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与策略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4
/ 2

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与策略探索

蔡伟钦

430104197310073516            515500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范围也开始逐步扩大,在物质基础得到满足后,我们才意识到生态环境已经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因而保护生态环境开始成为现在社会关注的重点。而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只有对环境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才能提出有针对性的、高效的环境保护具体措施,进而加以落实。

关键词:环境保护;环境监测;制度保障

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进行环境监测事业和环境监测系统开发与建设的新趋势与需要,是一件更加复杂的工作任务,从而对发展生态环境监测事业也提出了更多的新需求,它必将更加深入地为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机构服务,为经济发展建设提供良性循环,创造天、地、人共和的良好生态环境,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口、资源、环境污染情况的日趋恶化,单纯从生态参数检测来判断环境质量已经无法满足需求,生态环境监测已经成为环保监控最重要的趋势,它必定会成为环境监测的主要手段。

1环境监测概述

环境监测是一项综合性工作,主要是借助各种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对环境中是否存在污染物、污染物的种类、污染物的浓度和污染量等进行定性定量判断,加强环境监测是了解区域性环境问题、加强环境现状质量分析的必要手段。目前环境监测工作的技术手段已经十分成熟,工作人员可以借助包括生物、化学、生化在内的多种技术手段,对水、空气、土壤、生物等污染情况进行了解和分析,并得出监测区域内环境问题的成因等,在此基础上,政府的环境治理、监督执法工作质量将会得到根本性提升。

环境监测工作最开始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19世纪末开始成型、经过漫长的发展和调整,目前环境监测的技术体系和理论体系都已经非常成熟,而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起步比较晚,20世纪后半期才刚刚成型,主要是由政府部门主导的各级环境监测机构负责,具有比较广阔的发展空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工业化建设速度越来越快,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环境污染问题,为了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为了提升社会发展可持续性,党和政府提出了环境保护的相关工作要求,特别是在第七、八次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召开以后,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开始取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成果,与之相配套的国家环境标准体系越来越完善。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和调整,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流程变得越来越体系化,无论是前期现场调研、监测系统规划,还是中期的监测点布局、采样,亦或是后期的数据分析、质量评价,都不再是盲目随机进行,工作人员可以结合本地区环境监测的重点对象确定工作模式,真正实现了实时监测、针对性监测等目标。当然,这并不能代表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模式已经完全成熟,其中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亟待解决,比如管理制度不健全、资金投入力度小、工作人员素质有待提升等问题,都影响着环境监测工作的最终效果。比如,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体系化的、关于环境监测工作的法律法规,这导致一些环境监测工作得不到法律保护与支持,工作人员在进行环境监测的时候会遇到重重阻碍,监测的合法合规性、正当性常常会受到质疑,这给环境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带来了不利影响。

2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2.1为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

我国建立的环境标准主要分为六类,分别是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控制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保方法标准、环保标准样品标准和环保设备标准。监测环境质量标准数据是用来判断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的重要测定数据,而环境质量标准数据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人类生产活动中,如工业废气的排放、温室效应的加剧、雾霾天气的频繁出现都会使生态环境中的各个因素发生变化,对大气环境监测指标产生影响。而环境监测中的“3S”技术不仅覆盖范围多层次,还可利用卫星导航和定位系统高效、精准地得到相应的空间信息,对空间进行多尺度的三维描述,对监测目标进行实时定位与动态跟踪,然后将数据进行各种组合、分析、检索、修改、更新等,再通过计算机屏幕把所有信息清晰地显示到地图上,推动了生态资源空间信息管理及可视化系统的发展,丰富的大数据库也为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为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减少环境违法犯罪现象

实时、动态的环境监测,为一切环境违法犯罪行为提供了现场监测证据。在当前“两高”司法建设不断完善的社会发展形势下,促使关于环境违法犯罪方面的法律条款和依据进一步完善,针对环境监测工作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规范要求。环境监测活动的展开不仅使环境违法犯罪行为透明化,大大减少了环境违法犯罪现象,也为公安部门、检察院对于环境违法犯罪行为提供了有效的证据,为相关部门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数据,使其工作更加高效便利。

3环境监测的应用策略

3.1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制度

完善的环境监测制度可对工作的有效落实起到一定基础性保障作用,完善的环境监测制度主要体现在运行标准及技术应用标准的执行层面,在开展环境监测工作的过程中,需要不断优化并有效执行相关制度。监测出的数据要严格按照相关制度开展后续工作,从而降低机构产出的数据差异,有效提升数据的精准度。在环境监测工作开展环节,需要严格按照相关制度,结合监测数据进行考察,从而强调动态监督模式的完整性与真实性。除此之外,还要充分强调运行制度的全面性,加强对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视程度,明确责任,严格按照相关制度开展环境监测工作,有效提升相关制度的可行性和时效性,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3.2加强环境监测资金投入

要想确保环境监测工作有效地开展,转变现有的生态环境,需要充分了解环境的发展状况,还要针对环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从根本上提升环境保护工作的效果。在原有的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上,各部门要加大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为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提供大量的资金支持,确保环境监测工作有效开展。同时,应树立良好且牢固的环境保护意识,并针对环境保护工作给予相应的指导,将环境保护工作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在环境监测资金投入方面加大力度,充分、合理地运用资金,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开展环境监测工作,提升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精准提升环境监测效果,保证环境监测工作的有效开展,从而提升环境监测的质量。

3.3提升监测系统的运行水平

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需要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设备,监测结果也是由设备及监测技术的精密程度决定的。因此,在环境监测工作中,要格外注重提升监测系统在自然环境保护和环境监测工作中的水平。环境监测人员要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充分融入日常工作中。对此,环境监测机构要引进专业性较强的监测设备,监测工作人员需要多参与专业培训,提升对监测系统的操作能力和水平,从而提升环境监测系统的运行水平。在环境监测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应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制度,并定期为工作人员提供国内外专业培训机会,以提升员工的专业能力和水平。此外,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还要加强对环境监测系统和设备的维护与管理力度,避免设备因故障影响最终的监测结果。作为环境监测人员,要明确自身岗位的职责,树立良好的道德素养,提高对环境监测工作的热爱程度,确保环境监测工作的有效开展。

结语

生态文明建设事关人类未来,生态环保也是当前每个人所应尽的责任。通过生态环境监测能够有效了解生态的环保质量,但如果是由于人们对生态环保意识的淡漠,就无法真正持久有效地维护自然环境。所以,整个社会要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并充分利用环境监测系统,发挥环境监测在生态环保中的科技保障功能。

参考文献

[1]黄紫涛.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探讨[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0,1(19):42-46.

[2]尚志亮.浅谈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探析[J].中国房地产业,2020(12):146.

[3]曾伟恒.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J].汽车博览,2022(10):1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