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中的水资源节约与生态环保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2
/ 2

水利工程中的水资源节约与生态环保技术

赵永强 史立明

 聊城黄河河务局莘县黄河河务局 山东 聊城 252400

摘要: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水利水电工程在保障水资源供给的同时,也承受着生态环境保护的巨大压力。为了应对这种挑战,将节水和生态环境技术运用到水利建设中去。结合水资源紧缺以及对生态环境的要求,提出如何有效地利用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水利工程;水资源节约;生态环保技术

1水资源紧缺与水利工程的挑战

在当今社会,水资源的稀缺性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对各种生活和经济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水利工程作为确保水资源供应的关键领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将探讨水资源紧缺性对水利工程所带来的挑战,以及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了水资源的稀缺性。越来越多的地区面临着干旱、水源污染和地下水枯竭等问题,这对水资源的可用性构成了威胁。在这种情况下,水利工程必须承担更大的责任,以确保各个领域的水资源供应,包括饮用水、农业灌溉和工业用水。

传统的水利工程建设往往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河流的筑坝、水库的兴建以及大规模的引水工程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影响水生生物的栖息地,破坏水体的生态平衡。这种情况下,水利工程既要满足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又要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这是一个复杂的平衡问题。

2水资源节约与生态环保技术的实际应用

2.1增强节水环保意识

水资源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政府相关部门通过加强宣传相关政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人民群众提高节水环保意识。我们要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发展与环境稳定并存的角度出发,充分认识到水资源在整个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认识到目前全世界范围内总体水资源稀缺的事实,形成全民节水的意识。要进一步对城乡居民进行教育,改变用水上的不良习惯,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大力推动节约用水措施在全社会范围内的传播。在提倡节约用水的同时,也要通过科学手段实施污水再生工程,在工业,农业,服务业的全范围内进行节水型发展,推动节水型城市的建设。

2.2涵养水源地水环境防护技术研究

应建立完备的涵养水源地水环境监测体系,及时掌握涵养水源地水环境状况。根据不同地域、不同水源地的环境特征,建立相应的监测体系,监测主要水环境指标,对水源地水环境的变化进行分析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突发事件。还应加强涵养水源地的环境管理,通过建立水环境保护责任制和水环境保护执法制度,明确管理机构、职责及责任追究机制,加强对涵养水源地环境的治理和管理。

此外,应通过加强科研力量,在涵养水源地环境防护技术方面开展深入研究。例如,可以通过研究地下水流动规律和污染物传播规律,开发多种适应不同水源地的水环境防护技术,如浅层地下水保护技术、地表水环境净化技术以及水环境恢复技术等。

最后,加强社会宣传和普及水环境防护知识,增强公众环保意识。政府应通过多种方式,如组织环保讲座、举办科普活动等,向社会普及水环境防护知识,引导公众自觉地参与到涵养水源地水环境防护工作中来。同时,政府、企业、机构和个人都应密切关注涵养水源地水环境防护,推动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促进水环境防护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应用。

2.3雨水收集系统

中国的一些城市已经开始采用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用于城市绿化和景观灌溉。例如,北京市的一些小区和公园建设了雨水收集设施,将雨水储存起来,用于灌溉公园和花园。这不仅减轻了自来水的需求,还减少了城市内涝问题,提高了城市的生态环境。

2.4节水型农业生产措施

统筹考虑农业节水:水资源短缺的现状不可能在现行农业节水方式上得到根本改善。现行的策略在节水灌溉节约出来的水用于扩大灌溉面积的同时,多打深井,对于抗旱保丰收、提高粮食产量而言,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型节水。为此,农业节水要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从更宏观的角度进行整体考量。

合理规划:对灌区包括区内拦蓄、区外引水系统在内的多年的供水资源过程进行分析,可获得灌区地面水资源利用过程。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量及其相应的补给区,或者在一定的开采布局条件下,根据补给方式和开采强度,确定合理的开采强度,或者在一定的开采强度下,确定区域内的开采布局。

加深农业节水投资:采取集体筹资、农民筹资、国家补助资金建设等方式,将当期节水工程投入到农业中去。一次性投入的项目较多,但极少有国家补贴的资金,大部分都需要农民自筹。而当地大部分老百姓手头并不宽裕,想要再拿出一些资金用于农业节水工程,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为此,各级政府要从政策、资金、引导全社会在爱护水、珍惜水、保护水等方面形成制度,加大扶持力度,把农业节水摆上重要位置,切实把农业节水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2.5推进智慧节水

依托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整合节水相关信息系统和信息资源,构建融合信息报送、动态更新、数据分析、智能决策等功能的节水管理与服务平台,推进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用水定额、计划用水、节水评价等信息化管理。强化数字孪生、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节水业务中的应用研究。

2.6水土保持技术

应合理开展植被工程,加强植物根系保持和水源涵养。可以采用追求高效、多样、连续、稳定的植被模式,以植物根系对土壤进行固定,提高土壤的稳定性,减少水土流失。同时,改进经济林地营造技术,加强经济发展与水土保持的协同性。还应大力推广和应用防沙治沙技术。在治理沙漠化、水土流失、山体滑坡等问题方面,防沙治沙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在治理山体滑坡方面,可以采用梯田耕作、斜坡养护、植被恢复等措施;在治理沙漠化方面,可以采用沙墩、石堆和人造梁架等阻滞沙漠化的手段。

此外,还应逐步引入水生质量治理技术。在河湖工程建设和水土保持过程中,应重点开展水生质量治理技术研究。利用生态修复、环境污染防控等技术,剖析水域质量的瓶颈、动态监测水质状况,打造健康水域。

最后,应制定并完善水土保持技术评价标准。根据不同地域、不同目标要求,建立相应的水土保持技术评价标准,对现有技术进行科学评价和排序,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和升级技术,实现水土保持技术的高效利用。同时,加强技术培训和推广,提高水土保持技术的技术含量,促进技术的普及和推广。

2.7废水处理和循环利用

中国的工业生产和城市化进程导致了大量的废水排放。为了改善水质和减少水污染,中国政府和企业投资建设了大型废水处理厂。例如,上海市的废水处理设施采用先进的生物处理技术,将废水净化为可再利用的水资源,用于工业用水和景观灌溉。

结论

综上所述,未来,随着智能化、可再生能源、社区合作等趋势的发展,这些技术将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必须继续努力,推动这些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以保护和管理宝贵的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水资源是我们共同的财富,我们的努力将有助于确保它们的可持续利用,造福未来世代。

参考文献:

[1]刘明.水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J].水资源保护与利用,2020,40(5):12-18.

[2]李红.生态环保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9,26(2):45-53.

[3]张华,王伟.水资源节约技术在农业领域的效益分析[J].农业科技经济,2021,29(3):34-40.

[4]陈晓,吴艳.废水处理技术在工业企业中的应用与效果[J].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2018,38(7):5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