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有机结合,构建“生长”课堂——以《认识分数》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9
/ 2

“教·学·评”有机结合,构建“生长”课堂——以《认识分数》为例

吴霄凡

江苏省张家港市文昌小学215600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颁布,教育领域掀起关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与研究的热潮,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结合核心素养实施“教学评”一致性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将“教学评”有机结合,不仅有利于学生获得对于学习情况的诊断性评价,而且有利于为下一步的学习搭建支架、提供指导,提升学生自我效能感。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教学研究。

数学知识是一个结构严密的体系,学生“学”的过程正是一个从旧知出发不断“生长”,建立新的分支的过程。崔允漷教授指出“教·学·评一致性”需要清晰的目标,指向有效教学,其实现由教师的素养决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指出,新课标增强了指导性,关注“教—学—评”的一致性,明确“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教—学—评”一致性的实施有利于学生在学的过程中通过“评”的实施了解“学”的情况并根据情况及时改进“学”与“教”使知识体系向正确的方向“生长”,并达到应有的高度

认识分数是小学数学“数与代数”领域的重要内容本课将学生对于数的概念从整数扩展到分数整数是单位“1”的叠加而本课中的分数是单位“1”的平均分并且作为单元起始课为后续进一步扩展分数是分数单位的叠加这一概念做铺垫

一、依据课程标准,明确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不仅是“教”要达到的目的也是学生“学”的指导更是“评”的依据因此提出以下学习目标

学习内容

素养培养

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平均分,掌握几分之一的含义,能够正确读、写分数并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培养初步的数感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认识分数,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数学基本思想。

提升观察、操作、思考和表达交流能力。

在探究与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分数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

二、数数激发兴趣,明确“生长”起点

学生从数数中回顾已有的关于整数的经验在熟悉的数披萨的情境中产生对于数学的兴趣整数来源于生活学生自主用数表示“半个披萨”主动将数的概念从整数扩展到新的领域

笔者是这样安排教学的:

1.数一数

师:我们学习数学,离不开与数打交道,有一位数学家华罗庚,他说过这么一句话:“数,起源于数。”知道是什么意思吗?谁能来读一读这句话?

生:数,起源于数。

师:相同的字,你读出了不同的读音。华罗庚爷爷的意思是,数是数出来的,会数数吗?

(1)数披萨:1个、2个、3个、4个,用整数4来表示。

(2)这里有几个小朋友?有1个、2个,用整数2来表示。

2.分一分

(1)整数4平均分得整数2

师:要把这4个披萨,分给这2个小朋友,怎么分比较公平?

小结:要分得公平,就要平均分。平均分就是在分物体的时候,不仅要尽可能地分完,还要使每一份分得的数量相等。

(2)整数2平均分得整数1

师:如果现在只有2个披萨,把这2个披萨,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个?怎么列式?

小结:平均分之后,每人分得1个同样还是整数。

(3)整数1平均分得分数

师:如果只有1个披萨了,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该怎么分呢?(出示纸片)

生:纸片对折之后再分才能做到平均分。

活动(任务一):填一填:把1个披萨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得( )个。

提示:现在每人分得的连1个都不够了,还能用1、2这样的数表示吗?

活动要求:用自己的方法表示这个数。

生1:半个。

生2:1/2个。

师: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半个就是1/2个,一个披萨、两个披萨、三个披萨……一个一个叠加着数,我们可以得到许多不同的整数。而1/2是一个新的数,它同样也是一个“数”,产生于“分”的过程,今天我们就要迎接数学大家庭中新的一员——分数。

在新课导入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创新给予积极的评价,在课堂的开始阶段给予学生鼓励,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习惯,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通过评价促进学习,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为新知的“生长”做好了心理和情绪上的准备。

、“”“”“相互交融伙伴探究共学

新知生长的过程中,教师在小结方法后立即给予检测,并对学生检测的结果进行评价,对生长后的新知进行巩固。教师不仅要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更要做学生学习的“改善”者。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笔者密切结合课堂生成,对于学生总结的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评价。不仅对学生当下的学习结果给予诊断性评价,确定“生长”的方向;还要明确学习现状与学习目标的差距,为生长搭建“支架”,促进新知的“生长”。

巩固练习,及时评价

通过以上“教——学——评”环节,学生生长出关于分数的新知,及时进行有梯度的检测练习。首先,检测学生对于“平均分”的理解,出示没有平均分和已经平均分的图形,说一说哪些图形的涂色部分能表示1/4,巩固“平均分”这一重点。接着,检测学生对于分数意义的理解,先涂色,再比较分数的大小,教师对于学生表达的完整性进行评价。最后,拓展七巧板中的分数,说一说七巧板中最大和最小的三角形各占整个正方形的几分之一,再次强化想要得到分数就要先进行平均分。

学习总结,总体评价

在课堂学习的最后,进行回顾,学生说一说学习收获,分享有关分数的新收获,笔者对于学生分享的收获给予评价。接着,学生谈一谈还想学分数的哪些知识,为后续的学习奠定“生长”的基础。笔者对于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给予肯定与鼓励,提出不足之处的改进意见。

综上所述,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充分关注“教”“学”“评”的一致性,不仅有利于学生获得对于自身学习效果的认知,还能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在“教”“学”“评”三者的有机结合中,确保新知的“生长”沿着学习目标进行,为学生达到学习目标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崔允漷,夏雪梅.“教--评一致性”:意义与含义[J].中小学管理,2013(01):4-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吴星,吕琳.核心素养培养需要“教、学、评”一体化[J].江苏教育,2019(19):22-25.

[4]岑俐.教—学—评一致性对学习结果的影响研究[J].教育参考,2016(06):81-87.

[5]郑东辉.试论课堂评价与教学的关系[J].课程.教材.教法,2014,34(12):33-38.

[6]黄秀梅.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的问题、原因及路径探析[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2,23(08):123-125.

[7] 崔允漷,夏雪梅.“教--评一致性”:意义与含义[J].中小学管理,2013(01):4-6.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