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出血怎么治疗

/ 2

消化道出血怎么治疗

刘安乐

 越西县第一人民医院,616650

消化道出血是常见的一种胃肠道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按照出血部位可分为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同时可见的症状是全身乏力、黑便、血压降低、呕血以及心率加快等,进而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需要及早进行诊断和治疗,以便控制病情,避免其恶化。在诊断中常会出现误诊的情况,继而造成病情的延误,可危及生命安全。本次主要介绍的是消化道出血的科普知识。

消化道出血的定义

消化道出血是一种症候群,可因为多个原因造成。消化道是从食管开始截至肛门这一段的管道,包括了十二指肠、食管、盲肠、胃、直肠和结肠这些部位。胃十二指肠及其悬韧带以上的食管部位存在出血称为是上消化道出血,而十二指肠悬韧带以下的部位出血也就是下消化道出血。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内镜技术在临床上得到广泛性的应用,从而定义出来了中消化道,指的是十二指肠乳头到回盲瓣之间的出血情况。

消化道出血的病因

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较多,患有食管炎、食管癌的人群,食管道存在异物或者是设备检查损伤等之后引起的食管疾病。若是患有胃部疾病、十二指肠疾病,急慢性胃炎、急性胃扩张和胃黏膜脱垂等,也会引起消化道出血的情况。同时血管瘤、息肉、淋巴瘤以及肉瘤等也会造成上消化道出血的情况。还有胃肠吻合术术后的吻合口溃疡和空肠溃疡,也会造成上消化道出血的情况。上消化道周围器官组织的疾病如胸腹主动脉瘤破坏、纵膈肿瘤或者胆道出血等可进入在消化道内引起出血。下消化道出血和结肠疾病、小肠疾病、肛管疾病以及直肠疾病之间存在关系。结肠疾病主要是血管畸形、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和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等。小肠疾病主要是胃肠息肉、肠结核、肠套叠以及克隆病等。肛管疾病主要是肛裂和肛瘘。直肠疾病主要是结核性直肠炎、邻近恶性肿瘤、直肠损伤以及直肠肿瘤等。

消化道出血的危害

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内科常见的危急性重症,具有较高的死亡率。通常,当出血量不超过400ml时,患者不会出现典型症状。但若出血量在400ml以上,可引起进行性贫血和贫血。除了会有黑便、呕血的症状,还会存在面色苍白、头晕等症状。若出血量在循环血容量的30%-50%以上,可出现休克的情况,若是处理不及时或者是不恰当,可危及生命安全。

消化道出血的治疗

1 内镜直视下止血  将浓度为5%的Monsell液喷洒在消化道出血的局部部位,可使得局部胃壁存在痉挛的情况,即邻近血管的收缩情况显著加快,将血液凝固所需时间明显的进行缩短,以便达到止血的效果。内镜直视下借助的是高频电灼这种技术,可对血管有效的止血,在持续性出血治疗中的应用频率。但电凝止血这种方式对于出血点精确性的止血效果不佳,在治疗中是直接接触出血点,可达到短暂性止血的效果。近年来,内镜直视下激光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较为广泛,可对组织蛋白进行有效地凝固,从而有利于小血管的收缩闭合。同时若是存在血管内血管或者是机械性血管闭塞的情况可直接决定了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

2 西医治疗  消化道出血之后最重要的是卧床休息,密切关注肢体皮肤以及面部颜色变化的情况,做好保暖措施,避免受凉受潮。对其各项指标进行定时记录,如每小时尿量、血压变化、出血量情况以及脉搏等。密切观察静脉通路的通畅度,对中心静脉压进行有效的测定。确保患者呼吸顺畅,避免引起呕血,从而造成窒息的情况。若是出血量较大,需要禁饮食,出血量较少的话可少量的食用流质饮食。大部分消化道出血存在发热的情况,此时不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及时测定血红蛋白的水平,并及时给予补充血容量,防止贫血的情况。若是血红蛋白数值小于9g/dL,收缩压小于90mmHg,需要及时输注充足的全血。若存在肝硬化合并静脉高压,是不能输血的,是为了防止门静脉压力增加从而造成再次出血的情况。严格控制输血量和输液量,因为过多的话可引起急性肺水肿或者是再次出血。保证胃管冰水的温度在10-14°C之间,用这些冰水对胃腔进行反复性灌洗,从而将胃温度进行降低,从而减少了血流量,有利于血管收缩。这样的话可对胃部分泌和消化进行很好的抑制,使出血部位纤维蛋白溶解酶的活力明显的降低,从而有效的止血。消化性溃疡的发生也会造成出血,这是一种黏膜病变性出血,一般常给予血管收缩剂治疗,将8mg去甲肾上腺素加入在150ml冰盐水中口服,每次20-30ml即可,其作用是可使小动脉出血处于强烈收缩的状态,最终达到止血的效果。但这种方式对于老年消化道出血不适用。对于胃酸的抑制可使用的是H2受体拮抗剂,以此将胃内pH值显著升高,主要采用的是甲氰咪胍,其作用是可将H反弥散作用减弱进行达到止血的效果,同时还可对应激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出血的情况进行有效的防治。近年来,临床上对于消化道出血的情况多采用的是奥美拉唑、质子泵制酸剂进行治疗,一次静脉注射40mg的剂量可有效地对大量出血的情况进行抑制。

3 手术治疗消化道出血  在药物治疗、三腔客、输血、硬化剂以及栓塞治疗之后,消化道出血仍然没有改善。此时医护人员进行静脉曲张结扎术治疗,可迅速止血,缺点是再次出血的几率较高。因而可进行左脾肾静脉分流手术,以便将再次出血的几率降低。或者是进行H形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分流术、门奇静脉段流术以及脾腔静脉分流术等治疗。具有预防作用和降低死亡率的效果。若是肝硬化造成的消化道出血,可经肝移植解决出血问题。若是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消化道出血,可经切除坏死肠组织手术进行止血治疗,并可降低死亡几率。术后遵医嘱进行抗生素治疗,防止感染,加重痛苦程度。

结束语

消化道出血是常见的一种疾病,在临床急诊中较为常见,对出血量进行判断,密切观察各项体征的变化状况,明确出血状况,给予针对性的治疗。通过以上内容可对消化道出血的症状、病因和危害进行全面的了解,关注自身的身体变化,在出现异常的时候及时就医治疗,避免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