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欺骗的面纱 树立诚信的种子——论儿童欺骗行为的纠正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9
/ 2

揭开欺骗的面纱 树立诚信的种子——论儿童欺骗行为的纠正策略

张利君 余海硕

610213 四川天府新区第三中学附属小学

古人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金,我们应该一直把它传承。但在实际生活中,往往会出现欺骗的行为。什么是欺骗?他是个体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有意误导他人相信自己的一种行为,他在动物和人类身上普遍存在。

欺骗是一个终生发展的行为。儿童欺骗行为也普遍存在,随着认知的不断发展,也在不断改变。我结合心理探索和道德引导,让其能在自我发展的过程中,朝着良好的方向前进。家长和教师应从终身发展这个角度来看儿童的欺骗行为,引导他们的行为逐步向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一、欺骗行为产生的原因

儿童说谎是一种普遍行为,在相关研究中发现:小学生、初中生普遍存在着欺骗行为。说谎和欺骗的有哪些原因呢?

(一)“想象型”欺骗

6岁以下的孩子,由于其记忆的精准性不够,因此常常吧自己想象中的事情和真实的情景混为一谈,分不清现实和虚拟。比如有的孩子喜欢看奥特曼,他就真实地以为这个世界确实是存在这样的人物的。

(二)“取悦型”欺骗

这种行为发生的初衷是为了获得家长或老师的认可或者是得到自己想要的利益。小孩子都喜欢听好话,表扬的话,为了得到长辈的表扬,为了树立自己在爸爸妈妈心目中的良好形象,为了成为别人口中的“乖乖娃”,加入自己的行为不是大人所预期的,孩子往往会进行欺骗。

(三)“习惯性”欺骗

欺骗行为带来的后果不严重,没有受到相应的惩罚或者没有道德的约束,而形成习惯性欺骗;一个谎言需要无数个谎言去圆,所以会形成一个谎言接一个谎言的怪圈,最后自己就深陷其中了。

(四)“逃避型”欺骗

为了减少自己的劳动付出,采取欺骗行为;为了逃避惩罚而进行欺骗。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行为。比如,一个孩子写作业,他不想写而又不得不写,于是他就会采用欺骗的方式告诉家长或老师。

二、小学阶段欺骗行为的现状

例一:课间上厕所,偶然发现厕所门上被画上了一道“靓丽”的铅笔画,一只可爱的兔子栩栩如生,周边还有很多装饰元素,这么一副佳作如果是画在图画本上该多好呀!上课时分享了这一幅画,并告诉孩子们要正确的方式去创造。错了就要及时改正!

例二:每天早上组长负责收作业,一个孩子的作业没交上去,老师询问,他说作业做完了,只是放在家里了,忘了带来。从他闪躲的眼神中可以看出,孩子撒谎了。这种事情屡见不鲜,每个班,每个学校都参在着这种情况。

例三:在考试的过程中,老师强调诚信考试,教室里没有老师监考。而结果是不管成绩好的,还是成绩差的,几乎都在互相看试卷、改试卷。孩子们的出发点是好的,都想考一个好分数,让家长开心,让老师认可,可他们往往忽略了,诚信的可贵。

二、孩子欺骗行为带来的危害:

(一)对他人造成损害

孩子的欺骗行为,大多数没有实质性的危害,但长此以往,助长了他们说谎的习惯,导致整个班级的氛围或者家庭的氛围不够正派,同时也会增加老师和家长的思想负担。比如,收回执单,这是每个老师都需要面临的琐事,如果班上有一个孩子没交,而他又不主动承认,那么老师在清理这个回执单时就会损耗大量的时间,大大加大了老师的工作量。

(二)丢失自己的道德

说谎的孩子缺乏诚实,善良的美好品质,在欺骗时他们的内心没有愧疚感,没有羞耻心。而我国是一个崇尚道德的国家,一旦道德品质败坏,良好的品格对他来说就向天上的月亮,再也无法触及。

(三)破坏自己的形象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每个人的内心其实都是善良的,都想朝着好的方面发展,都想在别人心中留下一个美好的形象。很多孩子说谎的初衷就是为了自己的良好形象不被破坏,但纸始终包不住火,谎言终究会被识破,谎言识破之时也是自己失去信任的时候。

四、孩子欺骗行为的纠正策略

(一)晓之以理

当孩子存在欺骗行为时,作为老师和家长切勿急躁,上纲上线,我们要针对其说谎的具体原因具体分析,因材施教,采取恰当的方法以对症下药。最开始,我们可以采取以理服人的方法。“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作为长辈,跟孩子讲一讲这个欺骗的行为带来的不良后果,欺骗行为会引发什么样的道德缺失,或者以孩子熟知的故事来引导孩子。比如《狼来了》的故事,孩子一而再,再而三的欺骗,换来的是大家的不信任,丢掉的时自己的诚信的品格,从而失去了自己最心爱的小羊。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从多种角度给孩子分析利弊,我们让孩子进行换位思考,或许他就茅塞顿开了。

(二)动之以情

情感是世界上永恒的话题,以心换心,浸润学生心灵。用共情的方式鼓励孩子说实话。我查阅了《教育心理学》里的有关资料,我发现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个性、品德等心理特点正处于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心理发展及变化都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无论是思维能力,还是个性、品质都易于培养,其中情感的共鸣更会给孩子带来无限的能量。孩子说谎、欺骗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内心的恐惧和害怕,所以当孩子说谎后,父母和长辈更要转变心态,切不可大吼大叫,增加孩子的心里负担。父母和老师要懂得引导,平静下来,发现问题,试着问一问孩子,为什么要这样说话?这样说话以后的造成的后果自己想过吗?让孩子在一个轻松的氛围之下,敢于说实话。

(三)赏罚分明

没有规则的自由,便不是真正的自由。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向上,向善,向阳地自由生长,促使学生养成诚信的良好品格,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并实施品格分币管理方案。根据学生情况并结合学生意见,制定分币奖惩制度、开设品格银行、品格超市。例如:在一个星期之内,孩子们互相监督,不说谎,不欺骗可以奖励一个分币,有说谎欺骗等行为,一次扣除一个分币。分币可以进行累计,累积到一定的数额便可以到品格超市兑换相应的奖品。这种方式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向善求真,诚实守信的信心,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学生品格修养。育人要先育心,心灵是眼睛的窗户,品格分币的实施过程中,坚持赏罚分明,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孩子们的正能量。

“立德树人”的教育应该达到一种润物无声的境界。古人云“夏虫不可语于冰,笃于时也;井蛙不可语于海,拘于虚也;曲士不可语于道,束于教也。”揭开欺骗的面纱,树立诚信的种子,于我们教师而言,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这条路任重道远,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创新,在创新中突破,真正把“立德树人”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