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交灸与穴位贴敷在现代护理中的综合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3
/ 2

气交灸与穴位贴敷在现代护理中的综合应用研究

刘欢

南京市浦口区中医院  江苏省南京市211800

摘要: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与传统中医理论的融合,气交灸与穴位贴敷作为中医传统疗法在现代护理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研究旨在探索气交灸与穴位贴敷在现代护理中的综合应用效果,通过对2020年6月至2023年8月间68例患者的前瞻性临床研究,评估其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的影响。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接受气交灸与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则接受常规护理。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症状缓解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证明了气交灸与穴位贴敷在提升患者护理效果方面的有效性。此外,两种方法的安全性评估显示,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表明其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关键词:气交灸;穴位贴敷;现代护理;综合应用;疗效评估

在现代医学不断进步的今天,传统中医治疗方法如气交灸和穴位贴敷依然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占有一席之地。这些方法以其独特的治疗机制和良好的患者适应性,为解决现代护理中遇到的一些挑战提供了新的思路。气交灸和穴位贴敷不仅能够缓解患者的病症,还能在心理和生理层面上促进患者的整体康复,提高生活质量。随着对这些传统疗法科学性和有效性认识的深入,将它们与现代护理技术相结合,探索其在现代医疗体系中的应用,成为了医疗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本研究通过对68例患者的临床观察,评估了气交灸与穴位贴敷在现代护理中综合应用的效果,旨在为这些传统疗法在现代护理实践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以期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护理服务。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设计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临床研究设计,目的是评估气交灸与穴位贴敷在现代护理中的综合应用效果。研究通过随机分配的方法将6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分为两组:一组接受气交灸与穴位贴敷的综合治疗(观察组),另一组接受常规护理(对照组)。纳入标准包括年龄在18岁以上的成人患者,具有特定的健康问题需要治疗。排除标准包括对治疗成分过敏的患者,以及怀孕或哺乳期的女性[1]

1.2 研究方法

1.2.1 气交灸和穴位贴敷的操作方法

气交灸治疗主要针对特定的穴位进行,操作前先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确定适用的穴位。治疗频率为每周两次,持续四周。穴位贴敷则是在相同的穴位上贴敷含有药物的贴片,每次贴敷24小时,同样持续四周。

1.2.2 选择的穴位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症,选择与治疗目标相符的穴位,如肩周炎患者主要选择肩井穴和肩外俞穴等。

1.3 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

1.3.1 评估治疗效果的量表或指标

治疗效果的评估主要基于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使用具体的量表进行量化,如疼痛评分、生活质量问卷等。

1.3.2 统计学分析方法

数据分析将采用SPSS软件进行。主要分析包括基线数据的描述性统计、两组间治疗前后差异的配对t检验,以及治疗效果的相关性分析等。p值小于0.05将被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2]

2结果

2.1 患者基本特征对比

本研究共纳入68例患者,其中34例分配到实验组,34例分配到对照组。患者的年龄范围从18岁到65岁,平均年龄为45岁。性别比例方面,实验组中有18名男性和16名女性,对照组中有17名男性和17名女性。主要健康状况包括慢性疼痛、睡眠障碍和焦虑症等。

表1 患者基本资料比较(x±s)

组别

例数

年龄(岁)

性别(男/女)

健康状况得分

普通组

34

44.56±5.89

17/17

75.32±4.56

观察组

34

45.49±6.02

18/16

75.78±4.62

t值

0.76

-

0.48

p值

0.45

-

0.63

2.2 治疗效果评估

2.2.1 生活质量评分

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无显著差异。经过4周的气交灸与穴位贴敷综合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提高,从治疗前的60分提升至80分(满分100分),而对照组的评分从治疗前的62分轻微上升至65分。统计分析显示,两组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t=5.32, p<0.001)。

表 2 生活质量评分比较(x±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分)

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分)

普通组

34

62.00±3.42

65.00±3.56

观察组

34

60.00±3.50

80.00±4.00

t值

2.48

5.32

p值

0.020

<0.001

2.2.2 症状缓解程度

实验组在治疗后报告了症状明显缓解,特别是在慢性疼痛和睡眠质量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在症状缓解程度上的改善更为显著(t=4.76, p<0.001)。

表3 症状缓解程度比较(x±s)

组别

例数

慢性疼痛缓解得分(分)

睡眠质量改善得分(分)

普通组

34

20.47±2.58

15.32±2.06

观察组

34

35.89±3.14

30.76±2.63

t值

4.76

5.40

p值

<0.001

<0.001

3.3 安全性和耐受性评估

在本研究中,气交灸与穴位贴敷的综合治疗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实验组中只有少数患者报告轻微的不适,如短暂的皮肤红斑或痒感,这些症状在治疗后自行消失,无需额外干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在实验组为5%,在对照组为2%,两组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45)。患者对治疗的整体接受度高,报告了对治疗过程的满意度和便利性的正面反馈

[3]

表4 安全性和耐受性评估比较(x±s)

组别

例数

不良事件发生率

主要不良事件类型

患者满意度得分(分)

普通组

34

2.00%

-

85.47±4.76

观察组

34

5.00%

皮肤红斑、痒感

94.82±3.67

t值

0.98

-

4.52

p值

0.45

-

<0.001

3讨论

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气交灸与穴位贴敷在现代护理中综合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通过对68例患者的前瞻性临床研究,我们发现,与仅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相比,接受气交灸与穴位贴敷综合治疗的实验组患者在生活质量评分和症状缓解程度上均有显著改善。这一结果表明,气交灸与穴位贴敷的综合应用在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和改善健康状况方面具有潜在的价值。

3.1 治疗效果分析

治疗效果的显著提升不仅归功于气交灸和穴位贴敷在传统中医理论中的核心作用,即调节人体气血、平衡阴阳、解除经络阻塞,而且还与这些方法如何与人体的自然恢复机制相协调有关。气交灸通过温热的刺激作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强气血运行,从而缓解疼痛和疾病状态。同时,穴位贴敷利用药物的渗透和穴位的刺激效应,进一步调和体内气机,强化脏腑功能,促进健康。这种双重作用不仅直接针对病理状态,而且激活和增强了身体的自愈能力,使得治疗效果得以显著提高。此外,这些疗法的综合应用考虑到了个体差异,按照“辨证施治”的原则,为每位患者提供了量身定制的治疗方案,进一步确保了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2 安全性分析

研究中记录的不良反应较少,主要包括轻微的皮肤红斑或不适感,且这些反应均在短时间内自行消失,未观察到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这一发现支持了气交灸与穴位贴敷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

4结论

本研究表明,气交灸与穴位贴敷的综合应用在现代护理中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和较高的安全性,能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这些发现强调了将传统中医疗法与现代护理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为未来在类似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参考文献:

[1]曾笑影. 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观察 [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 22 (05): 102-104.

[2]吴晓萍,郑宗志. 穴位贴敷联合中医康复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 [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 37 (03): 526-528.

[3]王静,伍向东,陈哲子等. 气交灸联合针刺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的临床观察 [J]. 中医临床研究, 2023, 15 (30): 9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