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瘢痕形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2
/ 1

如何预防瘢痕形成

赵丽丽

贵港市人民医院皮肤与烧伤整形科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技术的提升,人们对审美要求也逐渐升高,越来越多的人注重伤后怎样才能避免留疤,伤后如何预防瘢痕形成已成为大众越来越关注的话题,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瘢痕是如何形成的?怎样做才能预防瘢痕增生,从而不影响患者的美观。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瘢痕的是如何形成的?瘢痕是指物理、生物、化学等因素的损害作用于人体皮肤软组织,导致皮肤软组织的严重损伤而不能完全自行正常修复,转由纤维组织替代修复留下的即影响外观又影响功能的局部症状;通俗的说就是伤的越重,瘢痕越明显。尤其合并瘢痕体质的,伤疤更容易增生变厚;所以瘢痕的形成跟创伤的轻重是有关系的。创伤很轻,比如擦伤、或者是烫了个小水泡,干爽结痂,痂皮脱落了后慢慢的就什么痕迹都没有的,就不会有瘢痕。如果伤的很重,伤到真皮层,甚至深达肌肉、骨骼,100%每个人都会留疤。因此遗留瘢痕的程度,第一、和创伤的轻重是有关系的。第二、个体是嗯也是有差异的,尤其合并瘢痕体质。瘢痕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肉体痛苦和精神痛苦,严重的瘢痕不仅影响美观,甚至影响到功能,尤其是儿童,瘢痕增生挛缩畸形会影响生长发育,所以我们一定要引起重视。

 1.增生性瘢痕的发展期如下:

增生期:瘢痕形成的早期1—3个月开始,持续3—6个月,少数迁延到1—2年,极个别则可持续数年;临床特征:局部肿胀充血,逐渐增厚,高出体表,凸出表面,外形不规则,表面呈红色,质实韧,有痛痒感觉,温度增高、情绪激动或食辛辣刺激食物时加重;病理表现:毛细血管增生、成纤维细胞增殖,大量胶原纤维形成,可呈漩涡状排列。

减退期:瘢痕形成以后3个月至1年,增生期迁延者可自1年或2年后开始,此期约需6个月至1年左右; 临床特征:瘢痕由活跃增生转而减退,高度或厚度逐渐减低,硬度也开始向软转化,颜色由红色向紫色、紫褐色、色素沉着转变,瘢痕表面毛细血管扩张消失、痒痛症状减轻;病理特征:毛细血管开始闭合退化、消失,成纤维细胞向纤维细胞转化,胶原纤维增多。

成熟期:也称静止期,约在瘢痕形成1年后开始,少数患者自2年或3年后开始,可持续数年或数十年;临床特征:此期瘢痕已成熟,不再继续增生,无明显变化,维持减退后的厚度、硬度。一般此期的瘢痕仍高于皮肤,质地稍硬于周围皮肤,颜色暗或暗褐色或接近于周围皮肤,痒痛症状消失,疤痕与基底和周围皮肤分界清楚,容易推动;病理特征:疤痕内血管稀少,大部分毛细血管已闭合,退化消失,胶原纤维由增生期漩涡状排列成结节状排列,并重新出现细小的弹性纤维,在疤痕组织下面形成一层正常形态的胶原纤维束。

2.如何预防瘢痕的增生?分为以下几点:

(1)正确处理创面、保证其正常愈合:创面的正常愈合(也称一期愈合)是减少瘢痕的前提,它可减少切口内肉芽组织的生成、缩短瘢痕形成的时间,使愈合的皮肤较正常。越短时间内愈合,不容易留伤疤,相反,愈合的时间越久,疤痕增生越明显。

(2)降低创口的张力:张力是瘢痕形成的重要因素,创口必须在没有张力的情况下进行缝合恢复效果最好,皮肤张力越大、活动越多越容易形成瘢痕。切口方向与瘢痕的形成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切口顺着皮纹方向进行,则愈合后既少瘢痕,亦少功能障碍,反之,就会产生显著的瘢痕和不等程度的挛缩畸形及功能障碍;

(3)外用抗瘢痕药物:外用抗瘢痕药物具有一定淡化瘢痕或减少瘢痕形成的作用。一般有祛疤药膏及硅胶贴片等,其的本质都是硅凝胶,外贴或外涂于创面,涂药时配合按摩疗法,不但可以软化瘢痕,并且有组织扩张的效果,可以改善凸起或有挛缩倾向的瘢痕。

(4)压迫疗法:超过两周以上才愈合的创面,伤疤增生明显,此时可以通过穿弹力衣裤、戴弹力套的加压方式,长期压迫创面,使局部组织内缺血缺氧,造成瘢痕组织毛细血管栓塞,减少瘢痕的营养物质,起到预防瘢痕增生的作用。压迫疗法可以减少伤口向外拉张的力量,使瘢痕变得较平、较细。

   瘢痕的治疗是非常棘手的,很难获得非常满意的结果。从理论上讲,瘢痕一旦形成,即使采用最精细的手术方法,虽然使其得到部分改善,而不能彻底根除。因此,采取各种措施,最大限度的预防瘢痕形成,与瘢痕的治疗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瘢痕预防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