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病人的护理技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4
/ 1

肠梗阻病人的护理技巧

罗云

南江县人民医院  636600


在我们的平常的生活当中,最让大家感到担忧的病症就是关于肠子的问题,因为跟肠子有关的疾病发病一般都比较匆忙,常常会让人觉得措手不及。有非常多的人会出现肠痉挛的症状,但是对于肠梗阻却并不是很了解。肠梗阻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肠道通过障碍,而导致肠道和全身的病理变化。了解肠梗阻的病因,做好术后护理,实现患者早日康复。

一、肠梗阻危害

1、水电解质紊乱:如果肠梗阻发生在高位,会引起呕吐,从而可导致大量酸性液体丢失,这时可导致出现代谢性碱中毒及脱水现象,如果是低位梗阻,则会通过胃肠减压而导致大量消化液丢失,也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以及脱水现象。

2、肠胀气:肠梗阻发生后,肠腔内因大量气体不能排出而积聚,导致肠胀气。肠胀气可能会引起肠腔内压增高,肠壁变薄,肠壁血循环受到严重阻碍。此外,肠胀气时腹压增高,横膈上升,腹式呼吸减弱,可能会影响患者的呼吸和循环功能。

3、全身感染:肠梗阻会导致肠腔内压力升高,从而导致肠管黏膜血运障碍,这时可导致肠管黏膜缺血坏死,让肠道屏障功能受损,这时在肠腔内寄生的大量细菌可通过受损肠腔粘膜移位到血液循环内,从而会导致出现全身炎症反应,引起全身感染,如不及时处理,则可导致肺,肾等多脏器功能衰竭,最后导致死亡。

4、肠坏死:常见的机械性肠梗阻,会随着肠梗阻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绞窄性肠梗阻,最后导致肠坏死。当坏死肠管内的毒素进入血液循环时,可能会导致全身中毒,严重时可能引起中毒性休克。

5、营养不良:对于慢性梗阻患者或是因为梗阻而切除大量肠管者,会导致营养素摄入或吸收不足,时间长了可导致严重营养不良现象发生,从而对健康不利。

二、肠梗阻护理

1、心理护理

肠梗阻患者很多都会紧张,出现焦虑情绪。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就需要了解患者的真实情况,需要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心理,多对患者进行劝导,鼓励患者,给其解释发生肠梗阻的一些原因以及治疗过程。护理人员还需要向患者介绍治疗方法,还可以对其讲述手术过后如何预防,消除患者恐惧心理,增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加强对彼此的信任,使患者能够积极的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

2、病情监测

肠梗阻患者术后需定期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对于硬膜外麻醉者,送往病房后需去枕平卧位6h。全麻术后去枕头平卧位,将头部偏至一侧,保证顺利排出口腔内唾液、呕吐物,降低误吸风险。结合实际、提供低流量吸氧方式,保证患者呼吸道畅通,避免发生窒息或呼吸道梗阻等现象,且定期监测伤口情况,观察是否有感染、出血等现象,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定期更换伤口敷料,促进伤口愈合。老年群体受年龄大、伤口恢复能力差及易合并基础疾病等因素,术后需对其切口引流情况观察,告知家属引起重视,避免发生引流管弯曲、打折等现象,确保引流管通畅、降低腹部切口感染风险。若已发生切口感染情况,需及时提供对症措施、避免疾病加重,且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待意识清晰后,可适当将腹直肌松弛,将切口缝合处张力加以缓解,改善自身身心痛苦,术后疼痛较轻者,叮嘱咳嗽时对伤口轻微按压,缓解疼痛感,且予以患者输液时,注意合理控制输液速度,避免机体心肺负担明显加重,推动治疗进展顺利进行、效果较理想。

3、胃肠道减压护理

术后予以患者腹腔引流,对引流管需合理固定,保证畅通,未有扭曲或折叠等现象发生,定期对引流管挤压、保证引流畅通。予以引流管留置期间,护士对引流液体颜色、引流量及液体性状等情况需密切观察,做好详细记录,避免发生异常情况对手术疗效造成不利影响。若患者有引流量减少、症状消退等情况,表明术后具有良好的恢复效果,待机体顺利排便后,可将引流管拔除。且除了胃肠道减压外,目前常见的干预方式为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减压,将肠梗阻近端肠管压力明显降低、及时将梗阻情况解除,降低并发症风险、促进患者疾病尽早恢复,可为手术效果提供可靠的保障。

4、饮食护理

护理人员要根据医生的要求,定时为患者补充液体,保证患者体内的电解质平衡,并根据医生的遗嘱,为患者适当的补充营养液。待到患者梗阻现象消失,拔出胃管12h后,护士可以协助患者吃少量的事物,如米汤,并告知患者一定要禁食豆浆、牛奶等食物。如果两天后,患者没有其它饮食不适的症状出现,就可以由流食逐渐的转化为半流食。5、并发症护理

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观察患者腹部体征、体温及血白细胞计数增高;若腹壁切口红肿,或腹腔引流管或引流管周围流出较多带有粪臭味的液体时,应警惕腹腔内或切口感染及肠瘘,及时报告医师处理。术后腹带加压包扎,及时处理咳嗽、腹胀、排便困难等引起腹压增高的因素,预防切口感染。若疑有切口裂开时,加强安慰和心理护理,使其保持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