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膜科学使用回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2
/ 2

浅谈地膜科学使用回收

殷立新

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王爷府镇人民政府,内蒙古赤峰,024421

摘要:为加快推进地膜污染防治,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根据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农用地膜污染防治的意见》(农科教发【2019】1号),意见指出:地膜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我国地膜覆盖面积大、应用范围广、在增加农作物产量、提高农作物品质、丰富农产品供给结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长期以来重使用、轻回收,造成大多数地区地膜残留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成为制约农业绿色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

关键词:地膜;王爷府镇;回收

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王爷府镇,总面积517平方公里,辖24个行政村,耕地7.67万亩。经度大约118度,纬度大约41度,海拔高度大约800m左右,处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显著。自西南向东北表现出半湿润气候,逐步向半干旱气候过渡,相对湿度50%左右。年平均气温3.5-7℃,无霜期100-130天,有效积温1900-3000℃,年降水量大约400mm左右,全年日照2700-3000小时。自然土壤包括典型棕壤、生草棕壤、淋溶棕壤和碳酸盐褐土等。

1地膜覆盖应用与回收状况

地膜覆盖技术是一种农业技术,在王爷府镇最早应用于八十年代的末期,距今大约有三十年左右,它涉及在土壤上覆盖一层塑料薄膜。地膜覆盖这种技术的优点主要是提高地温、改善水肥利用率、抑制杂草生长、防止土壤侵蚀、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农作物产量。它最早覆膜的农作物主要是玉米,后来逐步发展到谷子、高粱、大豆、马铃薯及露地和冷棚蔬菜、温室各种作物;覆膜方式开始是半膜覆盖逐步发展到现在的全膜覆盖;覆盖的地块由原来的山地、坡地和梯田地发展到平地也覆膜了。其中王爷府镇冷棚番茄面积3万亩,玉米覆膜面积3.8万亩,谷子覆膜面积0.2万亩,高粱覆膜面积0.1万亩,马铃薯覆膜面积0.08万亩。玉米、谷子、高粱地膜用量约为6.7kg/亩,并且它们的残膜好收获,多采用机械搂膜回收,回收量大约5.5kg/亩。马铃薯和冷棚的地膜用量约为4.8kg/亩,马铃薯采用机械收获,收获的同时将残膜一起收走。冷棚番茄在收获后,农户整地时也会将残膜人工清理干净。

王爷府镇实施了废旧地膜回收利用项目,开展了农田地膜残留监测,并在各村建立了地膜残留国控监测点,监测地膜残留情况。通过实施该项目,形成了科学有效的农田残膜回收模式,减少了农田残膜污染,加工废旧残膜实现废物利用回收,示范带动和提高了广大农户回收残膜的积极性,产生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实施的必要性

上级业务部门已连续多年进行了全生物可降解地膜试验,其中通过全生物降解地膜试验示范及效果分析得出 ,全生物降解地膜可以替代现在使用的普通的聚乙烯地膜,同样起到增湿保墒、提高农作物产量的作用;同时全生物降解地膜在地里1-2年完全自然降解,有效的减少了农田残膜污染,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对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意义重大,推广全生物降解地膜可有效地解决残膜污染问题。

3存在的问题

自推广地膜覆盖技术以来,农户使用的都是超薄地膜,也就是0.008毫米的地膜,半膜(一般是80cm宽的,5kg/捆)长度大约1350m左右,以玉米为例能覆盖1.8亩左右;全膜(一般是1.2m宽,10kg/捆)长度大约1180m左右,以玉米为例能覆盖1.5亩左右。而在实施农田残膜回收时,推广使用的是加厚高强度地膜,也就是厚度为0.015mm,相同的重量如果全膜覆盖玉米却只能覆盖1亩地,况且国家给补贴25元/亩,所以通过计算比较,有的农户再加上认识性不高,认为回收残膜费事,还是选择购买超薄地膜使用 。而全生物降解地膜虽说很理想,但也很麻烦,国家只给补贴120元/亩,更很少有农户问津。

4采取相应的保障措施,加大推广加厚高强度地膜的力度

4.1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由财政、发改、农牧、工信、生态环境、市场监管等多部门参与的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工作协调机制,组建技术指导小组,抓好地膜科学使用回收情况,督导检查地膜科学使用工作,敦促履行地膜回收义务,确保农田残膜回收工作顺利开展。

4.2强化政策落实

深入学习贯彻《农用薄膜管理办法》、《关于加快推进农用地膜污染防治的意见》,全面推广应用符合自治区地方强制性标准的地膜,严厉打击农田地膜生产、销售、使用、回收利用环节发生的违法行为,积极与市场监管部门加强沟通配合,形成监管合力,并从源头上抓起,确保农田废旧地膜污染防治取得实效。

4.3强化宣传培训

编制宣传资料,面向所有地膜生产、经营、使用、回收和再利用主体发放地膜污染治理指导宣传手册,利用广播、电视、户外宣传媒体及各村微信群,广泛开展宣传,制作大幅宣传牌、墙体标语、宣传条幅,召开旗镇村三级层面的动员会,提高各级领导、镇村组干部、农民群众的思想认识,确保加厚高强度地膜推广及残膜回收普及到位。

4.4严格资金管理

科学使用回收加厚高强度地膜,需要国家在资金上大力补贴扶持,并加大补贴力度(2023年的补贴标准是加厚高强度地膜补贴25元/亩,全生物降解地膜补贴120元/亩。),这笔款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改变资金用途,定期调度及时掌握资金使用进度,确保资金科学、规范、合理使用。

4.5技术路径

推广应用加厚高强度地膜,要确保产品质量,在农作物收货后,采取机械回收与人工回收相结合的方法,干净无杂质的送回收利用企业加工利用,对掺有秸秆杂质难除杂清洗的送生物质电厂利用。推广全生物降解地膜,在农作物收获后,全生物降解地膜自然降解,确保了农田残膜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5效益分析

5.1经济效益

减少废旧地膜在土壤中的残留和污染,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提高了播种质量和出苗率,促进了农作物根系下扎稳健生长,防止后期早衰,有利于促进粮食作物生产、增产、稳产。

5.2社会效益

鼓励地膜回收企业建立,促进面源污染治理企业带动作用,通过回收、加工等方式带动当地人就业。积极探索残膜回收企业一条龙服务,以企业建设推动土壤污染治理。

5.3生态效益

有效治理了农田残膜污染,保护了农田土壤,改善了农业生产环境,实现了地膜覆盖技术条件下土壤的良性循环,为更大范围推广使用覆膜栽培技术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总之,根据当前实际情况,科学使用回收地膜工作刻不容缓,这项工作是长期的,必须建立长效的农田残膜回收机制,保证农田残膜量不增加,污染不加剧,为农业生产提供安全可持续的农业环境,为子孙后代留一片净土。

参考文献:

[1]赵博.加强地膜科学使用回收,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J]. 新农业, 2022, (21): 92-93.

[2]罗诗峰,付迪,徐新星.河南省推进地膜科学使用回收的主要措施 [J]. 河南农业, 2022, (25):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