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1
/ 2

浅谈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崔之昱

  哈师大青冈实验中学  151600

摘要: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由学习价值观、学习品格、学科关键能力三部分构成。基于核心素养开展高中地理教学工作,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高中学生地理学科的综合素养有积极意义。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高中地理教师就应该结合新高考的要求,直指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断探索、尝试更多新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从而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拓展和延伸。文章联系教学实际,简要探讨了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引言:

我国教育考试制度在不断变革,并且明确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中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以及地理实践力等等几个方面的内容。为了能够让学生们在高考中发挥得更加理想,教师就要迎合核心素养教育时代对于教育教学的要求,将核心素养的要求渗透在日常的教学中[1]

一、高中地理核心素养概述

高中地理的核心素养包括综合思维、区域认识、人地协调观与地理实践能力四部分内容[2]

综合思维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地理信息并运用地理知识的基本能力,也就是在收集信息的基础上分析各个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地理知识转化为技能并进行运用的过程。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是评价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标准,也是教师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能够起到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的作用。

区域认识是指学生通过基础信息收集基于区域实际情况的人地关系分析的能力,也就是从区域角度分析地理现象,并生成相应的思维与习惯。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对这一意识进行有意引导,使学生掌握区域认识的方法,形成地理层面的区域认识。

人地协调观是对人类与地理之间协调关系的表达,也是地理学科的核心内容。教师要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人类与地理之间的密切关系,同时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以此树立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地理实践能力是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最终落脚点,是指学生对所学地理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包括诸多形式不同的应用环节。对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能够提升学生的地理探究能力,给予学生切实感受地理学科魅力的机会,同时培养学生对自身地理知识的输出能力。

二、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与方法

(一)依托现代化教学,促进人地协调观的树立

在地理这门学科中,人地协调观是核心,学好地理有助于让学生们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并且形成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呵护自然的价值观念。因此,培养学生们的核心素养,教师应该重视运用信息技术,发挥现代化教学工具的教学优势,让学生们在直观性、体验性、生动化、情境性能融入的教学情境中理解人地矛盾,仔细分析人地矛盾的案例,从而让学生们了解其原因,探究其究竟,学习其奥秘,从而形成核心素养[3]

以“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的教学为例,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微课为学生们介绍太阳的知识,促进学生了解太阳的辐射是地理环境形成与变化的重要因素,更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然后,基于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的思考,倘若没有了太阳,人们的生产生活会面临怎样的困境,地球又将是怎样的?由此,在联系生活的过程中,学生们的探究热情与学习兴趣定会上升。学生们在自主思考、小组探讨的基础上,得出问题的答案,然后教师将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相融合,引导学生观察多媒体展示的图片,了解太阳活动的类型以及对地球的影响。最后,教师再从生活出发,与学生们讨论太阳与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在讨论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的过程中,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了解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同时,也让学生对地理知识和人类生活有更加系统的认知,促进学生人地协调观的树立。

(二)应用情境教学法,提升区域认知水平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区域认知核心素养,需要教师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置身其中”的过程中感悟空间、区域的联系,形成良好的区域认知。教师可在课上应用情境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深度探究意愿,为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做好准备。

以“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教学时可以先使用多媒体展示桂林山水、黄龙彩池的画面,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之后围绕情境图片提出问题:内力作用、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是怎样的?由此引导学生回顾旧知,引出新的课题:喀斯特地貌从成因上看,可能与哪些内、外力作用有关?之后教师继续呈现桂林地区冠岩溶洞的岩壁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在情境参与、情境感悟的过程中认识到地理环境的多样性,增强对地理区域、地理环境的认知。

(三)灵活运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

基于核心素养对高中地理教学进行创新设计需要以学生综合思维的培养为核心,综合思维能够使学生对地理知识形成系统性的认识,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基础。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当转变学生一直以来在知识获取过程中的被动地位,将重点放在学生思维主动性的激发上,采取多样化的方式锻炼学生的综合思维。

以“地球上的大气”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在章节教学完成后,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形成明确的知识框架。教师需要注意的是,思维导图的核心作用是表明重要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与逻辑,因此,在构建思维导图时需要注意内容的取舍,无需将单元中所有的知识内容都纳入到思维导图中,要避免内容过于繁多,模糊逻辑关系与重点。因此,该单元的思维导图应当以“大气”为结构核心,下设“组成与分层”“大气受热”“热力环流”三个分支,并将其中涉及的重要知识点与相关概念进行串联,完成对单元知识点的系统总结。不仅如此,思维导图还能够对学生课后的复习与自主学习起到指导作用,帮助学生形成内部联系密切、结构完整的地理知识框架。

(四)鼓励实践,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地理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理念下地理教学的核心体现。在新高考背景下,教师应该重视鼓励学生们融入到社会实践中,以实践为载体,接近自然,了解社会,亲近生活,既促进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与体验过程中,又增强学生的探究地理知识、了解地理奥秘的兴趣与热情,从而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

比如,在教学完“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之后,教师可为学生设计如下实践性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到当地的交通管理部门进行采访,通过采访收集了解当地的交通情况,并且通过走访、调查等等了解当地交通拥挤的路段,且做好记录,然后再针对此记录内容,结合本章节所学知识,给当地的交管部门提出一些实质性建议。如此一来,让学生们将自己的亲身经历知识学习与现实问题的解决融为一体,既能够深化学生的地理知识认知,也能让他们做到活学活用,进一步领悟地理知识的丰富多彩,感受地理知识与生活的关联,这对于提升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也有促进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核心素养培养教学融入高中地理课程教学当中,对于提升课程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综合发展有积极意义。实际教学中,教师有必要明确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核心要素,同时基于核心素养培养需要革新自身教学理念,调整传统的育人目标,为优化教学流程,优化教学细节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储松根.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教学探究[J].试题与研究,2021(06):15-16.

[2]王欢.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2):125-126.

[3]童义海.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高考,2021(01):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