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龄段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心理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1
/ 2

不同年龄段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心理护理体会

高珊珊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人民医院             017000

摘要: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心脏疾病,对患儿及其家庭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本文旨在探讨不同年龄段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心理护理策略,以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理护理体会

现阶段,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属于临床上相对常见的畸形类型,大部分患者在发病早期是没有明显症状的,当患者病情比较严重的时候,则会发生呼吸困难症状、四肢厥冷症状、紫甘症状甚至是昏迷症状,而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延缓患者的生长发育。此外,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质弱,机体抵抗力差,营养不良,术前左向右分流,会反复引起患者的呼吸道感染、肺炎以及肺动脉高压等,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因此大多数先天性心脏病均需早期手术或介入治疗,以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

当然,不同年龄段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心理护理是一个值得探讨的主题。先天性心脏病对患儿及其家庭都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在护理过程中,了解患儿的心理需求和应对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一、采取针对性的患儿心理干预。

(1)患儿在陌生的透析环境容易产生恐惧和紧张的情绪,常常不能很好地配合治疗,甚至大哭大闹。因此,应根据患儿的年龄心理特点,主动与患儿亲近,态度和蔼,多与其交流,进行爱抚鼓励。做好耐心细致的安抚工作,应尽量想法消除患儿的恐惧、紧张、害怕、无助的心理心理,转移其注意力,帮助患儿稳定情绪,使其尽快适应环境。并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向家长说明手术治疗的重要性,向其详细的交待患儿病情,耐心听取其意见和要求,并教会家长如何积极配合治疗,以保证患儿积极治疗。

(2)对患儿进行集中管理,有专职护理人员负责患儿生活,并根据患儿好奇心和好动、自控力差的特点,给患儿讲故事,组织患儿进行游戏,以减少对陌生环境的紧张和恐惧。给患儿讲解基本的手术知识,以消除其对手术的国度恐惧感。护理人员还带患儿参观监护室,使患儿对其抢救有个大体了解,让其放心,监护室是一个很安全的地方。以使患儿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手术。

(3)护理人员应根据患儿适应能力的特点,对其进行深呼吸、咳痰、卧床进饮食、卧床排泄等手术适应能力训练和患儿上呼吸机期间如何用非语言的方式表达其心理需求。

(4)此外,在做好治疗和护理工作的同时,还应给予心理支持,及时对患儿进行表扬和鼓励。心理支持能很好的消除患儿紧张、恐惧、抑郁、焦虑等各种负性情绪及心理问题,起到药物起不到的作用。并把已经下地活动的恢复期患儿当作例子,来鼓励其他患儿的信心,使他们更好地配合治疗。

二、采取针对性的患儿实施整体护理干预。

(1)心理护理 虽然患儿的年龄比较小, 但是心理护理依然不能忽视, 承受着病痛的患儿心理上或多或少会受到一些负面影响, 所以减少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理创伤是护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护理人员应该关心患儿的实际情况, 陪伴患儿一同玩耍, 鼓励患儿积极勇敢的与病魔作斗争, 使患儿积极配合手术, 建立良好的医护关系。

(2) 健康指导 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整体护理中, 家庭护理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很多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经过外科手术之后, 病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若病情无重大变化, 很多家庭会在这时选择出院。然而患儿如果没有得到良好的照顾是很难彻底康复的, 病情反反复复, 很容易会对患儿的治愈情况产生影响。所以家长要对患儿进行良好的照顾, 掌握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各种情况, 在日常生活中关注患儿, 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将患儿送进专门的康复培训班。此外, 家长在与患儿的相处过程中不用过分保护患儿, 会使患儿产生极深的依赖感, 这对患儿的健康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3) 饮食护理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饮食一定要保证合理, 患儿在住院期间, 其饮食多由医生和护理人员的指导, 经过手术之后, 患儿往往会比以前吃的更多, 这种现象的出现对于患儿身体康复来说是非常有利的。但是很多家长并不了解患儿的实际情况, 鼓励患儿多吃, 饮食量远远超过患儿实际需要的量, 这时护理人员应该对其进行相应的指导, 保证患儿每天的进食量要适宜, 保证正常的营养摄入量。不要养成挑食的习惯, 最好可以各种营养都摄取, 这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康复是非常有利的。

三、在护理过程中,了解患儿的心理需求和应对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1)对于较小的患儿,他们可能无法完全理解自己的病情,但他们能感受到身体的不适和家长的焦虑。在这个阶段,心理护理的重点是通过游戏、音乐、绘画等方式来转移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同时,家长也需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

婴儿期(0-3岁):此阶段的患儿心理发展尚未成熟,主要通过行为表达情感。护理重点应为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减少刺激,通过抚触、拥抱等方式提供情感支持。

幼儿期(3-6岁):患儿开始形成自我意识,对疾病和治疗产生恐惧。护理中应注重解释和沟通,通过游戏、故事等方式缓解焦虑。

(2)对于较大年龄的患儿,他们开始逐渐理解自己的病情,并可能产生一些负面情绪,如恐惧、焦虑、自卑等。在这个阶段,心理护理的重点是通过沟通、教育等方式来帮助他们了解病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医护人员和家长也需要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注和支持。

学龄前期(6-12岁):此阶段的患儿逐渐理解病情,可能产生自卑和社交障碍。护理策略应侧重于心理教育和社交技能培训,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3)此外,不同年龄段的患儿在心理需求方面也存在差异。例如,青少年期的患儿可能更加关注自己的社交和学业问题,需要更多的心理支持和指导。青少年期(12-18岁):青少年期的患儿面临更多心理挑战,如学业压力、社交需求和未来规划。护理中应注重情感支持和心理咨询,协助他们应对挑战。因此,在护理过程中,需要根据患儿的年龄和心理需求来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4)总的来说,对于不同年龄段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心理护理,需要综合考虑患儿的年龄、心理需求、病情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更好地应对疾病带来的挑战。这样的研究对于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结论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制定个性化的心理护理策略至关重要。通过深入了解患儿的心理需求和情感状态,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和干预,有助于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促进疾病的康复。

五、建议与展望

未来研究可进一步关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心理护理实践,探索更多有效的护理方法和策略。同时,加强医护人员的心理护理培训,提高他们对患儿心理需求的敏感性和应对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华娟.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护理分析.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12, 18(3):26-28.

[2]    陈雪琴.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治疗26例护理体会. 基层医学论坛, 2013, 25(18):2368-2369.

[3]    李茹珍, 徐琴, 吴赟. 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护理体会. 求医问药(下半月), 2013, 37(10):13-14.

[4]    李玲, 林平, 高学琴.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治疗前后生存质量的研究. 护理研究, 2011, 28(6):515-517.

[5]    李向阳.小儿心内直视术后心律失常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7,22(24):25~26.

[6]    郑淑智.低龄低体质量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护理[j].南方护理学报,2005,12(9):36~37.

[7]    祝益民.小儿危重症监护与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