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循环驱动治疗仪结合踝泵训练护理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8
/ 2

ICU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循环驱动治疗仪结合踝泵训练护理效果

魏佳

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  四川成都  610036

摘要目的 探究ICU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使用循环驱动治疗仪结合踝泵训练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12月-2023年12月60例ICU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n=30例)和对照组(n=30例)。观察组:循环驱动治疗仪辅助+踝泵训练护理;对照组:仅踝泵训练护理,对比两组不同护理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液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和血浆粘度)均有所下降;治疗后,两组患肢与健肢周径差值均下降,观察组下降幅度则更大;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大于对照组(结果均P<0.05)。结论 循环驱动治疗仪结合踝泵训练护理能够明显减少患者患肢与健肢周径差值及患者血液粘稠度,有效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循环驱动治疗仪;踝泵训练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指静脉血液不正常地凝结、阻塞于下肢深静脉血管,导致静脉回流障碍而形成。该病病情复杂,血栓易发生脱落,血液循环过程中可能导致肾、肺栓赛,会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ICU重症患者临床常表现为单侧下肢肿胀、疼痛等,发生率约30%。踝泵训练,指通过踝关节运动,促使小腿肌肉有序地收缩和放松,从而促进下肢血液循环、缓解下肢肿胀、避免肌肉萎缩,减少术后血栓形成风险。为了进一步探究循环驱动仪治疗配合踝泵训练护理临床效果,故进行试验并作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22年12月-2023年12月60例ICU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并进行随机分为观察组(n=30例)、对照组(n=30例)。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0~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1.89±2.45)岁;观察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42~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08±2.32)岁。两组ICU患者手术方法及手术前后使用抗凝溶栓等治疗药物均相似。

纳入标准:⑴年龄不小于40岁;⑵患者均能配合;⑶无血栓病史;⑷术后生命体征稳定,可配合进行康复治疗。排除标准:⑴下肢皮炎或皮肤坏死;⑵下肢已严重畸形;⑶充血性心力衰竭、肺水肿;⑷下肢已严重动脉硬化。

1.2护理方法

观察组:循环驱动治疗仪辅助治疗+踝泵训练;使用循环驱动治疗仪(郑州阳坤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患者坐位或半卧位,将患肢置于气室压力套中,将机器气室压力设置为4.0~12.0kPa,启动气泵,后续可根据患者反馈进行调整。4次/每日;30 min/次。疗程共持续14d。踝泵训练步骤:①知识宣教:对患者进行相关知识宣教,发放踝泵训练计划表。②训练实施:患者采取平卧位,下肢伸展,护士将患者脚掌屈曲一定角度并将踝关节进行内外侧弯曲,每次保持约10s。③定期变换体位,使各部位均匀承受外界物理压力。

对照组:采取常规踝泵训练护理方法:同观察组踝泵训练步骤、时间保持一致,疗程均持续2周。

1.3观察指标

(1)治疗前后两组血液黏度比较:全血高切黏度和血浆粘度。使用全自动血液粘度测试仪(香港环球分析测试仪器有限公司生产)检测。

(2)两组术前后患肢与健肢大腿周径差值比较(患肢周径测量:以膝关节胫骨内侧髁为中心,膝上20cm测量大腿周径)。

(3)两组护理满意度:采用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1],总分100分;满意(>90分),一般(90~60分),不满意(<60分)。

1.4统计学分析

SPSS 24.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护理前后血液黏度两项指标比较:治疗前,两组血液黏度2项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全血高切黏度、血浆粘度均有所下降(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液黏度比较(±s)

组别

观察例数

全血高切黏度(mPa·s)

血浆粘度(mPa·s)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30

5.45±1.12

4.16±0.89

1.51±0.31

1.01±0.14

对照组

30

5.78±1.32

5.01±1.11

1.62±0.34

1.46±0.28

t

1.044

3.272

1.309

7.873

P

0.301

0.002

0.196

0.000

注:同组治疗前后对比,*P<0.05

2.2两组护理治疗2d、7d、14d后:两组患肢与健肢周径差值均降低,观察组数值降低幅度较大(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肢与健肢周径差值(±s,cm )

组别

例数

治疗2d后

治疗7d后

治疗14d后

观察组

30

6.85±1.13

5.44±1.05

3.07±1.27

对照组

30

7.68±1.84

6.95±1.57

4.95±1.47

t

2.105

4.379

5.301

P

0.040

0.000

0.000

2.3两组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较高(P<0.05,见表3)。

表3 护理满意度(n,%)

组别

例数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满意度

观察组

30

21(70.00)

8(26.67)

1(3.33)

29(96.67)

对照组

30

16(53.33)

10(33.33)

5(16.67)

24(80.00)

x2

4.043

P

0.044

3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形成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静脉壁受损、血液呈现高凝状态和静脉血液流速缓慢。对于ICU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由于其病情较为严重,因此更应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预防DVT对患者形成无法挽回的损伤。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经不同护理措施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和血浆粘度以及患肢与健肢周径差值均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相对更大(P<0.05,有统计学意义)。全血高切黏度与血浆粘度数值的下降,原因在于循环驱动治疗仪可通过气泵对气囊反复充放气,形成周期性加压、减压作用,对患肢形成循环挤压,充分促进肢体水分代谢、帮助患者血液流速恢复至正常水平,从而导致血液粘稠度下降。踝泵训练则可减少患肢长期受压对血流滞缓的影响,缓解水肿症状,水肿得到消除,患肢与健肢周径差值自然会明显下降。循环驱动治疗仪+踝泵训练相比于单纯踝泵训练,优势在于两种训练方法相互配合、相互补充能更有效地促进患肢血液循环,患肢与健肢周径差值下降明显,恢复更快[2]

综上所述,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循环驱动辅助治疗+踝泵训练护理,有利于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减少患肢与健肢周径差值,同时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张雅芝,王颖,褚彦香,等.踝泵运动预防成人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最佳证据总结[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2, 28(1):7.

[2]高东红,李玖利,潘佩婵,等.可量化式踝泵运动辅助器对预防腰椎骨折术后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J].护理研究, 2022, 3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