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之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8
/ 2

教师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之路

侯玉梅

岳池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四川省广安市  638300

摘要: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教师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成为当前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通过信息化建设,实现档案信息的高效管理、便捷查询和快速更新,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更好地服务于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在教师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中,需采取一系列的措施,通过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明确档案管理工作的职责和要求,确保档案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关键词:教师;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引言:关于教师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需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通过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和管理,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专业化。再加上安全保护,避免档案信息被非法获取和使用,推进档案管理信息化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技术水平,为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地服务。

一、教师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一)提高档案管理效率

传统的教师人事档案管理方式通常采用纸质档案管理,此方式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存储空间,还导致管理效率低下,查询、更新和维护极为不便。而通过信息化管理,能将纸质档案转化为数字档案,方便存储和备份,同时实现快速检索、实时更新等功能,大大提高档案管理效率。

(二)便于信息共享

在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方式下,教师人事档案信息往往只保存在本校或本地的档案馆中,无法实现信息共享。而通过信息化管理,能将教师人事档案信息数字化,通过网络实现信息共享,方便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学校以及社会公众查询和使用,提高档案的利用价值[1]

(三)提升档案管理水平

教师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能提高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专业化水平。通过制定统一的数字化标准和规范,实现档案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同时,信息化管理还能加强档案的安全保护,防止档案丢失和被篡改。此外,通过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对教师人事档案深度挖掘和利用,为学校和各级教育管理部门提供更加精准和有价值的信息。

、教师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一)配备高性能设备

在建设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硬件支持必不可少。档案管理涉及大量的数据存储、检索和处理,需配备具有高性能的计算和存储设备。例如,使用高吞吐量的存储区域网络(SAN)或网络附加存储(NAS)满足数据存储和备份的需求。随着档案数据的增长和管理的深化,需要增加或升级硬件设备[2]。因此,在选择硬件设备时,应考虑其未来的扩展性,以便在必要时增加内存、硬盘或处理能力,确保所选择的硬件设备与现有的软件和系统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并考虑设备的标准化,以便于维护和替换部件。

(二)开发专业的档案管理系统

首先,明确档案管理系统的需求和目标,包括了解用户对档案的数字化处理、存储、检索、更新和维护等方面的需求,以及与其他教育管理系统的集成需求。其次,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开发工具和技术,如:使用Java、Python等编程语言进行开发,利用数据库技术(如:MySQL、Oracle等)存储和管理档案数据[3]。并根据设计,实现系统的主要功能,通过开发一个在线的档案查询模块,使用户能在线查询档案信息。最后,在开发过程中,应与其他教育管理系统进行集成和测试,确保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共享能顺利进行,解决可能出现的兼容性问题。

某市教育局为更好地管理全市教师的档案,提高管理效率,决定开发一款专业的教师人事档案管理系统。

该系统包括多种功能,有档案录入,支持批量导入和单个档案的逐条录入,方便快捷地录入教师的人事档案信息;档案查询,支持按姓名、性别、年龄、学历等多种条件进行查询,方便快捷地查找教师的人事档案信息;档案更新,支持对已录入的教师人事档案信息进行修改和更新,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档案导出,支持将教师人事档案信息导出为Excel、PDF等多种格式,方便用户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档案备份,支持对教师人事档案信息进行备份和恢复,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系统管理,支持用户管理、权限管理和日志管理等功能,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另外,该系统采用B/S架构,使用Java语言进行开发,数据库采用MySQL,前端使用HTML、CSS和JavaScript等技术。通过该系统的上线运行,大大提高该市教育局教师人事档案的管理效率,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该系统还具有较强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为系统的日后升级和维护提供便利条件,并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三)加强数据安全防护

在推进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必须强调档案信息的安全性。通过使用强大的加密算法和密钥管理机制,确保即使数据在传输或存储过程中被非法获取,也无法轻易解密,并实施严格的权限控制策略,根据用户角色和职责分配相应的访问权限,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能访问、修改或删除档案信息,防止未授权的访问和操作[4]。再建立多层级备份机制,如:本地备份、远程备份,确保数据在发生意外情况下能迅速恢复。

另外,定期测试备份数据的可恢复性,确保备份策略的有效性,采取有效的网络安全措施,如:防火墙、入侵监测系统等,防止外部攻击和恶意软件的入侵。通过定期安全漏洞扫描和修复,提高系统的防御能力,保持档案管理系统的持续更新和升级,以修复可能存在的安全漏洞,及时应用最新的安全补丁和技术,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某市教育局近年来实施教师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项目,以提高档案管理效率和便利性。该项目采用先进的人事档案管理系统,涵盖教师的基本信息、教学经历、科研成果等多个方面。通过该系统,方便查询、更新和统计分析教师人事档案信息,为教育局的管理和决策提供可靠数据。同时,为确保数据安全,教育局采取多项措施,如:对所有数据加密处理,确保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实施访问控制和权限管理,对不同用户设定不同的访问权限,确保数据不被未经授权的人员访问;定期进行数据备份和恢复演练,确保在发生意外情况下能迅速恢复数据,为教育局的管理和决策提供有力支持,促进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

(四)制定完善的信息化制度

一方面,明确制度的目标和适用范围,确保制度能覆盖档案管理的各个方面,强调制度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并对现有的档案管理流程、规范和操作规程进行梳理,了解现有制度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有助于发现需要改进和优化的地方。

另一方面,为确保档案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应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包括数据格式、数据分类、数据编码等方面的标准,确保数据在采集、存储和使用时遵循统一标准。再制定详细的档案管理流程,各环节有具体的责任人和操作要求,确保流程的规范性和高效性。提升,为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也需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制度培训和宣传,使人员了解并掌握制度的内容和要求,提高档案管理的规范性和质量。

此外,建立监督与考核机制,定期对档案管理工作检查、评估,对于不符合制度要求的行为,及时纠正和整改。同时,将制度执行情况与员工的绩效评价相结合,提高制度的执行力。

结语:

教师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涉及教师权益、教育公平等重要问题的社会问题。因此,必须保持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关注和重视,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和规范,确保教师人事档案的真实、完整、安全和可追溯性。在此基础上,保证人事档案在教师队伍建设和发展中发挥真正作用,为现代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林雨.数字信息化在人事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档案天地,2022,(08):54-57.

[2]李好.数字化背景下的教师人事档案管理分析[J].活力,2022,(14):178-180.

[3]刘畅.“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人事档案管理优化路径探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13):281-282.

[4]苗菁.大数据背景下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问题与对策[J].办公室业务,2021,(10):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