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建设运营一体化发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3
/ 2

智慧城市建设运营一体化发展研究

王 展

龙口市城市运行中心 山东省 龙口市265700

摘要: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方向,其核心是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数字化水平的提高。需要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运营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的改进和提升,以实现城市的信息化、智能化和可持续化。本文研究了智慧城市建设运营一体化的相关问题,提出了智慧城市建设运营一体化的思路和策略。

关键词:智慧城市;建设运营;一体化

前言

智慧城市建设运营一体化,是一个涉及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运营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问题。智慧城市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城市的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为人们创造更加便捷、舒适和安全的生活环境,同时也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1智慧城市建设运营一体化发展

1.1智慧城市建设运营一体化的基础

要实现智慧城市建设运营一体化,需要有多个层面的支撑。首先是政策法规的支撑,需要建立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和义务,为智慧城市建设运营一体化提供制度保障。其次是技术标准的支撑,需要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包括数据标准、接口标准、安全标准等,为智慧城市建设运营一体化提供技术支撑。最后是信息共享的支撑,需要打破信息孤岛,实现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为智慧城市建设运营一体化提供数据支撑。

1.2智慧城市建设运营一体化的策略

为了实现智慧城市建设运营一体化,需要采取多种策略。首先是协同规划,需要在智慧城市建设之初,就对城市发展战略、智慧城市建设规划等进行协同规划,确保各项规划的协调性和一致性。其次是协同建设,需要将智慧城市建设的各项工作进行协同开展,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信息系统建设、数据中心建设等,确保各项建设工作的协调性和一致性。最后是协同运营,需要将智慧城市运营的各项工作进行协同开展,包括服务提供、数据分析、业务协同等,确保各项运营工作的协调性和一致性。

1.3智慧城市建设运营一体化的实施

智慧城市建设运营一体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通过多种实施手段来实现。首先是组织保障,需要建立专门的智慧城市建设运营一体化领导机构,负责整体的规划、组织和协调工作。其次是技术保障,需要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实现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和处理,为智慧城市建设运营一体化提供技术支持。最后是人才保障,需要加强智慧城市建设运营一体化的人才培养,包括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等,为智慧城市建设运营一体化提供人才支持。

2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运营主要模式分析

2.1政府投资运营,企业参与建设

此模式主要是由政府出资,并运营管理,选择有能力、有担当的企业参与建设,如EPC模式。此模式多用于政府管理类、基础网络构建、涉及国家安全与公共利益等领域,一般以政府财政性资金投入或是以政府信用担保的商业贷款投入,政府拥有主导权和决策权。此模式的优势是政府主导性强,建设运维过程安全可控。劣势是财政负担重、压力大,政府在后期的业务运营、推广等方面所具备的相关能力较弱。

2.2政府与企业合资建设运营

此模式主要是指政府和企业共同投资建设智慧城市项目,由企业或者是政企联合成立的项目公司负责运营。常见的操作方式有PPP模式和联合公司化运营模式。此模式优势在于可以减轻政府财政压力,发挥社会资本资金和技术优势,劣势是协调工作量大,权责划分和监管等存在困难。典型案例如郑州市城市大脑二期项目智能应用项目。

2.3政府统筹规划,企业投资建设

此模式主要由政府统筹规划,企业投资建设。主要适用于需要政府授权开展经营但不涉及国家安全,具有较强的用户需求和较高收益回报的项目,如智慧社区服务体系构建、智慧停车等方面。此模式优势在于政府财政压力小,大企业平台化和整体性的优势有助于加快区域间协调发展。劣势在于政府控制力较弱,存在企业绑架风险。典型案例如杭州英旭智能科技公司开发建设的电梯安全检测终端和电梯应急救援平台项目。

2.4企业建设运营,政府购买服务

此模式主要运用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不涉及国家安全、具有公共服务特征的项目。此类项目政府可以直接招标采购企业平台/设备等产品的服务,相关企业自主开展建设运营。此模式优势能够有效节约政府资源,财政短期资金压力较小,同时专业公司的运营使得建设运营成效更有保障。劣势是政府购买服务的合同履行期限较短,不利于优秀服务商长期提供本地化的运营服务,容易造成运营的不稳定。典型案例如“椰城市民云”项目。

3促进智慧城市建设运营一体化发展的相关建议

3.1明确整体规划,形成有机协同

一是按照管运分离原则,成立城市运营领导小组,将智慧城市的战略规划、发展规划和顶层规划进行有机整合,避免规划、建设、运营主体各自为战。二是成立以智慧城市建设主要牵头部门为责任主体的实体管理机构,负责统筹协调城市运营相关事宜,包括城市运营平台建设、运营模式选择、相关政策制度制定等,同时安排各个业务部门做好业务协同、城市运行体征监测和分析、产业布局和发展统筹、指标监测和评估等常态化工作。

3.2推动政企合作,缓解财政压力

遵循“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发展原则,体现“谁投资谁受益”的利益分配机制,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的各自优势。一是推动合规的PPP模式,对于为社会公众提供产品或服务的非营利性投资项目,加大财政资金对该类项目支持的倾斜力度,通过信贷、债券、信托等方式筹集资金;对于准经营性和经营性的项目,积极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探索可持续的建设运营模式,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和机构参与项目投资和运营。二是加快研究制定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投融资政策,制定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指南,加强项目宣传与招商,积极吸引多种社会主体共同参与智慧城市建设。

3.3加强数据治理,释放数据价值

通过搭建数据开放平台,加强数据治理,激活数据要素潜能,通过数据赋能推进数据要素向数据财富转换。一是建立政企数据共享流通机制,制定本地政务数据开放共享相关政策,规范数据共享的目录和数据交换标准,推进数据分级分类共享交换,明确政企数据共享的用途、权责等要求。二是搭建有效的数据平台支撑数据治理的规范、流程、标准落地,满足各部门间的数据互联互通需求和数据供需需求,确保数据治理和数据生产的一体化,促进智慧城市的长效运营。

3.4强化模式创新,探索可持续运营模式

一是鼓励企业基于业务进行商业化运营。放宽市场准入,向社会资本开放更多领域,鼓励和支持企业基于用户进行商业化运营,提供定制化服务。比如,在智慧旅游、智慧教育等准经营项目中,通过提供公共服务积累大量用户,后期通过提供增值服务,促使流量变现。二是鼓励企业开发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形成可持续盈利空间。通过开发科学的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形成知识产权并向需求城市收取专利费用,获得智慧城市建设资金。

3.5完善风控体系,增强应对服务保障

一是政策风险的管控。政策变化将影响项目的预期盈利水平。应健全相关法规制度,为基础设施特许权经营的规范操作提供坚实的法律法保障,保证法律法规和合同环境的公开性、透明性以及政府政策的连续性。二是营运风险的管控。智慧城市建设运营公司应提升管理能力和创新盈利模式,降低营运成本、增加营运收入;政府应发挥引导调控作用,建立健全财税、金融等项目保障机制,保证投资者的合理回报。三是资金风险的管控。构建完善的法律体系和治理结构,强化PPP项目资金及权责管理。以管理机制确保PPP项目资金管理和权责划分公开透明,项目运营实现全流程监管和绩效评级。

4结论

智慧城市建设运营一体化是城市发展的趋势,也是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充分考虑城市的实际情况和运行特点,通过政策法规、技术标准、信息共享等基础支撑,协同规划、协同建设、协同运营等策略的实施,来实现城市智慧化的目标。也需要注重智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注重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安全、便捷和舒适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云志. 基于智慧城市的城建档案管理与运用分析[J]. 兰台内外, 2024 (05).

[2]梁壮男. 基于文本挖掘的智慧城市建设公众认知研究[J]. 科技和产业, 202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