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水稻品种(苗头品系)比武展示试验总结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9
/ 2

2023水稻品种(苗头品系)比武展示试验总结

毛  强  崔 婷

前进农场有限公司第五管理区;农业科技服务中心

    本试验选取12个高产优质品种和3个优质品种作为主要试验调查材料,在整个生育时期重点对气象条件、分蘖、病害、倒伏、产量及产量相关因子、精米率等指标进行调查研究。

1试验材料

1.1供试品种

供试品种15个,圆粒12个(包括1个糯稻)品种,长粒3个品种,种源分别由省科研所、农垦科研所和种子公司提供。

分别有:龙粳31、寒稻13、莲汇6811、军育超5、天隆粳314、天隆粳492、科稻1802、唯农303、龙粳2315、未来177、天隆粳325、龙粳7003、龙垦2021、绥粳18和龙粳57(糯)。

1.2移栽田分布

选取地势平坦的较大田块4.8亩,将田块分成南北两部分,每部分以排列方式选择栽培顺序进行试验。每份材料作为一个处理,不设重复,圆粒ck龙粳31,长粒ck绥粳18。每一处理栽插48行,行长19.5m,插秧规格30cm×10cm,品种共15个,全田未防病虫害未喷施任何叶面肥料,田间管理措施一致。

2结果与分析

2.1生育时期调查

结合气象因素,今年整体品种生育时期较历年早3-5天。前期分蘖较历年慢3-5天,但拔节孕穗期后,受气温和日照时数影响,速度逐渐加快,生育进程缩短,顺利达到安全成熟。其中11叶圆粒品种天隆粳325、科稻1802、唯农303和龙粳2322成熟最早,长粒品种绥粳18成熟较晚。

综合今年的气候表现,6月中下旬正值水稻分蘖期,强降雨直接影响水稻生根促蘖,导致各品种分蘖期较历年晚3-5天,其中11叶品种寒稻13和未来177最晚,天隆粳492和天隆粳325分蘖最快;7月中下旬气温迅速升高,平均气温27.4℃,同时降雨减少且日照时数增多,此期为水稻抽穗灌浆期,持续高温加快水稻灌浆速度,导致大部分品种出现增叶现象;8月至9月日照时数继续增加,此时正值水稻灌浆成熟期,良好的气候条件加快水稻成熟,所有品种在9月15日前达到安全成熟。

2.2分蘖及成穗率

选择长势均匀的10株水稻,从分蘖始期开始每隔5天进行一次分蘖,动态定点调查进行上报,收获前进行一次单株成穗数的调查,计算成穗率。

从5月25日开始调查,直至拔节期停止调查。拔节期后植株的生长转向茎和穗,养分供应集中向茎和穗的形成转移,输向分蘖养分大大减少,处于不同分蘖状态的分蘖发生两级分化,能够成为有效穗的分蘖为有效分蘖,不能成穗的退化消亡的分蘖为无效分蘖。

综合气象因素调查分析,今年整体分蘖较历年少,但成穗率普遍较高。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高温导致自身感温性差异。6月气温上升较历年迟缓,导致分蘖较历年晚3-5天;7月气温迅速升高、降雨较少,抽穗快、成穗多;8月偶尔阴雨天气,但气温持续,日照较长,此时正值水稻乳熟蜡熟期,长日照可有效提高水稻结实率。

综合产量结果可以看出,成穗率影响平方米穗数,对产量有直接影响,其中以莲汇6811、天隆粳492和天隆粳325最为明显。所以提高茎蘖成穗率,控制最高苗,在促进水稻早发的基础上,尽可能控制后期分蘖的发生,降低苗峰,减少无效分蘖,同时采取积极措施,改善光照,增强营养,使分蘖向有效方向转化,进而提高成穗率。

2.3病害调查

水稻齐穗后,对水稻褐变穗、稻瘟病、鞘腐病、纹枯病等常见病害,进行调查。

调查方法:每一品种选取3点,每点选10穴进行调查,划分分级标准、计算发病率及病情指数。

8月25日进行病害调查,普遍存在的病害有纹枯病和鞘腐病。其中龙垦2021、寒稻13和科稻1802的纹枯病病情指数较高,天隆粳314、龙垦2021鞘腐病的病情指数较高,病情偏重,这与品种自身遗传抗病特性有直接关系。军育超和龙粳7003的纹枯病发病率高,但是病情指数较低。

全田褐变穗和鞘腐病的发病率及病情指数不高,没有大面积发生。龙垦2021有恶苗病发生,但发病率不高,病情指数低,对整体产量无影响。

综合来看,今年表现的抗病品种绥粳18和未来177。虫害发生较轻,负泥虫和稻螟虫发生少,对产量影响不大。

通过气象条件分析,病害发生原因主要归结气候因素,7月下旬至8月上旬高温。8月中下旬高热干旱病害有所缓解,9月随着籽粒的成熟,纹枯病和鞘腐病,从外观上看表现不明显。

2.5产量及品质

2.5.1 产量性状

9月7日理论测产,9月20日实收。成熟期进行室内考种测产,调查株高、穗长、每平方米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等,收获期每个小区取3个点,每点1m2,进行实脱测产。

通过产量调查可以看出,今年产量整体较历年高,平方米穗数较多。

今年圆粒品种比对照龙粳31(628.7kg/亩)产量较高的品种依次有:天隆粳325(699.6kg/亩)、天隆粳492(694.8kg/亩)、莲汇6811(692.4kg/亩)、龙粳2322(684.3kg/亩)、未来177(683.3kg/亩)、科稻1802(678.7kg/亩)和唯农303(676.3kg/亩);长粒品种绥粳18(628.4/亩)产量最高;圆粒品种产量较低的依次有:寒稻13(516.8kg/亩)和龙粳57(595.4kg/亩),长粒品种产量较低的有龙垦2021(529.9kg/亩)和龙粳7003(516.8kg/亩)。

今年整体千粒重较高,只有寒稻13和军育超5没达到26g,千粒重较高的有龙粳2322、绥粳18、天隆粳314和未来177。分析千粒重降低的原因是7月中下旬高温导致抽穗灌浆速度过快,品种感温差异导致籽粒饱满指标降低。理论研究表明通过栽培条件改善光合产物的生产和分配方向就可促进颖壳的生长和胚乳发育,提高粒重。

今年结实率整体较高,结实率在90%以上的有天隆粳314和绥粳18,结实率较低的是龙粳7003、莲汇6811和寒稻13。决定结实率的时期是穗轴分化期到蜡熟末期,其中以花粉粒发育期、开花期和灌浆盛期影响最大,7月平均气温27.4℃,高温逼熟导致部分雄性不育或开花受精不良而形成空壳,7月31日、8月6日遇强降雨、大风等不良环境导致、灌浆不良而形成瘪粒。

2.6.2品质

整精米率测定(水份15%—13%)10月上旬脱粒后,进行了精米率的测量。结果见图2,今年整体出米率较高,均达到65%以上,其中莲汇6811、寒稻13、未来177和唯农303的出米率表现较高。碾米品质直接影响生产者和加工部门的经济利益,它包括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三项指标。

今年分析出米率高的主要原因是空粒多瘪粒少而导致出米率相对较高,其中以莲汇6811和寒稻13最为明显,结实率低但出米率高。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以上指标测定,今年圆粒品种比对照龙粳31(628.7kg/亩)产量较高的依次有:天隆粳325(699.6kg/亩)增产率11.3%,天隆粳492(694.8kg/亩)增产率10.5%,莲汇6811(692.4kg/亩)增产率10.1%;产量最低的是寒稻13(516.8kg/亩)减产率17.8%,龙粳57(595.4kg/亩)减产率5.3%;长粒品种绥粳18(628.4/亩)产量最高,相比较低的有龙垦2021(529.9kg/亩)减产率15.7%,龙粳7003(516.8kg/亩)减产率10%。

今年圆粒品种相比对照龙粳31增产较多。长粒品种相比绥粳18产量较低的是龙垦2021和龙粳7003,今年表现抗病能力较差;龙垦2021穗粒数少、虽然结实率高,但成穗率低导致产量降低;龙粳7003虽然分蘖能力强、平方米穗数多,穗粒数和结实率低是减产的主要原因。

   4建议

  其中天隆粳325、天隆粳492和莲汇6811可作为龙粳31圆粒的搭配品种,其丰产性、抗病性、抗倒伏等综合性状较好,稳产性强,米质优良。长粒品种龙垦2021再观察一年,是否可作为绥粳18长粒的搭配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