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免疫科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的临床研究与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8
/ 2

风湿免疫科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的临床研究与分析

胡双雁

合江县人民医院  646200

摘要:目的:对风湿免疫科不明原因发热(FUO)患者病因进行分析,总结诊断经验。方法:将我院2020年1月-2023年1月风湿免疫科收治的172例FUO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一般资料、主要疾病特征对比、确诊手段。结果:终诊率83.72%,风湿免疫病占72.92%感染性疾病24.31%;感染性疾病男性31.43%,风湿免疫病男20.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性疾病患者年龄WBC、ESR、CRP水平与风湿性免疫病患者相对比,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感染性疾病患者热程、SF水平低于风湿免疫病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湿免疫病主要症状为关节痛、皮疹、肌痛、咽痛,感染性疾病咳嗽、关节痛、头痛、畏寒或寒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P<0.05);确诊方法,实验室检查占38.89%、临床诊断占29.17%、细菌学检查占9.03%、病理学检查占7.64%、影像学检查占6.94%、诊断性治疗占8.33%。结论风湿免疫科不明原因发热病因较多,可据年龄、症状,考虑常见病,结合实验室检查等方法,采用逐步分析法,最终确诊。

关键词:风湿免疫科;不明原因发热;病因;分析

不明原因发热一般是患者体温超过38.3oC,并且持续在3周以上,而患者住院7d之后仍然没有得到病情的确诊。早在1991年的时候,Durack和Street这两位医学专家就建议将不明原因发热定义当中的住院7d修改为住院3d或就诊3次[1]。现如今医疗技术在不断的发展,而医学专家对于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探讨也研究过多年,针对不明原因发热病而言,现如今仍然是临床医学的研究难点问题。为有效地总结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的相关情况,本研分析风湿免疫科收治的FUO患者病因展开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172例患者,其中男52例、女120例,患者年龄14~98岁,平均(47±13)岁。诊断标准,参照1991修改后标准:无明显诱因反复发热超过38.3℃,病程超过3周以上,经1周详细检查无法明确诊断。

1.2方法

患者均进行详细的病史问询、一般情况调查、体格检查、血液生化检查、影像学检查、细菌学检查等,主要包括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营养学检查、生化全套、类风湿因子、肿瘤标志物、尿便常规、抗体筛查、结核菌素实验全身骨显像、穿刺活检等。调取患者病例,收集相关资料。

1.3观察指标

1.3.1分析患者一般情况。

1.3.2分析患者主要疾病特征。

1.3.3分析患者确诊手段。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应用SPSS22.0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进行x2检测,(%)检验,计量进行t检测(±s)检验,P<0.05有显著差异。

2结果

2.1患者一般情况分析

经过1周以上的详细检查,最终确诊144例,按照疾病类型,其中风湿免疫病105例、感染性疾病35例、恶性肿瘤3例、其它1例。感染性疾病35例,其中细菌感染21例(肺部感染11例、泌尿道感4例、呼吸道感染2例、其它4例)、病毒感染8例(EB病毒感染5例、巨细胞病毒感染3例)、结核感染3例、真菌感染3例。风湿免疫病105例,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21例、成人Still病17例、风湿性多肌病16例、干燥综合征13例、其它38例。恶性肿瘤3例,其中白血病2例、淋巴瘤1例。药物热1例。

2.2患者主要疾病特征分析

感染性疾病35例,其中男11例、女24例,风湿免疫病105例,男22例、女83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性疾病患者年龄、WBC、ESR、CRP分别为(47±12)岁、(9.2±4.8)109/L、(55.0±40.3)mm/h、(64.3±56.5)mg/L,与风湿性免疫病年龄、WBC、ESR、CRP分别为(45±11)岁、(8.8±5.4)109/L、(58.8±3.13)mm/h、(66.4±52.1)m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性疾病热程(0.8±0.5)月、SF(649.3±532.1)ng/L低于风湿免疫病(1.9±0.8)月、(954.7±660.6)n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湿免疫病105例,主要症状为关节痛57例、皮疹41例、肌痛21例、咽痛9例,感染性疾病主要症状为咳嗽11例、关节痛6例、头痛5例、畏寒或寒战4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患者确诊手段分析

实验室检查56例,临床诊断42例,细菌学检查13例,病理学检查11例,影像学检查10例,诊断性治疗12例。

3讨论

风湿免疫科FUO病因较复杂,研究中发现的疾病可分为四大类,包括风湿免疫病、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其他,其中风湿免疫病最多见,也与患者来源于风湿免疫科有关[2]。发热的具体机制基本清楚,当发热激活物作用于机体,激活内生致热源释放,经血液循环达到脑部,影响体温调节中枢,释放发热介质,进而引起体温上升。风湿免疫病发病机制较复杂,可发生大量的抗原-抗体复合体,后者成为重要的内生致热源,但风湿免疫病并非急症,病程多较长,部分可无明显症状表现,所需诊断技术条件较高,且风湿免疫病部分疾病具体发病尚不清楚,故早期易被误漏诊。多数感染性疾病可致发热,但部分患者症状表现、影像学表现不典型,部分病毒易潜伏感染,如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需要进行详细的实验室诊断,故易被漏诊。根据患者症状表现、热程、年龄,考虑常见FUO病因流行病学特征,选择合适的实验室检查方法、细菌学、病理学、影像学,有助于及早明确诊断。如对于潜伏期肺结核,可及早开展潜伏期感染特异性抗原检测,影像学检查也常可见肉芽肿表现、空洞影,有助于及早确诊

[3]。此外,传统医院在不明原因感染诊断中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如中医证候理论将发热又分为潮热、湿热、风热等多种热证,为鉴别诊断提供一定指导。

综上所述,风湿免疫科不明原因发热病因较多,可据年龄、症状,考虑常见病,结合实验室检查等方法,采用逐步分析法,最终确诊。

参考文献:

[1]张亮存.探析蒙西医对风湿免疫科发热性疾病的诊治[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21,10(20):22-25.

[2]安雪梅.持续质量改进在风湿免疫科护理安全中的应用及效果[J].饮食保健,2020,7(21):148-150.

[3]许月.94例感染性发热及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的早期针对性护理措施[J].中外医疗,2022,41(15):5-7.

[4]王义荣.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分布及临床特征研究[J].人人健康,2020,523(14):237-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