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农业植保机械化装备技术推广工作的策略与建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2
/ 2

设施农业植保机械化装备技术推广工作的策略与建议

尹以荣、李琴、吴亚雄 

 楚雄市农业农村局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同时,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因此,如何有效推广农业植保机械化装备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药使用量,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成为当前需要重点关注的课题。本文深入研究了当前农业植保机械化装备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有效策略,以期能更好的促进农业的发展。

关键词:设施农业;植保机械化装备;技术推广;有效策略

前言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主要依赖人力劳动,生产效率低下,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植保机械化装备技术应运而生,为农业生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然而,当前我国植保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不仅制约了农业现代化进程,也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1设施农业植保机械化装备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

1.1设施农业植保机械化推广投入不足

由于投入不足,许多农户仍然依赖于传统的人工防治方式,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防治效果不佳,还会导致农业生产风险加大。农业植保机械化推广投入不足影响了我国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在现代农业发展中,机械化、智能化、信息化是重要趋势。然而,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农业植保机械化技术推广滞后,限制了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其次,投入不足导致农业植保机械化技术推广的广度和深度受到限制。一方面,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缺乏足够的经费支持,使得许多先进的农业机械化技术难以普及到农户。另一方面,现有的农技推广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专业培训,影响了农业机械化技术的传播效果。

1.2农民接受程度低

由于农业植保机械化装备技术推广时间较短,农民对其了解和认可程度不高。农民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低,很大程度上源于他们的认知水平有限,我国农民大多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对于复杂的高科技设备,他们可能难以理解和掌握。此外,农民长期依赖于传统的耕作方式,突然改变可能会让他们感到不适应。其次,技术推广过程中的不足也是影响农民接受程度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在技术推广过程中,存在宣传力度不够、培训不到位等问题,许多农民可能根本不知道有这项新技术,或者知道但对其了解不深。最后,农业植保机械化装备技术的价格也是让农民担忧的问题,高昂的价格让许多农民望而却步,他们担心投资回报不成正比,从而不愿意应用机械化植保设备。

1.3农业植保机械化装备技术推广机制不合理

首先,现行推广机制缺乏系统性。在我国,农业植保机械化装备技术的推广工作涉及到多个部门,如农业、科技、工信等,导致政出多门、资源分散。各部门间缺乏有效协同,使得推广工作呈现出“九龙治水”的局面,难以形成统一的推广规划和实施方案,不利于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其次,推广机制中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脱节。目前,我国农业植保机械化装备技术研发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科研机构,而企业和个人农户对新技术的需求和应用程度较低。原因在于,一方面,科研成果转化率较低,很多先进技术无法落地生根;另一方面,市场需求和农民的实际需求脱节,导致部分农民对新技术缺乏信任和兴趣。最后,推广机制不合理会导致推广渠道不畅。尽管我国政府和企业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但农业植保机械化装备技术的推广效果并不理想,这主要是因为现有的推广渠道主要包括政府主导的宣传活动和市场化推广手段,而这两者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政府主导的宣传活动往往过于宏观,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市场化推广手段则容易受到利益驱动,忽视真正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技术。

2设施农业植保机械化装备技术推广工作的有效策略

2.1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农民的宣传力度

首先,宣传力度的提升需借助多元化的传播渠道。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传统宣传手段,如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让更多的农民了解到设施农业植保机械化装备技术的优势。另一方面,要紧跟时代发展,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兴平台,拓宽宣传渠道,提高传播效率。此外,还可以组织专家讲师团,深入农村开展讲座、培训等活动,让农民亲身感受到这项技术带来的实际效益。其次,宣传内容的制定要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有关部门要结合农民的实际需求,制定出贴近他们生产生活的宣传内容。例如,可以通过案例剖析、经验分享等形式,让农民了解到设施农业植保机械化装备技术在提高产量、降低成本、保护环境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要注重宣传内容的实用性,提供具体操作指南,让农民能够迅速上手应用这项技术。最后,要加强宣传工作的组织协调性。各级政府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上下联动、协同推进的宣传格局,同时要充分发挥农机大户、种粮大户等农业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让他们成为宣传的主力军,让更多农民感受到设施农业植保机械化装备技术的实惠。
2.2有关部门做好培训以及示范工作

当前社会,农业植保机械化装备技术的推广工作日益重要。首先,有关部门应加强培训工作,提高农民对设施农业植保机械化装备技术的认知度和应用能力。培训内容应结合实际需求,涵盖机械化技术的原理、操作方法、维护保养等方面。此外,还可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邀请农业专家、技术人员与农民面对面交流,解答他们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其次,示范工作也是推广技术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示范工作同样重要。有关部门应设立示范基地,通过建立推广基地,可以为农民提供一个亲身接触和了解农业植保机械化装备技术的平台,提高他们对这些技术的认知和理解。同时,推广基地可以安排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示范和讲解,演示农业植保机械化装备的使用方法和技巧,让农民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这些装备的优势和便利性。此外,推广基地还可以组织实际操作和实验,让农民亲自参与其中,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和学习经验。示范基地不仅可以成为农民学习观摩的场所,还可以成为新技术、新产品试验推广的载体。通过示范基地的辐射作用,带动周边地区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普及。同时,示范基地还可以为农民提供技术咨询和售后服务,解决他们在应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3构建公益性和经营性双重推广机制

在我国,公益性推广机制已取得一定成效,政府通过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农业机械化技术研发、推广基地建设和人才培养。此外,还积极推动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与农业技术推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然而,仅依靠公益性推广仍不足以满足设施农业植保机械化装备技术推广的需求。因此,我们需要充分发挥经营性推广的作用,激发市场活力,推动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发展。经营性推广机制的构建,首先要培育市场主体,政府应鼓励企业投入农业机械化装备研发,支持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提高农业机械化技术的供给能力。其次,通过政策引导,激发市场需求,政府可以采取税收优惠、补贴等政策措施,降低农业机械化装备的购置成本,提高农民使用农业机械化技术的积极性。最后,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提高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应用效果。

3总结

综上所述,设施农业植保机械化装备技术的推广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农民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通过加强政府引导、技术培训、推广机制等方面的措施,有望推动我国农业植保机械化装备技术迈向新高度,为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陈燕,张延龙,薄怀艳等.设施农业植保机械化装备技术推广探究[J].江西农业,2020,(12):144-145.

[2]刘霞.设施农业植保机械化装备技术推广研究[J].江苏农机化,2019,(03):29-30.

[3]戈弋.我国高效植保装备路向何方[J].农机市场,2021,(12):31.

[4]胡敏.在现代农业中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问题与方向分析[J].现代农机,2024,(01):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