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形美容外科技术在儿童面部外伤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3
/ 2

整形美容外科技术在儿童面部外伤的应用分析

刘丽    陈莉红

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   056002

摘要:目的:观察在儿童面部外伤中整形美容外科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主要选择我院儿科收治的儿童面部外伤患儿80例,比较两组患儿应用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5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0%,组间数据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瘢痕评分与宽度均低于对照组患儿,数据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整形美容科技术应用在面部外伤患儿中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感染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整形美容外科技术;儿童面部外伤;应用;分析;观察

面部作为重要的审美区域,一旦发生损伤将会留下瘢痕,导致患儿消极情绪的出现,从而影响儿童的生活[1]。为了避免患儿心理状态受到影响,还应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儿童各项症状,提高护理依从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2月~2023年1月我院儿科收治的面部外伤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资料回顾分析,其中男患儿50例、女患儿30例,平均年龄5.5岁。根据治疗方法随机将其分为2组,比较各组临床疗效。纳入标准:儿童生命体征均处于平稳状态;未见全身性疾病;随访时间在三个月以上。排除存在生命危险儿童;合并颅脑外伤儿童。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无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进入手术室后,医务人员应对儿童进行常规消毒处理,铺巾后采取1%利多卡浸润麻醉,随后采用过氧化氢溶液,碘稀释液来清洗伤口。

对照组采取传统外科技术:

采取5-0吸收线或5-0无损伤缝合线对伤口进行处理,确保创缘整齐,以不破坏正常结构为原则[2]

观察组采取整形美容外科技术:

针对严重挫伤患儿应遵循整形外科原则,按要求设计皮瓣,并做好创面修复处理;针对难以闭合的伤口应在伤口两侧深筋膜处实施浅层分离。在对儿童进行美容缝合时,应采取5-0可吸收缝合线,遵循由深到浅的顺序缝合[3]

术后,还需将金霉素眼膏涂抹在患儿创口部位,降低感染事件的发生,如若挫伤较严重,可采取重组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处理。同时指导患儿口服抗生素,每隔一次用药,持续治疗5~7天后可将缝合线拆除。

对两组患儿治疗后,3~6个月随访。

1.3统计学分析

研究使用Epidata3.0软件建立数据库,将数据进行录入,然后再将数据转化为SPSS16.0数据库,以“(n/%),X2”代表文中相关计数资料,以“t,(±s)”检验文中相关计量资料,对照实施前后相关信息,若结果表现出显著性的特征,则表明(P<0.05)。

2结果

2.1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为67.50%,组间数据比较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n(%)]

组别(n=40)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观察组

27(67.50)

10(25.00)

3(7.50)

92.50

对照组

17(42.50)

10(25.00)

13(32.50)

67.50

2.2 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比较

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满意度为95.00%、对照组满意度72.50%,数据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分析    [n(%)]

组别(n=40)

非常满意

满意

一般满意

不满意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

62.50(25/40)

32.5(13/40)

2.50(1/40)

2.50(1/40)

95.00(38/40)*

对照组

30.00(12/40)

42.50(17/40)

15.00(6/40)

12.50(5/40)

72.50(29/40)

2.3两组患儿组SAS与SDS评分对比

两组治疗前心理状态量表评分接近,P>0.05,无可比性,但治疗后比较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下表。

      表三: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两组焦虑与抑郁量表评分对比(x±s,分)

组别

时间

SAS评分

SDS评分

T           P

观察组(n=40)

治疗前

50.5±5.4

51.6±6.1

0.8249       >0.05

治疗后

30.1±2.9

31.1±3.5

17.3769      <0.05

对照组(n=40)

治疗前

51.4±5.7

50.1±5.8

1.1585       >0.05

治疗后

40.6±2.9

45.2±2.7

22.2146      <0.05

2.4两组患儿瘢痕评分与宽度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瘢痕评分较对照组更低;瘢痕宽度较对照组更窄,组间数据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四:  对比两组患儿瘢痕评分与宽度

组别(n=40)

瘢痕评分(分)

瘢痕宽度(cm)

观察组

0.55±0.25

0.67±0.25

对照组

1.71±0.52

1.97±0.22

2.5比较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几率

对照组中1例切口感染、2例瘢痕增生、2例伤口开裂,发生几率为12.50%;观察组中1例瘢痕增生、1例伤口开裂,发生几率为5.00%,数据有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儿童面部外伤中采取整形外科美容技术应当遵循面部美学修复的原则,依据儿童个体张狂展开分析,选择不同的处理措施,降低创口损伤的发生几率。为了预防瘢痕的发生,应当减少术后的张力,拆线后应尽早使用,从而报纸儿童活动部位的个体状况。术后,若出现了增生性瘢痕,应采取激光干预手段来处理。需要注意的是,在对儿童进行治疗时,应做好心理疏导,将成功案例引起其中,增强患儿的自信心,提高儿童治疗的依从性[4]

本次研究主要对整形美容技术的治疗效果展开了研究,该技术建立在传统修复技术之上,遵循美学修复的原则,在恢复患者面部形态,功能基础上保持原本的容貌。因此,在手术治疗中,医务人员应结合患儿伤口的形态、伤口的位置以及范围对患儿实施细致缝合,以此提升临床的疗效。术后,还需定期对患儿随访,进一步了解患儿术后恢复情况,一旦恶化应立即治疗。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50%,组间数据比较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对照组发生几率为12.50%;观察组发生几率为5.00%,数据有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瘢痕评分较对照组更低;瘢痕宽度较对照组更窄,组间数据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显示,观察组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整形美容技术的应用优势更显著。

综上,将整形美容外科手术应用在面部外伤患儿中可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缩短患儿的康复速度。

参考文献

[1]田皓亮,宁实. 整形美容外科技术处理急诊面部外伤的应用价值分析 [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 7 (44): 21-22.

[2]宋庆波. 整形美容外科技术在急诊面部外伤中的应用研究 [J]. 名医, 2019, (05): 21+127.

[3]莫晓岚,蔡茂季. 整形美容外科技术在小儿面部外伤急诊中的应用 [J]. 中国美容医学, 2015, 24 (23): 13-14.

[4]向红辉,梁伟强,杨通祥. 整形美容外科技术在头面部皮肤软组织外伤修复中的应用 [J].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1, 16 (04): 289-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