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庭康复训练联合手法复位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前庭功能恢复及残余症状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8
/ 2

前庭康复训练联合手法复位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前庭功能恢复及残余症状的影响

兰子三门峡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二病区(河南三门峡472000

[摘要] 目的:探究前庭康复训练联合手法复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22-2023年作者医院收治的58BBPV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9例)。观察组接受前庭康复训练联合手法复位,对照组仅接受常前庭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具体症状。结果:观察有效率96.6%高于对照组有效率79.3%P0.05);观察组物质生活、躯体运动、认知能力、社会职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VSIDHI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VSIDHI评分降低,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庭康复训练联合手法复位治疗BPPV可显著提高疗效,改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关键词前庭康复训练法复位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一种内耳疾病,通常由于内耳中的耳石(otoconia)脱落并进入半规管引起[1]。当头部以特定方式移动时,这些耳石会刺激半规管内的感觉器官,导致短暂眩晕。BPPV 的症状包括头晕、眩晕、恶心、呕吐,这些症状通常会在头部改变位置时发作诊断BPPV 可能需要进行特定的头位转移试验[2]BPPV治疗方法主要以手法复位为主,促进耳石回归到内耳适当位置,但耳石复位后仍可能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3]。基于此,本研究拟对我院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采用前庭康复训练联合手法复位,观察其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2023年作者医院收治的58BBPV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9例)。观察组男性14例,女性15例,年龄36-71岁(52.53±10.36)。对照组男性13例,女性16例,年龄37-72岁(51.21±10.09)。两组研究对象在一般资料上齐性可比(P0.05)。本研究由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并执行,受试者均为自愿招募,且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患者符合耳鼻咽喉科学分会发布的BPPV诊断标准:头位改变诱发眩晕眼球震颤头位试验阳性;(2临床资料完整;(3)患者依从性较高,能够积极配合。

排除标准:(1)耳部先天性疾病2)严重中枢性系统疾病3视觉障碍;4)患有精神疾病,无法配合治疗。

1.3 方法

对照组BPPV患者采用Epley复位法1患者坐位,头向患侧转45°2在治疗者帮助下迅速取仰卧头悬位(头超出床沿并下垂30°);3头部向健侧转90°4头部与身体继续向健侧转90°,身体由平卧改侧卧,头部与地面呈45°5坐起,头略前倾(约20°)。

观察组在手法复位治疗基础上联合前庭康复训练治疗,具体操作方法如下:1取卧位,最大限度地将头部左右移动,眼睛焦点保持在天花板;2取坐位,使之固定在正前方,作为注视目标,左右旋转180°,对目标凝视;3眼球转动,将头部固定不动,在其正前方将食指缓慢平移,凝视食指跟随移动;4食指在正前方竖直、水平移动,并且头部与手指运动相反方向转动,凝视食指;5直线行走,并且头部左右转动,凝视两侧静止事物,上下头部运动并凝视静止的事物;6睁眼与闭眼在房间内走直线;7睁眼与闭眼弯腰取物,伸腰抬头看天。3/d1min/次,累计治疗1个月。

1.4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分为治愈、有效和无效。治愈:眩晕症状消失,无残余症状。有效:症状改善但仍未消失。无效:症状未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痊愈+有效。

2)症状评分:采用前庭症状指数(vestibular symptom index,VSI)评估患者前庭症状,主要从恶心、视觉敏感、平衡、头晕、眩晕等方面,每分项10分,总分50分,分数越高症状越严重;采用眩晕残障程度量表(dizziness handicapinventory,DHI)对患者眩晕症状进行评估,主要包括总指数、躯体、功能、情绪四项内容,每分项25分,总分100,分数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6.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两组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显著性水平ɑ=0.05

2 研究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由结果可知,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6.6%显著高于对照组7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1

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情况

组别

例数

痊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观察组

29

12

16

1

96.6

对照组

29

10

13

6

79.3

2

4.021

P

0.045

2.2 两组患者症状评分

由研究结果可知,治疗前两组VSIDHI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VSIDHI评分降低,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两组患者症状评分对比

组别

例数

VSI

DHI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29

37.16±5.56

15.25±2.10*

35.48±5.27

7.10±1.04*

对照组

29

37.20±5.71

23.24±3.27*

35.46±5.35

14.36±2.58*

t

0.462

2.149

0.361

2.856

P

0.174

0.025

0.516

0.033

注:“*”表示,治疗前与治疗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一种内耳平衡问题,主要由于耳石(耳石是内耳中控制平衡的小晶体)脱落到半规管中引起。根据头部位置不同引起的眩晕症状,BPPV可分为前、后、水平半规管BPPV。前半规管BPPV会在头部向下倾斜或向后仰时产生眩晕感,而后半规管BPPV则会在头部向上仰或向前倾时引起眩晕,水平半规管BPPV则会在头部水平转动时出现眩晕症状。BPPV可能对患者的生活产生诸多不良影响,例如突发性眩晕发作可能影响日常活动和工作效率,恶心和呕吐可能导致患者饮食不良且营养摄入不足,失去平衡感可能增加摔倒和受伤的风险,甚至在极端情况下影响患者的精神健康和社交活动。因此,及时诊断和治疗BPPV至关重要。

前庭康复训练是一种针对前庭系统问题的康复措施,主要用于治疗和改善患者患有前庭疾病或平衡障碍所引起的眩晕、不稳定性和其他相关症状[4]。前庭系统是负责维持平衡和空间定位的器官,包括半规管和耳石器官。前庭康复训练旨在通过一系列的特定动作和体位改变,引导患者进行平衡、姿势调整和眼动训练,重新促使前庭系统和大脑协调工作,以帮助患者恢复平衡功能和减轻眩晕症状。手法复位是一种用手动作来重新定位或复位身体部位或关节的治疗技术[5]。手法复位常常用于处理关节脱位、肌肉骨骼问题、神经压迫等情况,通过特定的手法操作来恢复正常的关节位置或结构,帮助减轻疼痛、恢复功能和促进康复。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VSIDHI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VSIDHI评分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前庭康复训练通过有效的姿态平衡练习和头部活动,有助于逐渐打碎半规管中残留的耳石,防止耳石在患侧半规管内再次沉积。此训练还有助于促进耳石的溶解和吸收,调整患者的平衡系统,提高协调性,促进中枢神经系统再适应,缓解耳石器功能障碍,尽早建立新的平衡状态,减少头晕、平衡不稳等症状的发生。

综上所述,前庭康复训练联合手法复位治疗BPPV可显著提高疗效,改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亮,彭日顺子,邹世桢等.不典型眼震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手法复位的短期疗效分[J].北京医学,2022,44(08):703-707.DOI:10.15932/j.0253-9713.2022.08.008.

[2]吴海英,梁晓萍,庞永艳等.前庭康复训练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耳石复位后残余症状的影响[J].华夏医学,2022,35(03):69-72.DOI:10.19296/j.cnki.1008-2409.2022-03-017.

[3]王彩莹.前庭康复疗法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中应用进展[J].四川医学,2022,43(03):305-307.DOI:10.16252/j.cnki.issn1004-0501-2022.03.019.

[4]刘丽霞,刘国材.前庭训练联合手法复位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治疗效果研究[J].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2,3(02):79-82.

[5]丁国胜,董科.耳石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21,25(17):2505-2506.DOI:10.19435/j.1672-1721.2021.17.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