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识字能力培养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1
/ 2

小学生识字能力培养探究

贾新新

突泉县杜尔基镇中心小学 内蒙古 突泉县 137500

摘要:识字是学习文化的起点,是儿童第一次走进学校正式系统地学习汉字,这对今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如何教授识字方法、正确看待错别字、抓住课堂生成、加强字源培训、优化识字环境方面进行探索,以便更好地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发挥作用,促使学生喜欢识字、热爱汉字文化,让低年级学生不再畏惧识字,顺利度过小学阶段识字这一大难关。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识字能力

一、教授识字方法

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重点,不仅是单纯的增加学生识字量,因为一味的被动识字效率低下且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识字教学更主要的是要教给学生方法,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习惯,锻炼综合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识字教学和练习中教给学生识字方法,最常见的识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观察对比法、拆分组合法、归类法等。在教授了学生正确的识字方法后,良好的识字习惯尤为重要。低年级的学生自制力较差,教师应在及时督促学生习惯使用字典等工具,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多查阅多朗读,并且在学习生字过后,及时进行巩固阅读或情景对话练习,促使学生加强字音、字形、字义的掌握程度。并及时与家长沟通,帮助学生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都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正确对待错别字

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的“汉字回生”现象严重影响了识字教学的效率,为了确保识字教学的质量,必须解决好这一问题,注意错别字的纠正。很多教师对错别字的认识还不够到位,只有部分教师会帮助学生分析汉字结构,其他通常的做法只是让学生多写几遍,很少去挖掘学生为什么写错这个字,是笔画错误还是写了别字,笼统的抄写无法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究竟错在哪里为什么错误。例如,“勇敢”的“勇”字,有个小朋友将上面写成了“甬”,最后一笔“横折”写成了“横折勾”,教师让其抄写8遍,后来交上去的还是错误的,因为学生始终没有发现自己错在了哪里。又如,“日”和“目”这两个生字,在使用时常有学生写错,不是学生不会写,而是用错场合,不明白其中的意义与真正的区别。单纯的抄写根本不能实现错别字的纠正目标。那么就需要教师给予足够的重视,及时找出问题,分析原因,并进一步的纠正这种错误。而学生也应专门准备记录本,将自己易错的汉字记录下来,经常翻阅,加强记忆。纠正错别字的方式方法是多样的,但这都只是亡羊补牢的工作,对此,从根源上还是应该以预防为主。低年级所需掌握的汉字数量不多,学生易错的汉字较为集中,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注意搜集整理,研究错位的原因,对不同原因犯错的汉字进行分类,在以后的教学中,应着重关注这些汉字的教学,并提醒同学们哪些地方需要着重专注,强调正确的音形义,不讲错误的原因,给予学生正面的积极的强化。

三、抓住课堂生成

教师在教学活动之前都有自己的备课与课堂预设,这有利于教学思路的科学合理,也有利于学习效率,但现实的课堂不能拘泥于教案之中,应充分以学生为本,重视课堂中的新生成,这是学生与教师思维碰撞的火花,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学生是独立发展中的人,而不是存储知识的容器,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关注学生的需要,引导、帮助他们成长,而不是作为包工头强迫着学生搬知识的砖块。从建构主义角度来说,学生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建构是最为牢固的,教师应主动变换角色,让学生自主识字,提供必要的帮助,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与方法,及时强化,积小流而成江河。不要将所有的问题堆积到学期末考试的时候,一股脑地进行集体解决,这样错失了最佳契机,学生掌握起来也较为困难。

四、加强字源培训

教师只有熟悉基本的造字理论,才能从根本上进行科学的识字教学。比如,有的教师教“祖”和“被”时,为了区分偏旁“礻”和“衤”,便会向学生介绍“礻”是由“示”这个字演化而来,原本是人们祭拜神灵的台子,凡“礻”偏旁的字大都与天地祖宗鬼神有关,而“衤”是由“衣”这个字演化而来,一撇一捺变成了两个点,凡“衤”偏旁的字大都与衣服有关。这样学生既能了解两个字的意思,也能更好地区分它们的偏旁,不易出现错误。要提高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质量,必须从根本上改进教师培训,系统掌握语言文字知识,围绕课本,追溯字源,向教师介绍多种识字方法,并明确各种方法在怎样的教学情境中使用更能提高识字效率。教师之间在培训时相互交流教学经验,对教学方法的使用进行反馈,以便更好地改进,从而也能提高教师对识字教学培训的参与度。还可以开展个案诊断活动,由于每一位学生都有其独特性与发展性,面对真正的学习困难无法解决时,可以让专家学者走进课堂,帮助教师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针对性地开展识字教学。

五、优化识字环境

(一)要提供良好识字环境

班级的阅读角、文化角、黑板报等切实利用起来,最好由学生自己组织设计,在过程之中进行识字;注重学校建设软文化,进行文化长廊建设,多组织诗文诵读大赛、识字大赛、设置相关的识字校本课程、进行书法展等;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在家中,如果遇到不认识的生字,与孩子共同查阅字典等;尽可能全方位的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识字环境,低年级的学生犹如青丝,染之蓝则青,染之丹则赤。

(二)要扭转社会舆论方向

社会所追求的高速发展在教育上也有一定的投射,学校追求升学率、教师追求班级排名、家长追求考试分数,学生就是这一切的承载者,分数即命根。在此影响下,“提前识字”“超量识字”等不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口号应运而生,虽在短期内可以在增加识字量方面起到作用,但对于学生未来长期的学习习惯、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学习兴趣的激发是不利的,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不适用于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网络媒体发展迅速,明星的搞笑发音成了小学生竞相模仿的对象,对于汉字的正确读音却记忆不深。同时,店铺中许多谐音字,类似于“衣衣布社”“银庄素果”等,这些混淆学生对真正的字音字义的情况,有必要进行适当整顿,维持社会大环境对汉字的正确使用。

参考文献:

[1]高红娟.小学中段识字教学的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4.

[2]韩玲.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10,(05).

[3]高文娟.小学识字教学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