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堤防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2
/ 2

河道堤防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米雪

阜阳市茨淮新河河道管理中心  安徽省阜阳市  236000

摘要:通过分析当前河道堤防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就如何治理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目前,我国河道堤防存在设施老化、维修滞后、监督力度欠缺、应对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的能力不足等问题。通过科学规划,强化维护监督,提高应急处置水平,建立健全高效的防洪减灾机制,实现防洪减灾,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河道堤防管理;问题;策略

防洪堤是防洪减灾、农田保护和城市发展的一项基本工程。但是,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变和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使其在防汛救灾方面的作用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为此,深入分析和研究堤防工程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将有助于提高水利工程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河道堤防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实际工作中,堤坝管理工作中出现了一系列急需解决的问题,严重威胁到堤坝的安全性和防洪总体水平。首先,一些海塘工程因建造年限较长而未得到及时维修和升级,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老化和结构稳定性问题,无法适应日趋严苛的防汛标准和复杂的水文环境需求。这种情况下,既有的城市防洪能力欠缺,又面临严重的防洪威胁[1]。其次,从平时的管理角度看,堤防巡查和维护工作滞后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因缺乏有效的人力、物力、体制等原因,巡堤工作人员无法按要求定期对大堤进行仔细、彻底的巡视,导致大量的隐患无法得到有效的检测与整治,致使一些微小的问题累积发展成为重大灾害,对防洪大堤的总体安全性造成了很大的威胁。此外,现行的防汛监督制度不够完善也是阻碍防汛抗旱工作有效开展的一个主要障碍。由于现有的监测机制相对滞后,现代信息科技还没有完全融入监测系统中,导致了对各堤段表面进行实时监测和精确评价。缺少有效的监测资料支持,既制约着科学的政策制定,又增加了由于信息延迟而导致的灾害发生的概率。第四,应对全球变暖引发的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我国现行的应对措施已显不足。一是缺少一套完整、有针对性的应对洪水灾害的应急方案;另外,即使制定了应急方案,如果实施不畅,在突发事件中也会出现人员和物资难以快速、高效地开展应急救灾工作,从而加重了灾情的严重性。 

二、改善河道堤防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科学规划与建设

加强对河道堤防的治理,首先要做好的,就是要实行科学的规划和施工。本项目将密切关注各地区特有的自然生态特征,以及对流域水文过程的影响,综合运用现代水利模型、遥感技术、大数据等技术,对既有堤防布设方案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与评价,并对其进行最优配置[2]。比如,在容易发生洪水的平原,要增加或改建防洪墙,抬高堤防,以满足将来洪水上涨的要求;对于地质条件复杂,容易发生滑坡的地区,要保证堤坝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必须进行相应的加固处理。为此,需要增加投入,促进高性能混凝土、生态护坡、智能监控等新建材与新技术的应用,提升堤坝的耐久能力与抵御洪水灾害的能力。资料显示,在一些发达的区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例如荷兰在长江三角洲建设中采用了可升降堤,可以有效地应对海面升高和海潮剧烈波动,其防洪减灾能力和防洪能力也得到了明显提高。与此同时,在建设或改建工程中,要按照有关的国家标准和规程,保证堤坝的设计不仅能够符合当前的防洪要求,而且能够充分预见和处理将来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同时,通过对各地区特点进行科技创新,制定适合本地区特点的堤坝建设方案,争取形成从规划、设计到建设养护等全过程的科学管理,从而综合提高全国江河堤防的防洪减灾能力。本项目既可有效应对现有堤坝老旧问题,又可在今后构建新的防汛减灾系统中抢占先机,确保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维修和管理

为了切实改进目前的防洪工程建设状况,保证防洪工程的长效稳定、高效率,迫切需要一套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加强防汛工程的养护管理,提高防洪减灾工程的整体水平和服务效果,是防汛抗旱减灾的重中之重。首先,要将堤坝设施的日常养护管理工作纳入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并将其作为经常性的巡查和巡查机制加以完善。例如,可以依据历史上的洪涝规律,结合堤坝的具体条件,确定一个严密的检查时段,保证各区段的防洪安全。同时,与专业部门合作,对堤身结构稳定性、护坡完好性等重要参数进行综合监测,并在此基础上,对堤身裂缝、沉降、植物根系腐蚀等安全问题进行快速排查,把一些微小的危险因素消灭在萌芽之中,防止发生重大的工程事故[3]。其次,要利用先进的信息科技,建立智能化的堤坝智能化监控体系。本项目拟将遥感、物联网和大数据分析等现代信息处理方法相结合,对堤坝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在此基础上,利用云计算技术实现对堤坝安全的实时监测,并对可能出现的渗漏、坍塌等风险做出及时的预警,极大地提高洪水的预警和预报能力,保证防汛工作的科学、高效、精准。另外,健全法律制度,加强法律的执行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是要对现行的防洪安全法律法规进行修改与健全,将责任划分清楚,对各项管理措施进行详细的规范,以保证各项管理措施的贯彻落实;同时,加大对非法采砂、倾倒垃圾、违章搭建等违法占用和破坏堤防设施的违法犯罪,以典型案例的处理,建立威慑,确保堤防设施的安全。比如,利用卫星影像对比和无人机巡逻,可以准确地发现违规情况,并根据有关法规进行严惩。

(三)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目前,我国河道堤防管理工作中普遍面临着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缺乏问题,迫切需要提高防洪减灾水平。要想真正有效地提升防洪减灾的能力,一是要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防洪减灾方案,保证从预警发布、险情排查、人员疏散到抢险救灾等全过程都要有一个完整的防洪减灾方案。同时,要充分利用过去的洪水资料和当前的气象预报模式,对方案的内容进行动态的调整,使之能够与变化的环境状况相匹配。比如,借鉴国外的一些经验,比如荷兰的防洪减灾系统,其防洪方案不但要具体到每一段,而且要结合防洪模拟、实时监控等资料,增强方案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4]。其次,对突发事件进行经常性的实践演习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对实际情景进行洪水灾害模拟,验证方案实施效果,及时查找和完善方案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应急团队应对突发事件的应变和协调能力。例如,在长江流域,每逢洪季到来之前,都会举办大型的防洪救援演习,参加的有专业救援队伍、民兵预备役和社会志愿人员,通过演习,熟悉工作流程,相互配合,使整个紧急情况的处理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培养高水平、专业化的抢险救灾团队,是提高抢险救灾水平的根本保证。通过开展系统性的训练与技术交换,提升团队的业务水平与知识水平,达到快速判断险情,采取有效措施的能力。与此同时,要增加防洪物资的投资,保证在危急时刻拥有充足的砂石料、土工布、救生器材和其他必需的机械设备,以便一旦出现灾害,就可以快速地调动资源,进行高效的救援。 

四、总结语 

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处理好城市和农村地区的防汛工作,是保证城市防洪安全的重要一环。通过科学规划,加强养护监督,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提高防洪减灾的整体实力,为国家的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稳定提供有力的保障。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对管理方式进行更多的探讨,以促进堤防管理工作不断地改善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刘丽珺. 分析河道堤防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J]. 建材与装饰, 2018, (37): 193-194.

[2]张莹, 鞠永义. 试析河道堤防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科技展望, 2015, 25 (28): 170.

[3]袁有成. 试析河道堤防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科技视界, 2015, (10): 266-267.

[4]冯哲, 赵淑平. 关于河道堤防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的研究[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3, (24): 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