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系统减轻气候变化的作用:经济理论的启发——以公共交通经济学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2
/ 4

规划系统减轻气候变化的作用:经济理论的启发——以公共交通经济学为例

王睿

英国纽卡斯尔大学 城市规划专业 252000

  1. 简介

2015年联合国提出了2030年的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这个目标成为全球性的目标。在17个目标中包括了气候目标,强调了全球各个国家需要紧急行动以应对气候变化及影响(United Nations,2015)。由此可见气候变化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紧迫的挑战之一,对环境、社会和经济具有深远的影响。随着气候变化影响的加剧,规划系统在减轻这些影响和培养复原力方面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规划体系包括指导土地利用、开发和环境保护的框架、政策和法规。通过整合可持续性原则并从经济理论中汲取见解,规划者可以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创建可持续社区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然而随着城市的快速扩张以及全球城市化,传统的经济分析显得有些狭隘,无法从更加宏观的角度考虑如何应对气候变化(Rees,1992)。因此本文将以公共交通经济学为例,深入探讨规划系统在缓解日益加剧气候变化的多方面作用;探讨规划者在这项工作中面临的主要经济挑战,例如成本、负担能力以及政策制定。此外,本文强调规划者可以从经济理论中汲取重要经验,以应对这些挑战并实施成功的气候变化缓解战略。

  1. 规划系统,经济与气候变化

城市规划的定义一直是一个争议的话题。有的学者认为规划是一种有意识的活动,目的是为实现想要的目标而制定未来的行动计划,并尽全力采取行动以解决环境问题(Allison,1986)。ALEXANDER对这个观点提出了批判性的见解:这个定义使规划成为了一种蓄意的行为,这受权力影响;环境规划作为一种物理行为,排除了其他类型的规划,比如社会和经济(Alexander, 1987)。随着这一理念的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被提出,现如今规划系统的目的不再局限于环境,而是结合经济和社会。由此可见规划,环境,社会以及经济成为不可分割的关系。

图示  描述已自动生成

图一 (Larson,2012)

气候变化作为生态环境的一部分,成为当前实现可持续发展很重要的挑战。并且目前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增长,全球的生态环境已经被破坏,这在规划中是不可忽视的问题(Rees, 1992):一方面是人类对资源的需求,一方面是全球变暖的环境问题(图1:Larson,2012)。生态学和经济学的定义,实质上都是对资源的分配;规划系统的目的就是应对这种分配冲突,因此在这种角度可以认为,应对资源需求与全球变暖冲突,这就是规划系统存在的意义(Rees, 1992)。因此在经济理论的背景下,研究规划系统如果应对环境问题包括气候变化,成为十分有意义的课题。

  1. 经济理论的教训

    1. 成本和承受能力(定价)

成本和承受能力的考虑是规划系统为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实施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通常需要对可持续基础设施、可再生能源系统和弹性设计进行大量投资。然而,此类举措的成本影响可能会带来挑战并影响可行性。经济理论提供了有价值的工具,例如成本效益分析,规划者可以用来评估气候变化缓解战略的经济可行性。

不仅是实际生产的产品存在成本和盈余,一个公共设施对社会来说也存在成本效益,作为一种无形的资产存在。比如建设一个可持续基础设施,前期的项目建设和后期的运营都需要成本,影响到“安静”的居民也属于成本;然而这个基础设施可以服务于居民,可以缓解气候变化,即在其他用途中存在价值(Schofield, 1987)。换句话说,规划系统的气候行动成本就是避免气候损害,节能减排,以及适应气候的成本。除此之外也存在这样一种成本:由于气候行动而对化石燃料等市场的干扰和打击(Ekins, 2019)。这些成本是逐年递增的是不断变化的,正如McKinsey在‘Pathways to a Low-Carbon Economy’中总结的Marginal abatement cost curve,如图2。综上所述,对于规划系统来说规划强有力的气候变化缓解行动是迫在眉睫的。对于规划系统来说缓解气候而做出的措施,可以看作是一个产品,规划系统可以看作是生产者;生产这种产品即需要成本,并且考虑到成本的逐年递增,也需要一个弹性定价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日程表  描述已自动生成

图二 Marginal abatement cost curve (McKinsey, 2009)

成本效益中最重要的就是定价。如何定价同时也决定着规划系统的承受能力。政府提供的一些公共产品,往往是公共性的,是无形的,在市场上是没有明确交换的商品;市场价格不适用于这种缺少市场价值的效益和成本项目定价,因此Schofield提出Shadow efficiency prices来衡量这些无形资产:估值法;观察人类行为隐形估值法;市场代替物(Schofield, 1987)。 然而目前许多行业的信息技术都涉及到高固定成本和联合成本(于生产一个以上产出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成本)以及低的边际成本;定与边际成本相等的定价往往不能有足够的受益来支付固定成本,因此传统的“按照边际成本定价”在当前的规划系统中是不可行的(Varian, 1996)。定价差别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即产品及服务差异化定价。差异化定价可以提高规划系统对于成本的承受能力,换句话说,差异定价可以使规划系统投入更多以更好的应对气候变化。

解决负担能力问题不仅可以通过效率定价来解决,还考虑成本在不同社会经济群体之间的分配。规划者必须努力防止减缓气候变化的负担过度影响脆弱社区。通过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激励措施,规划者可以确保低收入家庭能够获得负担得起的可持续住房、交通和能源系统。这可以通过将公平发展和环境正义的概念纳入规划过程来实现。

3.2经济理论的启发——公共交通经济学

城市交通是城市污染的主要因素,比如汽车排放对城市空气的污染;交通拥堵造成污染集中而造成更加严重的大气污染。因此在规划系统缓解气候变化的措施中实现无污染的交通是最重要的措施之一(Bertaud, 2018)。公共交通作为全球交通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被定义为具有固定路线和时间表的大容量车辆共享;然而这种大容量车辆与私人旅行者之间存在协调的冲突,公共交通经济学可以有效处理这种冲突,目的是使资源分配达到最优以促进大众流动性,确保全社会的效益(Hörcher and Tirachini, 2021)。

3.2.1 成本

公共交通经济学成本可以总结为社会成本以及资本成本,社会成本可以看作是运营成本和用户成本之和:用户成本会随着可用性的增加而减少,运营成本会随着提供产品的增加而增加(Hörcher and Tirachini, 2021)。对于规划系统来说,如果实现福利最大化,那么公共交通会发展成为一个热门的出行选择,从而减轻交通对于气候的污染和影响。如果想要实现福利最大化供给,就要实现社会成本最小化(Daganzo, 2012; Moccia et al, 2017)。因此对于规划系统来说,努力减少社会成本是必要的。

公共交通的用户成本绝大多数都是用户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包括等待时间成本,车内时间成本,换乘时间成本以及出站时间成本(Hörcher and Tirachini, 2021)。如何降低针对这些时间成本,对于规划者来说可以通过优化公共交通供应的空间和时间配置来实现,比如优化城市交通网络;不同车次错峰安排;增加公共交通线路。车辆的数量规模以及频率成为决定运营成本的重要因素,并且对于大型车辆来说,提高技术效率可以提高密度经济 (Jara Díaz, 1982)。对于者来说,降低用户成本时,也需要考虑车次以及路线增加时的运营成本,需要找到两者的平衡,以规划出最合适的交通网络及频率。

3.2.2 定价

公共交通经济学中定价也是不可忽视的研究问题,这涉及到成本回收。公共交通票价的定价是一种政治过程,十分复杂,因此从福利经济学角度出发是必要的:公共能力不足时确保资源充分利用;旅行的外部成本受益由用户决定;社会边际成本存在时,可以产生足够的公共资金收入(Hörcher and Tirachini, 2021)。政治状态,政策以及技术都是动态变化的,因此最优的静态定价是并不符合实际情况的(Quinet,2005)。对于规划者来说,制定一个差异化定价是必要的,比如:不同时间段定价不同;旅程距离不同定价不同;旅程数量不同定价不同;旺季淡季定价不同。

公共交通系统往往面临巨大的外部成本,例如拥堵、空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通过将这些成本纳入定价机制,例如拥堵费和碳定价,规划系统可以激励使用公共交通工具而不是私家车(Danielis and Marcucci, 2002)。这种方法不仅鼓励可持续的出行行为,而且产生的收入可以再投资于改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和服务。此外,在市场层面还可以考虑私有化竞争。事实证明垄断的公共企业,或者寡头竞争,由于没有竞争的市场刺激,会出现内部效率低下等问题(Nash, 2011)。这对于规划者来说,政策和法律上的支撑也是必不可少的。

3.2.3 政策及法规

公共交通的定价不仅局限于福利经济学,还需要考虑资源的分配,因为社会公平在某种程度是大于经济效益,并且是政策和法规的关注重点(Quinet,2005)。区域规划政策十分重要,因为没有任何一个政策可以适用于所有的区域,并且特定的公共交通定价是取决于当地的土地分配和社会背景(Hörcher and Tirachini, 2021)。同时区域政策还可以调动劳动力,以消除各个区域之间的差异(Schofield, 1987),提高labor productivity,使缓解气候变化的措施能够高效率的完成,比如生产清洁能源,研究新技术以减少大气污染。总而言之,对于规划者来说,为了缓解气候变化而指定的规划政策和法规,一定要考虑各个区域之间的差异,使公共资源公平合理的分配到每一个区域,使缓解气候变化变得高效。

同时规划体系在制定促进可持续发展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和标准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市场调节和价格信号等经济理论可以指导规划者设计有效的政策。例如,实施限额与交易制度或碳税等碳定价机制可以激励开发商和行业采用低碳做法。实施支持性政策,例如对低排放车辆的补贴和基础设施投资,可以加速采用可持续交通方式。通过将经济原则纳入法规,规划者可以为减缓气候变化创造有利的环境。

  1. 结论

规划系统在减缓气候变化方面的作用至关重要,从经济理论中汲取灵感可以提供有价值的见解。以公共交通经济学为例,本文探讨了成本和定价以及政策如何促进规划系统以及规划师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然而,必须认识到规划系统在减缓气候变化方面的成功超出了经济考虑。还必须考虑社会和公平方面的问题。比如对于许多人来说,公共交通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服务,尤其是那些使用私家车的机会有限的人。因此,规划系统需要确保可持续的交通选择是负担得起的、方便的和包容的。这可以通过考虑收入水平的票价结构、对弱势群体的有针对性的补贴以及为不同社区服务的精心设计的路线来实现。其他的缓解措施也同样适用。

当我们面临气候变化的紧迫挑战时,规划系统必须采用综合方法,包括短期措施和长期愿景。虽然经济理论为成本和定价机制提供了宝贵的见解,但政策和法规必须齐头并进,只有这样才可以为缓解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提供有利环境。

参考文献

Rees, W. E. (1992). Ecological footprints and appropriated carrying capacity: what urban economics leaves out. Environment and Urbanization, 4(2), 121–130. https://doi.org/10.1177/095624789200400212

United Nations (2015)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Available at: https://www.un.org/sustainabledevelopment/ (Accessed: 27 April 2023)

Allison, L (1986). What is Urban Planning For? Town Planning Review 57 (1), 5-16

Alexander, E R (1987). Planning as Development Control: Is That All Urban Planning is For? Town Planning Review 57 (1), 5-16.

Larson, R (2012). Bleakonomics : A Heart-warming Introduction to Financial Catastrophe, the Jobs Crisis and Environmental Destruction. London: Pluto Press

Schofield, J. A. (1987) Cost Benefit Analysis in Urban and Regional Planning. Allen and Unwin. London: Taylor & Francis Group

Ekins, P. (2019) REPORT TO THE COMMITTEE ON CLIMATE CHANGE OF THE ADVISORY GROUP ON COSTS AND BENEFITS OF NET ZERO. Available at: https://policycommons.net/artifacts/2482160/report-to-the-committee-on-climate-change-of-the-advisory-group-on-costs-and-benefits-of-net-zero-paul-ekins-chair/3504380/ (Accessed: 27 April 2023)

McKinsey (2009) ‘Pathways to a Low-Carbon Economy’, Exhibit 3.01, p.27 Available at: https://www.mckinsey.com/~/media/mckinsey/dotcom/client_service/sustainability/cost%20curve %20pdfs/pathways_lowcarbon_economy_version2.ashx (Accessed: 27 April 2023)

Varian, H. R. (1996) “Differential Pricing and Efficiency”,First Monday, 1(2). doi: 10.5210/fm.v1i2.473.

Bertaud, A. (2018). Order without Design: How Markets Shape Cities. Cambridge: MIT Press

Hörcher, D. and Tirachini, A. (2021)

A review of public transport economics,

Economics of Transportation, Volume 25, https://doi.org/10.1016/j.ecotra.2021.100196.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212012221000010)

Daganzo, C.F., 2012. On the design of public infrastructure systems with elastic demand. Transp. Res. Part B Methodol. 46 (9), 1288–1293.

Moccia, L., Giallombardo, G., Laporte, G., 2017. Models for technology choice in a transit corridor with elastic demand. Transp. Res. Part B Methodol. 104, 733–756.

Jara Díaz, S.R., 1982. The estimation of transport cost functions: a methodological review. Transport Rev. 2 (3), 257–278.

Quinet, E., 2005. Alternative pricing doctrines. Res. Transport. Econ. 14, 19–47.

Nash, C., 2011. Competition and regulation in rail transport. In: De Palma, A., Lindsey, R., Quinet, E., Vickerman, R. (Eds.), A Handbook of Transport Economics.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Danielis, R., Marcucci, E., 2002. Bottleneck road congestion pricing with a competing railroad service. Transport. Res. Part E 38 (5), 379–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