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罗非班注射液治疗急性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7
/ 2

替罗非班注射液治疗急性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张湘辉

株洲恺德心血管病医院   412000

【摘要】目的:探究急性进展性缺血性卒中采取替罗非班注射液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3年8月)治疗的60例急性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常规+替罗非班注射液治疗),比较临床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血小板指标较低,但两组间的总不良反应率差异不大。结论:急性进展性缺血性卒中行替罗非班注射液治疗,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降低血小板聚集率,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更高。

【关键词】替罗非班注射液;急性进展性缺血性卒中;安全性

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脑供血不足而诱发的脑组织坏死[1]。缺血性卒中发病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较轻微,但呈渐进性加重,在48小时内仍不断进展,直至出现较为严重的神经功能缺失,其机制复杂,临床治疗较为棘手。而替罗非班是一种抗血小板药,主要是通过抑制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合成相关受体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从而延长出血的时间抑制血栓形成[2]。若持续静滴可以使血栓形成不易阻塞血管,并且可以促进再灌注形成[3]。基于此,我院对收治的急性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采取了该治疗方式,旨在分析其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60例急性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30例/组。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平均(62.52±3.12)岁;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平均(63.30±5.16)岁。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纳入标准:①临床均确诊为急性进展性缺血性卒中;②存在言语不清、肢体麻木无力、口角歪斜、神志改变、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表现;③同意加入本研究。

排除标准:①对本研究药物过敏;②因其它疾病所诱发的头晕、肢体无力等;③认知障碍。

1.2 方法

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改善循环、营养神经、调脂,并给予 80 mg奥扎格雷钠氯化钠注射液(丹东医创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规格:80 mg,生产批号:160818111)+500 mL 0.9%氯化钠溶液静脉滴注,2 次/日;0.9%氯化钠溶液静脉泵注 48 h。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替罗非班注射液(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规格:50 mL:12.5 mg,生产批号:211209022)治疗, 12.5 mg 替罗非班注射液+50 mL 0.9% 氯化钠溶液静脉泵注,前0.5 h: 0.4 μg/(kg· min),然后以 0.1 μg/(kg· min)泵注,共 48 h。 两组均治疗 2 周。

 1.3 观察指标

(1)神经功能和血小板指标:NIHSS(脑卒中量表):0-42分,分值与神经功能呈负相关;mRS:0-5分,分值越低越好;血小板指标包括血小板黏附率、血小板聚集率。

   (2)总不良反应率:包括牙龈出血、呕血、血尿、皮下淤血四项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所得计量资料(t)和计数资料(X2)均用统计学软件(SPSS24.0版本)进行分析,其表示方式为()、(n,%),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2.1神经功能和血小板指标

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血小板指标比对照组低P <0.05,如表1。

表1 神经功能和血小板指标(n=30,

组别

NIHSS(分)

mRS(分)

血小板黏附率(%)

血小板聚集率(%)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13.01±2.11

3.89±1.23

3.40±0.61

1.47±0.32

43.11±4.01

34.34±2.79

36.01±3.31

28.12±1.22

对照组

13.00±2.12

5.01±1.12

3.41±0.62

1.98±0.34

43.10±4.11

37.56±3.28

36.02±3.30

31.21±1.75

t

0.537

18.047

0.458

10.247

0.547

8.547

1.345

17.268

P

0.618

0.000

0.537

0.000

0.438

0.000

0.158

0.000

2.2不良反应

两组间不良反应率差异不大P >0.05,如表2。

表2不良反应[n(%)]

组别

n

牙龈出血

呕血

血尿

皮下淤血

总发生

观察组

30

1(3.33)

0(0.00)

0(0.00)

1(3.33)

2(6.67)

对照组

30

1(3.33)

1(3.33)

1(3.33)

1(3.33)

4(13.33)

χ2

0.741

P

0.389

3讨 论

进展性缺血性卒中在发病初期可能仅表现为肢体轻微活动不灵活,言语不清,随后进展加重,病情急转直下,高度致残、死亡率较高[4]。在发病6小时至一周内,虽经积极干预,但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仍然逐渐进展或呈阶梯式加重,诊断标准为: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卒中发病后48小时或72小时内,病情继续进展,并且NIHSS评分增加大于等于4分

[5]。所以开展积极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意义重大。有研究表明,在早期给予替罗非班静脉治疗有助于改善神经功能,本文对此展开进一步探究。

    对于进展性缺血性卒除给予常规的改善神经功能、调脂外,联合替罗非班具有较强的疗效。经本次研究得出,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血小板指标较低。表明替罗非班可明显降低血小板黏附率和血小板聚集率[6]。该药物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脑卒中,以及预防心脏缺血事件发生[7]。替罗非班药物对各种刺激因素所诱发的血小板聚集都有效果,对血小板的抑制作用和用药剂量是成正比的。由于替罗非班具有强效的抗血小板的功效,因此可以延迟或者是抑制血栓的形成,也可以缩小形成血栓的大小[8]。本次研究还得出,两组间的不良反应差异并不显著。由此证实,除常规干预外,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并不会增加出血性事件,安全性较高,且疗效十分可观。

   综上所述,急性进展性缺血性卒中行替罗非班注射液治疗,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和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于国华,赵立伟,张福鼎,等. 替罗非班注射液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J]. 中国当代医药,2021,28(5):9-12.

[2]靳博如,苏凡凡,张建辉,等. 替罗非班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中的疗效分析[J]. 海峡药学,2023,35(6):84-88.

[3]朱存良,易芳芳,谭若利,等. 替罗非班与丁苯酞联合治疗对发病24 h内未行溶取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影响[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3,22(3):254-257.

[4]刘沫,刘海涛,龚琦. 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J]. 临床合理用药,2023,16(12):56-59.

[5]王英兆. 盐酸替罗非班联合丁苯酞注射液对早期进展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J]. 大医生,2021,6(9):50-52.

[6]刘志艳. 盐酸替罗非班联合丁苯酞注射液对早期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2,22(57):44-47,116.

[7]崔艳梅. 替罗非班注射液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D]. 华北理工大学,2019.

[8]刘彬,王荣,屈洪党,等. 尿激酶静脉溶栓后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安全性及预后的影响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21):2653-2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