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视神经萎缩的法医学鉴定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3
/ 2

外伤性视神经萎缩的法医学鉴定研究

陈懿  凯雅婷通讯作者

昆明锦康司法鉴定中心  650000  云南  昆明

摘要:外伤性视神经萎缩是一类常见的眼部损伤并发症,主要是由于交通事故、暴力伤等外伤损伤到视力而引发,病理复杂,对患者的影响较大,因此积极对外伤性视神经萎缩的病因、病理生理机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等方面进行系统梳理有利于为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和优化提供参考,而准确的对外伤性视神经萎缩开展法医学鉴定则有利于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外伤性视神经萎缩;法医学鉴定

随着现代社会交通、工业等领域的快速发展,眼部外伤事件也越来越多,由此引发的外伤性视神经萎缩发生率也持续升高,外伤性视神经萎缩是一类严重的眼部损伤并发症,当前临床对外伤性视神经萎缩也越来越重视[1-2]。外伤性视神经萎缩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力功能,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心理问题。因此,准确、科学的对外伤性视神经萎缩开展法医学鉴定,对于维护患者权益、保障司法公正具有重要意义。

一、案例分析

案例一:李某,31岁,在一起交通事故中受伤,随后出现视力下降症状。经医院诊断为外伤性视神经萎缩。在法医学鉴定中,检查人员通过了解李某的受伤史,并结合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了综合分析,CT扫描显示李某眼眶部位有骨折迹象,MRI则进一步提示视神经受损。综合考虑各项证据,法医学鉴定认定李某的视神经萎缩系交通事故所致。

案例二:张某,45岁,在工作中不慎从高处跌落,头部受到重创。经过治疗,张某的头部外伤逐渐好转,但视力却明显下降。经过眼科检查诊断为外伤性视神经萎缩。在法医学鉴定过程中,检查人员对张某的跌落过程、受伤部位及影像学资料进行了深入分析,结合专家的意见,鉴定张某的视神经萎缩与跌落伤存在直接关系。

二、讨论

2.1外伤性视神经萎缩的发生机理研究

外伤性视神经萎缩是由外部力量导致的视神经损害而引发,损伤发生后会导致引发的视力下降或丧失,发生原因主要为机械性损伤、血管损伤、炎症反应以及神经再生障碍等。临床表明,当眼部受到外力冲击时,视神经会受到牵拉、压迫或断裂等损伤,这些机械性损伤会导致视神经纤维断裂、轴突断裂以及神经元死亡,从而引发视神经萎缩。同时,视神经的血液供应主要依赖于视网膜中央动脉和脉络膜动脉,当眼部受到外伤时,这些血管会受到损伤,导致视神经缺血、缺氧,而长时间的缺血缺氧状态便会损害视神经细胞的正常功能,进而引发视神经萎缩[3-4]。此外,眼部外伤后,局部组织会释放炎症介质,引发炎症反应,这些炎症介质不仅会加重神经细胞的损伤,还可影响神经再生和修复过程,从而加剧视神经萎缩。尽管视神经具有一定的再生能力,但在外伤后,由于严重损伤的影响,神经再生受到阻碍,从而导致受损的视神经无法有效修复,进而引发视神经萎缩。

2.2 外伤性视神经萎缩的法医学鉴定要点

在外伤性视神经萎缩的法医学鉴定中,首先是详细了解患者的受伤原因、受伤部位、受伤时间以及受伤后的治疗过程等信息,以此判断视神经萎缩是否与外伤存在直接关联。同时要充分了解受伤者的职业、生活习惯等背景信息,以排除其他可能导致视神经萎缩的因素。其次是详细观察受伤者的视力下降程度、视野缺损情况、瞳孔对光反射等症状,结合其主诉症状,初步判断视神经受损的程度,并注意患者是否存在其他眼部或全身性的并发症,以全面评估受伤者的健康状况。再次是积极通过CT、MRI等影像学检查,观察视神经的形态、结构以及周围组织的损伤情况,以此确定损伤的部位和范围、损伤程度,最后结合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法医学专家意见,以准确鉴定外伤性视神经萎缩[5]

2.3 外伤性视神经萎缩的法医学伤残等级评定

伤残等级评定的目的是客观、准确地评估受伤者的视觉功能损害程度,主要依据受伤者的视力损害程度、视野缺损情况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通过视力检测,可以量化受伤者的视力下降程度,从而初步判断其伤残等级。其次,视野缺损情况也是评定伤残等级的重要依据,视野的完整性对人们的日常生活至关重要,因此视野缺损程度直接影响到伤残等级的评定。最后,日常生活能力的评估也是伤残等级评定中重要。受伤者的自理能力、行走能力、工作能力等能够全面反映其伤残对生活的影响。在评定伤残等级时,法医学专家应根据相关标准,结合受伤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包括受伤者的年龄、性别、职业等因素,以及受伤前的视力状况、受伤后的治疗情况等,确保评定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同时,伤残等级评定并非一成不变。随着受伤者的康复,其视力功能可能有所改善,因此伤残等级也需随之调整。

三、小结

综上所述,外伤性视神经萎缩的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其诊断方法也包含多种方式,因此,在开展外伤性视神经萎缩法医学鉴定过程中需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确保鉴定结果的客观性与准确性。在未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法医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外伤性视神经萎缩的法医学鉴定将更加精准、科学。同时,临床和相关部门也应积极关注外伤性视神经萎缩法医学鉴定过程中的各种复杂情况,不断完善和优化鉴定流程与方法,以更好地服务于司法实践和社会公正,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与利益。

参考文献

[1]郑永春.螺旋CT及MRI检查在外伤性视神经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2020,33(18):36-37.

[2]陈倩,张学军,冯超逸等.狭路相逢——1例不明原因视神经萎缩患者的诊疗[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22,22(05):549-552.

[3]冯超逸,孙平,孙兴怀等.遗传性视神经病变患者临床表型及基因检测多态性分析——单中心队列研究[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22,22(01):12-19.

[4]徐歆桐,白文浩,孙明明等.单中心视神经萎缩患者突变基因和临床表型多样性研究[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22,43(04):436-441.

[5]《外伤性视神经病变中医诊疗指南》项目组.外伤性视神经病变中医诊疗指南[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22,32(02):8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