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实现农业强国的重要举措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3
/ 2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实现农业强国的重要举措

王佳好

江苏省丹阳市委党校

新质生产力,是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到的新的词汇,强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新质生产力代表了一种生产力的跃迁,它以科技创新为主导,具有高效能和高质量的特点,与传统依靠资源投入和消耗的生产力发展方式形成鲜明对比。发展新质生产力对实现农业强国而言,具有特别的重大意义。

一、必须高度重视农业新质生产力。

农业的稳定发展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对于不仅对于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村繁荣具有决定性作用,更重要的是事关亿万农民共享新时代发展的红利,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奋发有为,创造美好未来。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必然要求。建设农业强国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民生福祉的保障,所以农业强国的建设具有关乎国家经济和民生的双重意义。面对新时代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必须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引领,推动农业的现代化进程。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竞争的加剧,我国农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确保农产品保障水平、提升农产品质量、实现绿色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等等,是我们必须冷静客观面对的大问题,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来逐步解决。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三新一高背景下的必然要求。“三新一高”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洞察世情国情党情,着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具体是指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我们要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来正确认识和把握新阶段中的战略机遇与危机挑战的关系,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从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牢牢守住安全发展这六大着力点来构建新发展格局,我们要紧紧抓住新质生产力这个牛鼻子,特别是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个短板,不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当前,发展不平衡是制约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因素,表现为各区域各领域各方面发展的不平衡,制约整体发展水平提升。从区域看,我国东、中、西地区之间,发展水平差距比较大,城乡差距也非常明显。权威数据显示,202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834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31万元,城乡居民倍差2.57;从收入分配差距看,我国城市和农村都还有一些贫困人口和困难群众,社会上存在着一些弱势群体。必须看到新质生产力发展不足是我国农业强国建设的最大短板,也是我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努力方向。

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可以给农业带来哪些巨变?

和生产力一样,新质生产力的三个要素也是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但是却对三个要素提出了更高、更广的要求。从劳动者来说,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能够创造新质生产力的战略人才,他们能够引领世界科技前沿,能够创新创造新型生产工具。从劳动资料来说,也就是劳动工具之类的,必须有更高的科技含量,像如今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遥感农业、智慧农业、生物育种等。劳动工具的科技含量可以说是区分新质生产力和传统生产力的显著标志。更高技术含量的劳动工具,可以进一步解放劳动者,减少自然条件对生产活动的限制,极大拓展生产空间。从劳动对象来说,发展新质生产力可以使我们的劳动对象更加广泛,原来无法利用的东西,现在都可以利用,比如荒滩荒坡、盐碱地、深海等。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就是让劳动者用知识和科技武装起来、用最先进的劳动工具、以最少的资源消耗产出最多的社会农产品,让更多掌握现代农业生产工具、熟悉现代农业发展趋势的有志青年参与到现代农业生产当中,以最少的水地资源、最绿色的生产方式,生产出更多更好的农产品。

发展新质生产力最重要的就是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把这些创新成果及时应用到具体的生产实践中,就能大幅提高生产效率。通过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如精准农业、智能农机、生物育种,我们可以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品质;绿色发展理念有助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性,减少环境污染;信息化则能优化农业产业链,有效提升农产品的市场影响力与竞争力。在农业方面发展新质生产力,我们是有底气的。现在,越来越多的高知青年开始走进田野,人工智能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越来越深,农村改革也在稳步推进。这些都为我们培育新质生产力打好了基础。

三、以新质生产力引领农业强国建设的着力点。

根据马克思主义生产力三要素论,生产力由劳动手段、劳动力、劳动对象三要素构成。以新质生产力引领农业强国建设,必须在这三个方面系统着力。

一是着力提升我国的农业科技水平。传统农业依赖于人工劳动和自然条件,而现代化农业则通过引入先进的科技手段,如无人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当前农业科技是以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人文社会科学技术交叉融合为特征的“大农科”,以跨领域、高技术融合为特征,涉及到信息工程、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等颠覆性技术。虽然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12年的54.5%提高至2022年的62.4%,但发达国家科技对农业的贡献普遍在80%左右。有研究显示,我国农业科技中国际领跑型技术仅占10%,并跑型技术占 39%,跟跑型技术占 51%。农业新质生产力包含了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农产品安全和品质、农村经济发展等内容,并具有科技先进、环境友好、安全健康、经济发展等特点,是我们建设农业强国的牛鼻子。

二是打造创新性人才队伍和农业新业态。新质技术的创新、掌握、使用都需要“新质人才”。需要大力培养具有原创精神、具备交叉学科素养、掌握前沿科技的高素质创新性人才。核心一点就是培育新型劳动者、新农人和数字化农民等,突出农民在乡村振兴、和美家乡建设的主体地位。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乡村振兴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度、智慧和创造性,而这些人与自然交互中特有的灵气和优势,恰恰是城市和市民所不具备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加深理解、领会和发挥实效。目前涉农人才的培养中,较为普遍地存在知识体系陈旧、知识结构过窄、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不能很好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另一个角度看,涉农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将拓展“农”的边界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延伸,引领农科新兴产业、新兴业态的培育与发展。涉农新业态的范围不仅仅涵盖传统的农业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服务业,还将延伸到营养健康、医学和公共卫生、生态文明、农业文化等诸多新的领域。

三是塑造适应新质生产力的生产关系。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有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简单说就是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这个关系理顺了,人和物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各自的作用。通过改革开放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和高效配置。我们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过程中,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就是要通过改革理顺各个先进生产要素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各个要素的作用。

因此,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以新质生产力引领中国特色农业强国建设,既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