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提升基层应急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8
/ 2

开展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提升基层应急能力

祝启飞

宿松县应急管理局(宿松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  安徽省安庆市  246500

摘要: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防汛抗旱工作已成为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2018年防汛抗旱转隶至应急管理部门以后,无论从基层防汛抗旱责任体系,还是人员技术力量上有存在诸多问题。安徽省作为一个水资源分布不均、洪涝灾害多发的省份,防汛抗旱任务重,率先在全国开展了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本文以宿松县的经验做法为例,对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的提升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基层应急能力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对各国经济和人民生活构成威胁。特别是在我国,洪涝灾害和干旱问题一直是影响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且2018年防汛抗旱转隶至应急管理部门后,基层防汛抗旱责任体系和人员技术力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此,加强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至关重要,对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救援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性

(一)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是打通防汛抗旱建设“最后一公里”的有效措施,是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手段。在面临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时,通过建立完善的基层防汛抗旱应急体系,可以及时预警、有效应对,减少洪涝、干旱灾害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损失。此外,还可以提高应急救援队伍的专业素质和应对能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有力的保障。例如,组建专业抢险队伍、制定统一救援流程,能提升救援效率,挽救更多生命。同时,标准化建设还可以降低救援过程中的风险。

(二)提高防汛抗旱工作效率

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有助于提高防汛抗旱工作的效率。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能明确各级政府、部门和单位的职责和任务,实现有序工作。例如,标准化建设中制定规范的防汛抗旱应急预案、重点工程抢险预案、调度预案和责任落实文件,可以确保各级政府和部门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有效地组织和协调各方力量进行救援。同时,推动防汛抗旱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提高防汛抗旱工程的质量和效果。例如,配备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工程抗灾能力,减少对民众生活的影响。

(三)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通过加强防汛抗旱工作,可以减少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例如,标准化建设中落实农田水利设施管护机制,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可以提高农田的抗旱能力,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标准化建设中统筹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和改造,可以提高城市的防洪能力,保障城市的安全运行。另一方面,标准化建设可以提高防汛抗旱工作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为政府决策提供有力支持,有利于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二、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现状分析

(一)基层组织体系不健全

2018年防汛抗旱转隶至应急管理部门后,存在着组织机构设置上、下不对应、职责划分不明确、协调机制不完善、技术力量薄弱等问题。一些基层单位,特别是基层乡镇、村防汛抗旱组织机构设置较为简单,缺乏专门的应急管理部门和专职人员,工作任务在水利、应急之间来回推诿,导致防汛抗旱工作难以有效开展。此外,部分基层单位、乡镇在应急预案制定、演练和实施过程中,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划分不清,协调配合不够,影响了防汛抗旱工作的高效推进。

(二)资源配置不合理

当前,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资源配置存在不合理现象。部分基层单位、乡镇在防汛抗旱应急物资储备方面投入不足,导致物资供应紧张。同时,这些单位在应急设备和技术方面的投入也不足,影响了防汛抗旱工作的开展。此外,基层单位在人力资源配置方面也存在问题,如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救援队伍数量不足、培训水平不高等,这些问题制约了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的提升。

(三)防汛抗旱应急培训与演练不足

基层防汛抗旱应急培训与演练是提高防汛抗旱应急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当前基层单位、乡镇在防汛抗旱应急培训与演练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首先,部分基层单位、陷阵对防汛抗旱应急培训与演练重视不够,缺乏系统的培训计划和长效机制。其次,部分基层单位、乡镇在培训内容和方法上过于简单,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此外,基层单位、乡镇在防汛抗旱应急演练方面也存在频率低、参与人员少、实战性不强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影响了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的提升。

(四)信息化水平较低

信息技术的发展已使信息化成为提高防汛抗旱应急能力的重要工具。但当前,基层单位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仍较低。部分基层单位、乡镇在防汛抗旱应急信息系统建设上投入不足,导致信息系统功能不完善、数据不准确、信息传递不畅等问题。此外,他们在信息技术应用、信息采集、处理和发布方面也存在不足,这影响了防汛抗旱应急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基层单位在信息安全方面也存在隐患,如信息泄露、系统瘫痪等问题,这些都制约了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的提升。

三、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的策略与方法

(一)制定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体系,落实防汛抗旱责任

为了提高防汛抗旱应急能力,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体系。这个体系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

各级政府和企业应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可操作的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和重点防洪工程防汛应急抢险预案,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有序开展防汛抗旱工作。

2、防汛抗旱应急物资储备和管理

各级政府应建立规范的防汛抗旱应急物资储备制度,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及时调配所需物资。同时,要加强对防汛抗旱应急物资的管理,确保物资的安全、有效使用。

3、防汛抗旱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和管理

各级政府应加强市、县、乡、村四级防汛抗旱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提高队伍的专业素质和应对能力。同时,要加强对救援队伍的管理,确保队伍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集结、高效救援。

4、防汛抗旱应急信息发布和传播

各级政府应建立健全防汛抗旱应急信息发布和传播机制,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及时、准确、全面地发布灾害信息,引导公众正确应对灾害。防汛工作需要政府部门、社会各界不懈努力,也离不开群众的支持与参与[1]

通过建立这样一个标准体系,可以为各级政府和企业提供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防汛抗旱灾害,“宁可十防九空,不可万一失防”[2]

(二)加强政策支持与法规建设

为了提高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政府在政策支持和法规建设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政府应该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对防汛抗旱工作的投入。这包括财政资金、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支持。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税收优惠、贷款贴息等方式,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防汛抗旱工作。

(三)强化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

科技创新是提高防汛抗旱应急能力的关键。是防汛抗旱应急能力的核心。政府和企业应增加科技研发投入,推动新技术应用,提高防汛抗旱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政府可设立防汛抗旱科技研发基金,支持技术研究,并通过政策引导和税收优惠鼓励投资。

在科技创新方面,政府和企业可以研究开发新型防洪堤材料、智能水文监测系统等技术,提高防汛抗旱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例如,新型防洪堤材料可以提高防洪堤的抗冲击能力和耐久性;智能水文监测系统可以实现对水文数据的实时监测和预警,提高防汛抗旱工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结束语:

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对于提升基层应急能力至关重要。它对于提高基层应对自然灾害能力、减轻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作用。然而,我国在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标准体系,提高技术水平,加强人员培训。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确保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为防汛抗旱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顾礼.“防汛工作是一项需要永远‘走’在路上的事业”[N].中国应急管理报,2023-12-15(007).DOI:10.28046/n.cnki.ncaqs.2023.003052.

[2]汛旱并防优调度众志成城护安澜[N].人民长江报,2024-01-20(009).DOI:10.28648/n.cnki.nrmcj.2024.00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