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黑除恶斗争工作中法院审理程序的法律与伦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9
/ 2

扫黑除恶斗争工作中法院审理程序的法律与伦理分析

曹飞燕

河北省宽城满族自治县人民法院  067600

在我国,扫黑除恶斗争工作旨在清除社会中的黑恶势力,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该斗争工作的深入开展,不仅涉及广泛的社会层面,更关乎法律与伦理的深层次交融与碰撞。法院作为司法体系的核心,其审理程序在此斗争工作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正确的审理程序不仅关系到法律公正的实现,还涉及到伦理正义的体现。因此,探讨扫黑除恶斗争工作中法院审理程序的法律与伦理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扫黑除恶斗争工作中法院审理程序的法律框架,深入探讨其中的伦理考量,以及法律与伦理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平衡。

一、法院审理程序中的伦理考量

(一)被告人权利保护的伦理分析

1.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伦理影响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中国刑事司法制度的一项重要改革,旨在鼓励被告人认罪认罚,以期通过程序简化减轻司法机关的工作负担,实现司法资源的合理分配。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十五条规定,认罪认罚制度可以在民有刑事案件中依法适用,该制度贯穿于刑事诉讼整个过程。两高两部2019年发布的《关于办理恶力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三条相关规定也强调了对办理“涉黑涉恶”类案件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正确运用。对于认罪认罚制度能否适用于黑恶势力的问题一直以来从在争议。从伦理角度来看,该制度在加速案件处理、提高司法效率的同时,也对被告人的权利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笔者认为该制度没有特定的案件范围限制,只应对于从宽限度依法从严把握。

2.被告人辩护权的伦理要求

被告人的辩护权是刑事诉讼中的基本权利,其保护程度直接关系到司法公正与人权保障的实现。从伦理角度来看,保障被告人辩护权不仅是对个体尊严和权利的尊重,也是维护法律正义的基石。在扫黑除恶斗争工作中,由于案件性质的特殊性,被告人面临的社会压力和舆论关注度较高,这就更加需要法院审理程序中对被告人辩护权的充分保护,以防止任何形式的预判和不公。

(二)证据合法性的伦理审视

1.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伦理基础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现代法治国家刑事诉讼制度中的一项基本原则,旨在确保审判的公正性和人权的保护。该规则的伦理基础在于尊重人的尊严和权利,维护法律正义。从伦理角度出发,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体现了对被告人基本权利的保护,防止通过侵犯人权的方式获取证据,从而确保司法过程的正义和公正。在扫黑除恶斗争工作中,鉴于案件的复杂性和敏感性,非法证据的排除尤为关键,这不仅有助于防止刑讯逼供、侵犯隐私等非法侦查行为,更重要的是通过严格的证据审查机制,保障了整个司法过程的清正廉洁,增强了公众对司法公正的信任和支持。实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需要司法机关具备高度的法律责任感和伦理意识,通过明确的法律规定和严格的程序监督,确保每一项证据的合法性,从而在维护法律正义的同时,也保护了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2.证据获取过程中的伦理界限

证据获取是刑事诉讼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其合法性和伦理性直接关系到案件判决的公正与否。证据获取过程中的伦理界限,涉及到多方面的权益平衡,包括但不限于被告人的隐私权、人身自由和公众的知情权。从伦理角度分析,尊重个体权利、保护人的尊严是证据获取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在扫黑除恶斗争工作中,由于涉及到重大的社会利益和被告人的基本权利,如何在有效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之间找到平衡点,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伦理议题。这要求执法机关在证据获取过程中,既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行事,确保侦查手段的合法性,又要充分考虑到对个人权利的影响,避免不必要的人权侵犯。通过确立和遵循明确的伦理界限,不仅可以有效地保护被告人和其他相关个人的权利,还能够提升司法公信力,促进法治社会的建设。

二、扫黑除恶斗争工作审理程序的法律与伦理问题分析

(一)法律问题分析

1.程序公正与效率的法律平衡

在扫黑除恶斗争工作的法院审理程序中,如何平衡程序公正与审判效率成为一大法律难题。程序公正是指确保审判过程的合法性、公开性和公平性,保障当事人等相关方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而审判效率则关注于案件处理的速度和资源的合理分配,以快速响应社会对正义的需求。然而,这两者之间往往存在天然的张力。一方面,过分追求效率可能会牺牲程序公正,比如简化审理程序可能限制被告人充分行使辩护权;另一方面,过度强调程序公正可能导致审判拖延,损害法律的及时实施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因此,找到程序公正与效率之间的法律平衡点,需要法院在审理扫黑除恶案件时,创新审判管理方式,优化审判资源配置,同时确保审判程序的严密性和公正性,以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双赢。

2.法律适用中的争议与挑战

扫黑除恶斗争工作中,法律适用面临多重争议与挑战。首先,扫黑除恶案件的性质复杂多样,涉及的犯罪类型广泛,从简单的治安管理处罚到严重的刑事犯罪均有涉及。这就要求法官在法律适用时必须具有高度的专业判断力,准确界定案件性质,合理适用相关法律。其次,扫黑除恶斗争工作的特殊性要求法律适用必须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但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在尊重法律原则和适应实际需要之间找到平衡点,保持法律适用的一致性和稳定性,是一个重大挑战。此外,扫黑除恶案件常常涉及地方保护主义和利益冲突,可能会对法律的公正适用带来影响。因此,加强法律适用中的监督和指导,确保案件审理的公正性和法律适用的正确性,对于提升扫黑除恶斗争工作的法律效力和社会认可度至关重要。

(二)伦理问题分析

1.权利保护与社会正义的伦理冲突

在扫黑除恶斗争工作的审理程序中,权利保护与社会正义之间的伦理冲突尤为显著。一方面,权利保护强调个体的法律权利和自由不应受到无端侵犯,即使是在打击犯罪的过程中,也必须确保不侵害无辜者的基本权利,保障被告人的合法程序权利得到充分尊重。这包括公平审判的权利、辩护的权利和知情的权利等。另一方面,社会正义要求迅速有效地打击和清除社会中的黑恶势力,以保护公众利益和社会稳定,这往往需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以实现对犯罪行为的有效制裁。然而,过分追求打击犯罪的效率有时可能会忽略对个体权利的保护,导致权利保护与社会正义之间产生冲突。解决这一伦理冲突的关键在于找到平衡点,即通过建立和完善司法审判和程序规则,既确保有效打击犯罪,又不损害基本人权,保证法律的公正执行和社会伦理的基本要求得到满足。

2.伦理责任在法院审理中的体现

法院审理程序中的伦理责任体现在确保司法公正和维护法律尊严两个方面。首先,确保司法公正不仅是法院的法律职责,也是其伦理责任。这要求法官在审理扫黑除恶案件时,必须严格遵守法律程序,保证判决的公正性,对所有当事人一视同仁,确保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同时,法院还应对外公开审判过程和结果,接受社会监督,增强司法透明度,以赢得公众的信任和支持。其次,维护法律尊严是法院履行伦理责任的另一方面。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应通过恰当的法律适用和公正的判决,传达对法律权威的尊重,对犯罪行为的零容忍态度,展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通过这种方式,法院不仅在具体案件中实现了正义,也在更广泛的社会层面上促进了法治精神的根植和法律伦理的传播,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了力量。

参考文献

[1]艾明,桑志强. 涉案财物法庭审理程序研究 [J]. 兰州学刊, 2023, (10): 97-111.

[2]刘肖爽. 知识产权民刑交叉案件审理程序研究[D]. 山西财经大学, 2023.

[3]王铎燃. 刑事案件分案审理程序研究[D]. 中国政法大学, 2023.

[4]弓雅婷. 减刑案件实质化审理程序研究[D]. 中央财经大学,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