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产品质量监督中的产品质量控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1
/ 2

油田产品质量监督中的产品质量控制

李首帅

大连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   辽宁 大连  116000

摘要:油田产品质量监督中的产品质量控制既影响油田企业的健康发展,也能够确保油田产品的安全生产。从目前油田企业产品质量控制现状来看,还存在一些基本问题,不利于油田产品质量控制体系的形成,对此,本文结合生产实践,给出了从物资采购过程、物资配送过程、监督抽检过程、产品质检过程以及供应商优选过程中优化产品质量控制体系的具体措施,旨在以此推动油田产品质量水平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油田产品;质量监督;控制;现状

引言:

我国油田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质量与物资消耗存在主要联系,其中,各种需用物资的选购以及小型耗材产品种类较多,人员数量多,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水平,而且目前市面上各种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一旦劣质产品进入到油田产品的生产环节中,不仅会影响油田产品的质量安全,严重情况下还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不利于油田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需要油田企业严加控制油田产品的质量。

1油田产品质量控制的现状分析

1.1监督内容不够全面,监督重点不够突出

油田企业的产品生产环节中各种要素的参与是影响产品质量的直接原因,多年来,我国油田企业在监督力量方面的不足以及监督管理和开发标准的不健全等多种问题,致使油田企业在产品质量监督中对质量的控制不够严格,缺乏直接的质量控制手段,导致油田开发的产品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同时,由于在开发监督中项目中缺乏监督重点,没有指出项目产品质量控制的关键点和节点,不仅造成监督体系中的各项资源浪费,也直接影响油田产品质量监督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1.2监督程序不够科学,单位沟通不够流畅

油田产品质量监督中的质量控制需要以程序化和科学化的步骤来展开,然而目前大多数油田企业的监督程序形同虚设,很多企业甚至没有制定科学的监督程序,导致相关质量监督人员在展开工作的时候存在很大的阻碍,严重影响油田企业产品的生产质量。同时,产品质量监督和控制需要监督单位和被监督单位的充分沟通才能实现,目前大多数质量监督单位的管理人员仅仅依靠油田开发标准对产品进行监督控制工作,而相应的油田企业却对各项检测标准缺乏认识,无法熟练掌握,不仅无法做到自查自改,甚至在出现产品问题以后也无法做到及时整改,直接导致油田产品的质量得不到有效控制,阻碍了油田企业的健康发展。

2产品质量控制措施

2.1物资配送过程的质量控制

由于油田的特殊生产环境,要求部分生产物资直接送达二级单位或生产,主要包括:各二级单位因生产需要经物资供应处采购的大型设备,如塔、罐、锅炉、通用设备等不需要在物资供应部门存放的物资;部分二级单位生产所需的专用物资或库存费用及二次倒运费用较高的大宗料,包括民用爆破器材、煤炭、“三剂”(催化剂、助剂、添加剂)及石化专用设备、船舶配件、测井工具及配件、程控交换机零件、数据磁带等;生产单位远离油区所消耗的物资,如外闯市场、出国打井等,因生产急需,或因路途车辆调度、装卸等原因确需直达,经物资供应部门同意,并安排直达现场的物资。物资供应部门负责所有直达物资的到货质量检验,直达物资的到货质量检验必须严格按照合同所签订的质量要求和验收规则进行。凡是未经到货质量检验和检验不合格的直达物资不得投入使用。对于物资供应部门配送或供应商送达二级供应站或生产现场的直达物资,必须随货提供物资入库质量检验报告,对于没有经过入库质量检验或入库质量检验不合格的物资,各使用单位不得接收,更不得投入使用。物资供应部门定期将直达物资的到货检验情况书面报送油田技术监督处。油田技术监督处负责对油田库存和在用的直达物资实施质量监督抽查,并定期发布“质量监督抽查结果公报”。对质量监督抽查不合格的产品,各级物资供应部门要根据情况采取退货、换货和索赔等方式做好“后处理”工作,由油田质量监督部门组织对各单位的“后处理”工作进行跟踪监督检查。

2.2监督抽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监督抽查分为定期和不定期两种。定期监督抽查按照年度“产品质量监督抽查计划”执行,不定期监督抽查根据产品质量状况专项组织开展。油田技术监督处负责组织实施监督抽查工作,授权监督检验机构,制定监督抽查计划,发布监督抽查结果公报,协调和监督结果的处理。监督抽查的质量判定依据是被检产品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或有关合同约定、质量承诺。当企业明示采用的企业标准中的安全、卫生等指标低于强制性国家标准、强制性行业标准、强制性地方标准或者国家有关规定时,以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或者国家有关规定作为质量判定依据。除强制性标准或者国家有关规定要求之外的指标,可以将企业明示采用的标准作为质量判定依据。发现不合格产品后,采购和使用单位要立即进行整改:首先,立即对库存的不合格产品进行清理和封存,并调查已发出产品的使用情况,及时追回尚未使用的产品。其次,停止不合格产品的采购、发放和使用,已经签订的产品购销合同立即停止执行,并不准签订新的产品购销合同。最后,组织有关人员按照物资供应质量管理规定,对每个控制环节进行认真分析,找出失控的原因,制定和完善物资质量控制措施,并建立相应的质量责任制。第四,由物资采购部门向不合格产品的供货企业提出退货、更换和整修等“后处理”要求,对已经给使用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要向供货企业提出索赔要求。总之无论是定期或不定期监督抽查,目的都是为了净化油田的物资资源市场,强化对进入油田产品质量的控制。

2.3产品质量检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产品质量检验分入库检验和监督检验两种形式,后者是对前者的跟踪检查。但是由于取样地点及人员业务素质、仪器设备误差、标准物质差异、实验辅助用料等方面的原因,导致两种形式的检验结果存在许多差异。差异的出现有其必然性,但是这种差异的出现也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直接影响到了质量监督部门对进入油田物资产品的合格与否的判定及产品质量的控制,为了减小这种差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改进方法。首先,要完善检验管理制度建立一种良好的沟通、公平公证的检验基础;其次,增加监督检验授权检验单位,保证监督检验数据的公证性。对于监督抽样的样品,最好由两个以上授权单位出具数据,综合判定检验结果,若二者有差异,还应该再通过共同实验来确定结果;再次,统一标准物质,对于有争议问题统一标准物质进行再实验,可以确保检测条件相同、标准物质相同出具的实验结果的统一性和公证性;最后,成立第三方仲裁机构,由于监督检验与入库检验性质不同,对于一些有争议的检验结果一般是服从监督检验的结果,但是目前油田监督检验机构是没有太多制约的,如存在第三方仲裁机构,就会很好解决入库检验和监督检验的矛盾;

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油田产品质量监督中还存在一系列的管理和控制问题,要想在当前国际发展形势下保障经济效益的稳步提升,必须依靠产品质量控制把控细节,将产品的质量控制贯穿在产品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中去,形成体系化、连贯性的管理机制建设,才能够从源头抓起,确保油田产品的高质量生产,才能够做到规范监督的体制机制建设,才能够促进油田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小亮.油田产品质量监督中的产品质量控制[J].石化技术,2021,28(4):159-160.

[2]付颖.浅谈油田企业采购物资质量监督的有效途径[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13,29(12):25-27.

[3]李延明.我国工业产品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2003(5):154,156.

作者简介:李首帅、男、汉、1992年2月、籍贯:辽宁省大连市、职称:助理工程师

学历\学位:本科,学士、研究方向: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