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下工程造价管理的策略新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2
/ 2

基于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下工程造价管理的策略新探

韩宏锐   周奇

联勤保障部队第四工程代建管理办公室     辽宁省沈阳市  110000

摘要:EPC模式是承包方根据委托方施工要求对建设工程的设计、采购、施工等进行总体承包。总承包单位不仅对整个工程设计、采购、施工进行负责,还要保证建设项目质量及安全,在合同规定期限如期完成工程项目。与传统承包模式相比,EPC工程项目承包模式能够高效实施设计、采购、施工等工程方案,调节承包方与各分包方之间的矛盾,保证每个工程项目责任到个人,提高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保证施工安全与施工进度,有效控制工程项目成本。

关键词: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工程造价;管理策略

1 EPC工程总承包模式概述

EPC工程总承包模式,是指由工程总承包企业依据规定,承担并负责对项目整体的设计、采购、施工和试运行等工作,并对发包人提出的质量目标、安全目标、工期目标、造价目标全面负责的工程项目模式。工程总承包企业会按照合同的约定,对承包的项目进行设计任务、采购任务以及施工任务的全方位管理。以往的工程承包项目中,一般都会在采购方面、施工方面、勘察现场方面出现各种误差,导致在施工过程中的工期以及现场管理都偏离最初的施工计划。但是现在主要采用的EPC模式,能够用于规模庞大且施工周期较长的工程项目。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在国际上通用,能够将工程项目中所涉及到的设计、采购、施工等相关环节有机结合,是未来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趋势。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下因存在较多种类的子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会受到较多条件限制。其中造价管理就是影响力较大的一类,会给整个工程项目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项目工程造价管理在建筑企业的整体效益以及发展目标上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 EPC总承包模式优势

EPC总承包模式,作为一种设计、采购、实施一体化的模式,是指从事工程总承包的单位按照与建设单位签订的合同,实施工程的设计、采购、施工全过程,并对工程的质量、安全、进度、成本等全面负责的承包模式。传统模式下,我国建筑业设计、采购、施工各环节割裂现象严重,导致项目各参与方之间存在对立合作的情况。建设单位加强对项目各参与方的控制,既造成了自身管理成本上升,又限制了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为项目增值的积极性。设计单位更多考虑的是设计方案的设计性,而很少考虑设计方案在施工阶段的合理造价。施工单位是工程的实现者,但却与其他各方缺乏有效沟通,不能发挥自身应有的价值。而EPC总承包模式在整合资源方面具有更高的效率,它的应用可以有效打通建设项目全产业链,充分发挥工程总承包企业在资源整合方面的优势,促使项目各参与方加强合作沟通,使工程项目的质量、工期和投资收益得到更好的保证。

3 基于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下工程造价管理的策略

3.1 设计阶段

工程设计是整个项目实施的基础和前提。建设单位应重视设计阶段的管理,将价值工程的理念引入项目设计过程,从功能和成本两个维度对设计方案进行综合考虑和评价,对项目成本进行综合分析和控制。一是推行限额设计,将一定范围内的建设工程投资限额作为设计的主要控制指标,如设计成本高于概算成本,应及时修改设计。在设计过程中,注重技术与经济相结合,在保证功能的前提下,满足项目需求和设计质量要求。二是重视图纸审查和设计文件的审核,建设单位应建立健全的审查和审核制度,确保所有的设计图纸和文件都符合规定的要求,以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三是注重设计方案比选,对于不同的设计方案,结合项目特点、工程技术要求以及施工组织方案等进行全面的技术经济比较和分析,在保证满足功能和质量要求的基础上,选择技术经济指标合理的方案。四是坚持全面设计优化,在保证功能需求基础上积极进行设计方案改进和优化,并从成本的角度对原设计进行排查,剔除其中虚高、无用、不安全等不合理的成本,实现最佳的设计效果和最低的成本。

3.2 招标阶段

EPC项目在招标阶段往往只有立项批复或备案材料,没有地勘资料和施工图设计。招标阶段主要存在合同签订、总承包商的选择风险。一是加强对EPC总承包单位综合实力的考察。在选择总承包单位时,建设单位应对总承包商进行包括但不限于其资质、经验、技术实力、财务状况、企业信誉等方面的全面评估,以降低后期合同履行风险,减少因总承包单位原因导致的工程成本增加问题。二是确保所有合同条款的规范性和合法性,引入法律咨询机制,对招标文件草拟、合同签订及履行严格把关,强化施工合同的管理,提高合同履约率,减少因合同纠纷导致的费用增加问题。三是建立严格的合同条款审核制度。在合同谈判阶段,引入第三方造价咨询,应明确承发包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明确合同价款及其调整方法、工程变更、现场签证、索赔处理等,确保合同条款的完整性和明确性,同时也可以为后期合同管理提供便利。

3.3 施工阶段造价管理

在施工建设中,对工程造价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就是设计变更、下游材料设备采购的控制等,在签订合同时,造价控制人员应注意与合同有关的条款,以确保双方的利益。在进行项目设计变更时,造价控制部门要加强与设计的联系。此外,对于发包人提出的变更,必须要有书面意见。造价控制人员还要依据图纸和设计方案对项目造价进行估算和动态投资控制,并据此进行合理的调整。在工程项目的变更中,造价控制人员要对工程变更的具体内容、工程量进行检验,以便对工程变更方案进行成本控制提供有效的参考,极力避免非发包人提出变更。在控制下游材料设备采购时,成本控制人员必须在合约中清楚地规定其具体职责、考核方法和奖励机制,以此来约束其行为。才能达到节约成本、加速建设的目的。

3.4 竣工收尾阶段

从某种意义上说,最后的完成阶段属于对整个过程的后控制。这一阶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总承包与各施工单位之间的工程汇总计算,二是总承包与业主施工单位之间的竣工结算。前者严格以施工合同为基础,充分利用施工阶段造价管理时收集的基础信息,包括现场签证、设计变更、索赔核定等各环节控制点的单据和资料,审核工程量计算的准确性、结算范围及内容的合同一致性、结算资料的有效性、定额选择的合理性等。这里重点是审核施工单位偶有的高套行为和多算冒算行为,高套行为包括高套取费标准和高套定额单价,通过审核促进总承包方和各施工单位工程竣工结算的顺利完成。后者是EPC总承包方完成了合同规定的工程内容,经相关方面的验收后,向业主单位提出的工程款结算,这也是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关系项目的整个实际造价及整个项目投资的实际效果。这里重点是严格按照总承包合同和招投标文件的相关规定,坚持以现行计价为依据,对比EPC总承包项目批准的总概算与工程竣工数据,确保项目造价准确性、合理性和合规性,同时对工程进度和各环节造价的变化进行总结。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程造价管理在整个EPC项目建设过程中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承包商只有充分认识EPC项目的特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管理模式,运用造价管理的理论知识指导EPC项目的造价管理工作,加强对建设过程各个阶段的造价管理,才能识别、避免项目开展过程中的各种价格风险,提高项目的管理水平,降低工程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吴元芳. 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下项目管理探究 [J]. 房地产世界, 2023, (21): 88-90.

[2]茹幸,姬永铁,李波等. 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下的设计与施工管理对策探讨 [J].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3, (12): 224-226. DOI:10.13616/j.cnki.gcjsysj.2023.06.273.

[3]彭慈善. 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下的造价控制方法研究 [J]. 中国招标, 2022, (12): 1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