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统筹融合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9
/ 2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统筹融合研究

刘心怡[1]

肇庆市第一中学 526040

摘要:本文讨论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重要性和实施中的挑战。在不断变化的社会背景下,思政课作为培养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途径,对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根本性任务。文章分析了一体化教学中存在的难点,包括课程内容衔接、教育方法创新、教师素质提升和评价体系完善等问题。针对这些挑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如构建紧密衔接的课程体系、创新教育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完善评价体系等。通过这些措施,旨在实现不同教育阶段间有效的思政课程衔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统筹

1引言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塑造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承载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统筹融合研究,旨在构建从幼儿园到大学全学段的思政教育体系,形成纵向贯通、横向衔接的育人模式[1]。这一研究不仅有助于实现不同教育阶段思政课程的有效衔接,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具有深远意义。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入人心,思政课教学内容和方式亟需与时俱进,更加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以及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2]。因此,探讨如何在不同教育阶段实施思政课的一体化教学,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教学效果,成为教育研究和实践中的重要课题。本文将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现状出发,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探讨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期为构建更加科学、系统的思政教育体系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助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特点分析

在大中小学各个阶段,思政课的教学特点各有侧重,体现了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发展特征和教育目标的层次性。

在小学阶段,思政课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公德,通过生动的故事、游戏和活动,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和基本的社会责任感。此阶段的思政教育更多地采用情感引导和榜样示范,以养成教育为主,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中学阶段,随着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和个性特征的显现,思政课开始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4]。教学中引入更加深入的政治理论、历史知识和文化传统,通过对重大历史事件、文化经典的解读和时事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到了大学阶段,思政课则更加强调理论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理解和分析。大学生已具备较为成熟的思考与判断能力,思政课在这一阶段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将理论知识与社会现实相结合,不断提升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3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难点分析

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实践中,存在若干难点,这些难点涵盖了课程内容、教育方法、教师素质、评价体系等多个方面。

3.1课程内容的衔接问题

由于不同教育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发展和社会经验存在显著差异,如何使课程内容在不同阶段保持连贯性和递进性,避免简单重复或跳跃式难度增加,是一体化教学中的一大挑战。小学阶段的思政教育倾向于基础教育和道德养成,而中学阶段则逐渐引入更多的政治理论和公民意识教育,大学阶段则更加强调独立思考和理论深度。在一体化的进程中,如何设计课程以适应学生的逐步成长,同时又能够无缝衔接各个学习阶段,需要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深入探讨。

3.2教育方法的转变难题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新一代学生的学习习惯变化,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难以满足学生的需要。如何在思政课中融入互动性、趣味性和实践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是教育方法上亟待解决的问题。此外,不同阶段学生对知识接受方式的差异,也要求教师能够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这对于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创新精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3教师素质的提升难点

一体化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求他们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多元的教学方法,并具有跨学科的知识结构。特别是在涉及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中,教师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和问题解决能力。因此,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尤其是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专业素养,是推进一体化教学不可忽视的关键因素。

3.4评价体系的完善

传统的思政课评价体系往往侧重于知识的灌输和记忆,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实践能力。一体化教学要求评价体系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思政课学习效果,包括知识掌握、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实践表现等多个维度。这需要构建更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如自我评价、同伴评价、过程性评价等,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5技术手段的应用一个难点

虽然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工具,但如何有效地将这些技术手段融入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同时避免过度依赖技术而忽视了师生间的直接交流和情感联结,是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技术的更新迭代速度快,教师如何跟上这一步伐,保持教学方法的现代性,也是一体化教学中需要面对的挑战。

3.6社会环境的复杂多变

在全球化、信息化的背景下,学生接触到的信息日益多元,他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受到多方面的影响。思政课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下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抵御不良信息的侵蚀,是教育工作者需要深思的问题。

4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统筹融合措施分析

针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难点,教育部门和学校可以采取构建衔接紧密的课程体系。制定统一的思政课程标准,明确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要求,确保课程内容的连续性和层次性。通过组织跨学段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协作,共同研究课程内容的衔接方法。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共享的教学资源库,使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老师创新教育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体验感。鼓励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形式,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同时,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如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使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理论、检验学习成果。学习应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是关键。通过定期的培训和进修,使教师掌握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鼓励教师进行学术研究和教学改革实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教学水平。同时,建立激励机制,吸引优秀人才投身思政课教学工作。社会需要完善评价体系。建立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还要重视其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实践表现。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和综合性评价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应该合理应用技术手段。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但避免过度依赖。培训教师掌握合适的技术工具,使其能够有效地融合线上线下教学,提高教学互动性和个性化水平。同时,注重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确保技术应用服务于教育教学的本质需求。

学校应与家庭、社会形成合力,共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帮助他们建立健全的价值观和抵御不良信息的能力。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5结语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需要与时俱进,更加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以及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推进,对于塑造学生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对实施过程中的难点,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教育目标的实现。通过共同努力,我们能够为建设更加科学、系统的思政教育体系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助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国家的未来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巩志娟,李娟.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探析 [J].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24, 26 (02): 39-44.

[2]孟琦.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四重难题及其破解策略 [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4, (07): 82-85.

[3]胡菁莉. 新时代背景下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实践路径探究 [J]. 考试周刊, 2024, (07): 122-125.

[4]柴源,李前进. 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一体化建设探析 [J]. 北京教育(德育), 2024, (01): 45-48+79.


[1] 作者简介:刘心怡(1996年-),女,广东肇庆,汉族,二级教师,研究方向: 思想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