策。在此过程中可以将法制教育贯穿到学生们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例如,通过法律征文、演讲比赛、知识测验、模拟法庭等相关活动进行法律知识的普及;还可在教学的课件中加入动漫或视频等题材的法律内容,令学生产生兴趣,而后开始学习;同时还可根据实际情况,开展相应的校园文化活动,如“看一部好的电影、读一本好书”等,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法律知识。

其次还可建立“法制信箱”,令学生和专业教师进行充分沟通。教师们应对学生心理的变化进行充分了解,而后给予关怀。学校内部可设定“法制信箱”,而后根据问题令专业人士进行解答,其中如果学生为实名提问,则可由心理咨询师与本人沟通;但如果为匿名提问,则可汇总到讲座中进行解答,在解答的过程中还需加入一些案例进行详解,以便学生理解。

最后则需建立相关的教师人才组,保证教育工作的专业化和规范化。为保证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受到专业及长期的教学,相关的司法机关应在学校内设置法律专业的教师团队,令其为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与学生分享关于法制的一些知识。保证教师的专业才能进一步促进学生们对法律的敬畏,普法工作到位,才能令学生们懂法,进而避免犯罪倾向,培养高素质人才。

2、对青少年日常的行为进行正确引导

青少年们的各项身体机能都在成长中,生活方式也在逐渐形成,在此过程中,教师及家长应担负起引导者的责任,培养学生们养成健康的学习和生活方式,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业余活动,对犯罪倾向进行有效预防。

首先,可组织一些较为创新的业余活动。据研究表示,一些犯罪行为通常发生在罪犯的闲暇时间,所以对于青少年来说,其意志力较为薄弱,极其容易受到一些不良的影响。因此,教师和家长应通过设立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来填补学生们的闲暇时间。

其次,还需从心理层面、人际交往层面以及家庭层面重视青少年们的成长问题,鼓励其遇到困难时及时寻求帮助。而后则是对不良行为进行控制,此时则需家长们行使自身的管理和监督权力。

最后则需采取一定惩戒措施[2]。对于已经犯下违法犯罪行为的个别青少年来说,必须根据相关法律对其进行处罚,进而规范其违法犯罪行为及其他不良行为,起到警示作用。

结束语:

总而言之,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情况较为严峻,应引起重视,并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加强法制教育,促进青少年懂法、守法。

参考文献:

[1]王瑞山,许蔓莉.犯罪研究中流动青少年概念的多维分析[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9,(5):71-79.

[2]安琪.保护、惩治与预防——我国少年司法制度变迁七十年(1949-2019)[J].中国青年研究,2020,(2):35-4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