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绿色发展视域下探索社区中小学图书共享模式的实施路径与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2
/ 2

在绿色发展视域下探索社区中小学图书共享模式的实施路径与意义

王俊杰  指导老师: 武辉

临沂大学  山东  临沂  276000

摘要:绿色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资源节约与低碳生活成为社区发展的重要方向。在这一背景下,社区中小学图书共享模式应运而生,成为推动绿色发展的新方式。文章以社区中小学图书共享模式为研究对象,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探索社区中小学图书共享模式的实施路径,并阐述其重要意义,以期为未来的社区图书共享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绿色发展;图书共享模式;实施路径;意义

2023年3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的《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掀起了中小学学生阅读热潮。然而,中小学学生阅读以纸质书为主,同一社区内阅读书目重复率高,且多为“一次性”阅读,即阅读过的书不会再次阅读。此外,我国中小学用书量巨大,且图书的印制越来越高档,部分品相完好、干净整洁的书籍却被大量丢弃,造成图书资源浪费,与当下所提倡的绿色发展、低碳生活的理念相悖。因此,推进图书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构建闲置图书循环利用体系势在必行。

社区中小学图书共享模式是指在一个社区范围内,各个学校之间建立中小学图书资源共享机制,通过集中管理、统一调配的方式,使图书资源在社区内的中小学之间实现共享。这种模式将绿色发展和资源循环的理念与扩大中小学学生阅读量的实际需求相结合,打破了学校之间图书资源的壁垒,使得各个学校可以更加充分地利用图书资源,提高图书的利用率和效益。社区中小学图书共享模式,倡导中小学图书绿色消费,培养学生维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主动性,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阅读和生活方式,推进绿色发展理念的落实,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一、社区中小学图书共享模式的实施路径

1.深入调研与需求分析

在实施社区中小学图书共享模式之前,必须进行深入的调研和需求分析。这包括对社区内中小学的图书资源、学生的阅读需求以及现有的阅读设施等进行深入调研。对社区各中小学的图书资源进行全面梳理,了解各类图书的数量、种类、质量以及分布情况;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对图书共享模式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对共享图书的需求和期望;对现有的阅读设施、管理机制以及技术条件等进行评估,为后续的共享模式设计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

2.制定共享策略与规划

在制定共享策略时,应注重考虑如何平衡不同学校之间的利益和需求,确保共享模式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规划过程中,可以借鉴其他成功案例的经验,结合社区实际情况,制定具有可操作性和创新性的共享方案。此外,还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学校和师生积极参与图书共享活动,形成良好的共享氛围。

3.资源整合与共享平台建设

在资源整合方面,除了整合各中小学的图书资源外,还可以积极争取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的支持,引入更多的外部资源,丰富共享平台的内容。在共享平台建设方面,应注重平台的用户体验和交互性设计,提供多样化的图书查询、借阅和归还方式,方便师生随时随地进行图书共享活动。同时,加强平台的安全防护和数据备份工作,确保共享过程的安全可靠。

4.实施运行与监督评估

在实施过程中,应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规范,明确各方职责和权益保障。加强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确保共享平台的稳定运行和图书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建立定期检查和评估机制,对共享模式的实施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在监督和评估方面,可以引入第三方机构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和监督工作,确保共享模式的公平性和透明度。同时,建立反馈机制,收集学校、师生和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和完善共享模式。

6.加强合作与交流

在合作与交流方面,可以积极与其他社区、学校、图书馆等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图书共享活动和文化交流活动。通过举办读书节、文化沙龙等活动形式,不仅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推动社区文化建设的发展,还可以提高图书资源的利用率和阅读质量,还可以促进社区内中小学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社区文化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

二、社区中小学图书共享模式的意义

1.打破阅读资源壁垒,促进书香社会建设

社区中小学图书共享模式立足于当下国家坚持绿色发展和全民阅读的政策大背景,以绿色发展的方式助力深化青少年阅读。“文化共享给人们带来的是文化层面的提升,“文化+”共享推动了文化的传播,有利于人民群众更近距离地接触文化,提高文化水平,增强审美能力。”通过共享图书,中小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的优质图书,不仅有利于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和价值,还有利于增强学生审美能力,养成阅读习惯,进而促进书香社会的建设。此外,中小学图书共享模式还能够激发中小学生及其家庭成员的参与热情,让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来。这种参与感和归属感能够进一步促进全社会的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形成,从而推动全民阅读文化的普及和发展。

2.提高图书利用率,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我国中小学图书数量大、书目重复率高、重复使用率低,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还极大的限制了图书资源的丰富性,而社区中小学图书共享模式本质是“以公平和平等为基本特征的‘共享’,以互惠互利为本质属性,对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高效配置和减少资源浪费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该模式紧跟于互联网技术和共享经济发展的战略布局,以绿色节约、便捷高效为目的,在尽可能丰富学生阅读资源的同时最大限度节约图书资源。

3.加快书香乡村建设,促进乡村教育振兴

习总书记致信祝贺首届全民阅读大会举办时强调:“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社区中小学图书共享模式通过整合社区和学校的图书资源,极大地丰富了乡村学生的阅读资源,为乡村学生提供了更多接触不同领域知识的机会,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通过共享中小学图书,乡村学校能够改善教学资源不足的现状,提高教学质量,助力乡村文化的繁荣与教育的振兴。

三、社区中小学图书共享模式的隐忧

社区中小学图书共享模式在促进绿色发展、书香社会建设等方面确实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隐忧。首先,图书的质量与数量难以保证。虽然共享模式能集合多方资源,但图书的新旧程度、内容质量参差不齐,可能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阅读需求。同时,热门图书的借阅率往往很高,导致供不应求,而冷门图书则可能长时间无人问津。其次,图书的管理与维护也是一大难题。共享图书的流通性强,容易造成损坏和丢失。如果没有有效的管理和维护机制,图书的损耗率会很高,最终影响共享模式的可持续性。因此,在推行社区中小学图书共享模式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隐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四、结论

社区中小学图书共享模式在绿色共享发展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如今,资源节约与低碳生活成为社区发展的重要方向,图书资源共享是走向低碳生活的新方式也是好方式。该文章以社区中小学图书共享模式为研究对象,探索社区中小学图书共享模式的实施路径分为六个阶段:深入调研与需求分析、制定共享策略与规划、资源整合与共享平台建设、实施运行与监督评估、加强合作与交流。主要有三方面意义:打破阅读资源壁垒,促进书香社会建设;提高图书利用率,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加快书香乡村建设,促进乡村教育振兴。

参考文献

[1]]陈颖.乡村振兴视角下智慧图书馆服务乡村阅读研究[J].传播与版权,2023,(23):65-68.DOI:10.16852/j.cnki.45-1390/g2.2023.23.032.

[2]陈颖仪.“易本书”共享服务的价值共创[J].图书馆论坛,2023,43(04):36-4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3年校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绿色发展视域下社区中小学图书共享模式的探究——以临沂市某社区为例”的系列成果之一。

项目编号:X202310452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