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护理模式在老年慢性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3
/ 2

连续护理模式在老年慢性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台笑蕾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综合科一病区 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目的:通过对连续护理模式展开研究,分析其在老年慢性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研究时间为2021年5月——2023年5月,研究对象为我院综合科一病区86例老年慢性病患者。使用随机数表法分组,对比组43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43例,采用连续护理模式。收治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满意度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比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论:对于老年慢性病患者而言,在其护理管理中应用连续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患者满意度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连续护理;老年慢性病;管理;生活质量

老年人慢性病的护理管理涉及多方面的关注和措施,主要目标是提供全面的医疗、心理和社会支持,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其慢性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老年慢性病的护理管理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并且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需要与医疗团队和家人合作,确保患者能够获得全面的照顾和支持[1]。连续护理模式常见于重症监护室以及需要持续监测和关怀的慢性病患者,这种模式旨在确保患者在需要时能够获得持续的、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并且能够应对突发情况。本次研究以我院综合科一病区86例老年慢性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探讨连续护理模式在老年慢性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为2021年5月——2023年5月,研究对象为我院综合科一病区86例老年慢性病患者。使用随机数表法分组,对比组43例,其中男24例、女19例,年龄43—78岁,平均年龄(56.6±5.4)岁,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43例,其中男23例、女20例,年龄44—79岁,平均年龄(57.7±6.2)岁,采用连续护理模式。两组患者资料并无明显差异,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对比组

对比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护理人员需对老年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身体状况、生活方式、心理和社会情况等方面,以了解其整体健康状况。负责监督老年患者的药物使用,确保按时服用药物,了解药物的剂量和副作用。定期监测患者的健康状况,记录重要数据和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护理计划。

1.2.2研究组

研究组采用连续护理模式,具体如下:①持续性监测和评估,实施持续性的监测和评估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状况,包括生命体征、病情变化等,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患者的健康问题。②全天候医护团队,确保24小时内有医护团队轮班提供护理服务,包括医生、护士和其他医疗专业人员,以应对患者在任何时间的护理需求。③紧急响应和处理,建立应急响应机制,能够迅速应对患者的突发情况或急性恶化,确保及时处理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④交流和信息共享,护理团队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确保患者的医疗信息和护理计划能够得到即时共享和传递。⑤全面护理计划,制定全面的、综合的护理计划,覆盖医疗、心理和社会支持等方面,确保患者全面得到关怀。⑥家庭和社区支持,与家庭成员和社区资源合作,为患者提供持续的支持和关怀,包括康复护理、社交支持等。⑦护理记录和信息管理,确保对患者的护理记录和信息进行完善的管理和记录,为医疗决策和评估提供支持。

1.3观察指标

①研究组、对比组患者生活质量;②研究组、对比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用(C:\Users\Administrator\Documents\Tencent Files\1457190732\Image\C2C\KQ3N~T5~GJ%QY5O$%6[WQA9.gif+s)进行表示,采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X2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研究组、对比组患者生活质量

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比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表1。

1 研究组、对比组患者生活质量

组别

例数

身体质量

生理功能

情绪质量

精神健康

研究组

43

78.69±5.54

80.24±2.17

85.56±3.45

88.29±2.61

对比组

43

70.13±4.21

72.58±2.03

77.58±3.01

76.36±2.27

t

8.067

16.904

11.429

22.616

p

0.000

0.000

0.000

0.000

2.2研究组、对比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

研究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比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表2。

研究组、对比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

组别

例数(n)

满意度评分

研究组

43

92.58±3.14

对比组

43

83.63±2.47

t

14.690

p

0.000

3.讨论

连续护理模式在老年慢性病护理管理中有着一系列显著的应用效果,老年慢性病患者需要持续性的医疗监护,连续护理模式可以确保24小时内有医护团队轮班提供护理服务,有效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2]。老年慢性病患者常常伴有急性状况的风险,连续护理模式能够迅速响应和处理突发情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连续护理模式有助于减少老年慢性病患者在医院内发生的并发症,通过全天候的监测和护理降低并发症风险。通过医护人员全天候的关注和指导,老年患者更可能遵循治疗计划,按时服药和接受其他治疗,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3]。连续护理模式可以涉及家庭成员和社区资源,为老年慢性病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支持,包括康复护理、社交支持等。通过连续护理模式,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提供全方位的护理和支持,可以减少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再入院率。连续护理模式能够帮助老年慢性病患者更好地管理病情,减少不必要的痛苦和不适,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研究组43例老年慢性病患者经干预后,身体质量为(78.69±5.54)、生理功能为(80.24±2.17)、情绪质量为(85.56±3.45)、精神健康为(88.29±2.61)、满意度评分为(92.58±3.14),均高于对比组。由此可见,对于老年慢性病患者而言,在其护理管理中应用连续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患者满意度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凡. 连续护理模式在老年慢性病护理管理中应用的质性研究 [J]. 智慧健康, 2023, 9 (02): 206-210.

[2]徐景. 连续护理模式在老年慢性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J]. 中国社区医师, 2022, 38 (10): 131-133.

[3]金顺梅. 连续护理模式在老年慢性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J].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21, 38 (06): 659-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