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并购市场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3
/ 3

中国并购市场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肖斌

上海广电电气(集团),上海200000

摘要:中国的并购市场在近年来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而本文正是对中国近年来并购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包括并购规模、地区特点、行业领域、杠杆收购、跨境并购等方面,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通过对中国并购市场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指导我国未来的并购市场发展方向,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国并购市场;发展现状;存在问题;未来趋势

引言:随着中国并购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在一些大型国有企业的重组过程中表现出活跃度。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和市场活跃度较高,成为并购活动的热点区域,尤其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并购更是居高不下。杠杆收购和跨境并购也在中国市场中逐渐增多。然而,随着市场的扩大和发展,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如并购中的风险管理、企业整合难度、政策环境变化等,这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并寻求解决方案。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并购市场的健康发展,我们必须深入分析中国并购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1中国近年并购市场发展现状

1.1 东部沿海并购活跃

中国东部沿海省份的经济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广东、江苏、上海等地区工商业极为发达,市场机制也趋向完善成熟。加之靠近港澳台,又吸引着大量境内外资本投资,所以并购活动向来最为频繁热络。数据显示,去年长三角地区的并购市场就占到全国的六成,珠三角也有三分之一以上。这主要是因为东部地区高科技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比较集中,像互联网、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领域的龙头企业大多集中于此。这些企业也更倾向于通过并购实现快速扩张。可以预见,未来中国并购市场东强西弱的格局不会改变,东部沿海省份仍将是并购的主战场。

1.2 IT行业并购活跃

现在中国的科技企业正处于飞速发展的黄金时代,各类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普及应用,创造了无限商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IT行业并购持续火热,尤其是一些头部互联网公司,靠并购吃下不少用户、流量和数据这些关键资产,实现加速扩张。典型的案例比如京东收购了京东物流把仓储运输体系整合起来,优化了整个供应链;字节跳动斥巨资收购美拍社交软件,一下子就聚集了海量年轻用户和视频内容[1]。其他IT企业也都在千方百计并购,要么巩固主业地位,要么抢占新技术制高点。比如百度收购语音识别初创公司,抢滩人工智能语音领域;腾讯并购社交娱乐应用,加快内容生态布局。由此可见,靠并购获得技术和流量优势已成为科技企业的标配发展策略。

1.3 杠杆收购盛行

在并购市场上,杠杆收购这一高风险的方式也在不断盛行。一些实力较弱的公司为实现快速扩张,选择高倍杠杆并购获得目标资产。这无形中推高了标的企业的估值。而过度的杠杆运作也可能导致公司财务风险激增,需要警惕。具体来说,一些企业为了争夺有限的优质资产作为并购目标,选择了高达数倍的资产负债率来进行杠杆操作,从而在竞争中取得优势。这就直接导致标的资产或企业的估值出现虚高。而过分依赖举债进行并购也带来了财务风险的积累,一旦运营不善或现金流无法覆盖,企业很容易陷入负债链式反应的苦境。

1.4 跨境并购持续增长

随着中国经济的全球化进程加快,中国企业也开始更多地参与到跨境并购中。近年来,中国企业的跨境并购活动持续增长,涉及的行业和地区也日益广泛。这主要是得益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通过海外并购实现资源整合和全球布局的战略也日益明确[2]。在政策层面,中国进一步放宽外汇管制,简化海外并购审批手续,出台鼓励海外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为企业提供制度保障。

2近年我国并购市场发展的动因分析

2.1 横向并购、资源整合为主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选择与同行业企业进行横向并购,已成为提升企业市场地位和行业地位的重要途径。例如,在快速消费品行业,通过并购一线品牌可以迅速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企业则选择兼并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实现从电池、电机到整车产业链的全面布局。

2.2 纵向收购、多元化并购为辅

与此同时,企业并购产业链上下游的纵向收购也较为活跃。汽车制造商收购动力电池企业,有利于掌控核心零部件的供应链。钢铁企业兼并矿山和铁路资产,也实现了从矿石到运输的协同效应。此外,一些企业通过多元化并购实现业务转型升级。例如物流企业并购环保公司,医药企业收购保健品生产商等。纵向和多元化的并购活动,为企业提供了实现供应链控制和商业模式创新的契机。

2.3 宽松的国家政策环境是外因

中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并购在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关键作用。相应地,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并购活动提供政策引导和环境支撑。例如简化并购审批流程,大幅压减行政审批事项,提高审批效率,降低企业并购成本[3]。明确鼓励上下游企业、竞争性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支持企业通过并购实现产业链延伸和协同发展。进一步放宽对商业银行支持大型企业兼并重组的各项政策限制,为并购活动提供金融支持。在跨境并购方面,也进一步放宽外汇管理政策,为中资企业“走出去”提供便利。可以看出,在“稳增长”“稳就业”的经济大背景下,并购无疑成为中国政府眼中实现经济转型、营造良好微观环境的重要抓手。未来,有利的政策环境也将持续释放红利,激发市场主体进行产业整合与重组的内生动力。这对中国并购市场未来的蓬勃发展大有裨益。

3我国并购市场未来发展分析

3.1 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

中国正在加快推进以新三板为代表的中小板和创业板市场体系建设,拓宽中小微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比如进一步完善新三板市场规则,吸引更多优质中小企业进入这个市场,同时也提供更灵活的退出机制。此外,国家还要成立一个全国性的股权交易中心,在区域层面也要开辟面向中小微企业的股权交易平台[4]。在这些工作推进的同时,中国也在发展并购基金、并购贷等专业化中介机构,通过提供定制化服务,更好地帮助企业进行兼并重组。例如可以引入更多的社保基金、保险资金进入并购基金,以此打造优质的中长期投资者队伍。可以预见,未来中国将会建立一个覆盖上市公司和中小微企业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让不同类型的企业都可以通过资本市场来支撑自身的产业整合与转型升级。比如,中小企业可以通过新三板市场实现规模化发展,然后再引入战略投资人,整合成龙头企业;创业型企业也可以通过并购基金的支持来进行产业链的延伸。

3.2 推动国有资本市场化重组

当前,中国正处于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和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历史交汇期。国有资本的市场化重组将迎来重要战略机遇期。未来可能会出现一批重要的中央企业与地方国有企业之间的资本运作和整合[5]。例如,在航空运输业、电力业、石油化工业等领域,可能会再现一些重要的央企与地方国企之间的融合。这些整合有助于形成规模更大、更具全球竞争力的特大国企集团,从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强国际影响力。具体来说,整合后的企业集团在全球同行业中的排名可能将大幅提升,进一步增强我国在相关领域的话语权。这必将带来中国并购市场的新一轮高潮,交易规模可能再创新高。当然,这种整合也将面临企业文化融合、组织协调、业务整合等方面的挑战,需要经过一定时期的积淀。但这些难题也为相关的管理咨询、财务咨询等中介机构提供了重要发展机遇。

3.3 支持制造业实现智能化转型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中国将大力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转型。国家将会加大对工业机器人、传感器、工业互联网、工业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力度。例如在机器人领域培育整机和关键零部件企业,打造开放共享的机器人云平台;在传感器领域聚焦磁电子、光电子等关键环节,突破一批高端传感器;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建设覆盖主要行业的“两化”深度融合示范工厂等。这些举措将带动一大批软硬件企业与装备制造、汽车制造、家电制造等实体企业之间的深度协同。这种科技要素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必将激发出新一轮的产业链重组与整合。预计未来会出现更多工业软硬件企业兼并汽车电子、工业自动化等细分领域的企业,瞄准综合性解决方案提供商的定位;同时装备制造商也会并购软件企业、传感器企业等,向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还可能出现跨界别的产业重组,比如软件企业收购工业设备制造商实现业务转型。这类产业整合也将对中国企业产生深远影响,推动其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爬升。

3.4 鼓励龙头企业兼并去产能

在钢铁、煤炭等产能过剩行业,中国将继续坚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淘汰落后产能。例如在钢铁行业,国务院发布的《钢铁产业调结构升级行动方案》明确指出要“推动兼并重组,培育产业龙头企业集团”,提高钢铁企业的整体运营效率。在此政策推动下,宝武、鞍钢、武钢、沙钢、包钢等钢铁企业通过资产置换和整合,重组成为中国最大钢铁联合企业集团中钢集团,提高了行业集中度。类似的兼并整合也正在有色金属、建材等行业酝酿或推进。在煤炭等能源行业,也将通过支持企业兼并,加快淘汰小煤矿、兼并重组大煤企,建设大型现代煤矿集团,以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和运营效率。例如国家煤炭巨头中煤能源与绿色环保的兼并,吸引了绿色基金的参与,向绿色化发展转型。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王炳昌表示,通过此类兼并重组,将进一步构建起煤炭企业的优胜劣汰格局。

3.5 支持企业开拓全球市场

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正式签署之际,中国正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大力支持企业通过并购“走出去”。一方面国家进一步放宽外汇监管,简化跨境并购相关监管手续。另一方面出台税收优惠政策鼓励海外并购。比如对企业海外并购后再注入境内的利润实行税收递延。这些举措将有力促进更多优秀企业开拓全球市场。例如在医药行业,国内制药龙头企业可以通过海外并购获得全球领先的新药技术、高端医疗器械资产、先进的药品营销渠道等战略资源。这将提高企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和话语权。在汽车行业,中国车企也可以通过并购欧美车企获取核心零部件技术、高端品牌与全球化营销网络。在农业领域,中国农企可以兼并海外优势农业企业,获得土地资源、先进种业技术、全球销售渠道。这些举措将提高我国企业的全球竞争力,也将开拓中国企业并购市场的新空间。未来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规模与范围都将不断扩大。

结束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我国并购市场持续升温,并购规模和数量屡创新高,显示出行业整合的大趋势。这得益于经济结构升级的大背景下,企业通过并购实现业务转型和资源整合的内在需求,也得益于国家层面持续优化并购市场环境,释放政策红利。展望未来,中国并购市场空间广阔,不仅上市公司之间的资本运作将频繁出现,中小微企业通过中小板、新三板等多层次资本市场实现整合也大有可为;不仅国内的产业链横纵向整合将持续推进,企业通过海外并购参与全球化竞争的动力也在积聚。在科技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软硬件深度融合、科技要素与实体经济的结合也将催生出许多产业链整合的契机。可以预见,中国并购市场将迎来新一轮的高潮和繁荣。

参考文献:

[1]白雪楠,白昕,尤慧君.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J].中外企业家,2020,(14):100.

[2]包婷婷.中国并购市场发展现状、原因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17,(10):54-56.

[3]顾卫平,汪圣明,程鹏亮等.中国并购市场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J].清华金融评论,2016,(S1):57-85.

[4]廖丹.中国企业年金市场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4.

[5]周午生.中国艺术市场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J].国画家,2013,(03):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