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图书馆展览工作的实践与思考——以郑州市第七高级中学图书馆“抗战史料展”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1
/ 2

高中图书馆展览工作的实践与思考——以郑州市第七高级中学图书馆“抗战史料展”为例

贾丽莎

郑州市第七高级中学图书馆

摘要:文章以郑州市第七高级中学图书馆开展的抗战史料展为例,介绍了展览活动情况、展览的活动背景、展览策划、展览效果等工作实践,分析了展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中图书馆;展览工作;问题;对策

0 引言

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明确指出:中学图书馆的基本任务是利用书刊资料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品德、文化科学知识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可见,高中图书馆不仅担负着培养学生阅读意识和阅读习惯的责任,也发挥着文化育人的作用。展览作为传递、展示人类优秀文化成果,提升师生审美情趣,发挥教育作用的重要载体,越来越受到师生和社会的喜爱。2021年起河南省教育厅将高中图书馆的展览活动纳入省级示范性图书馆评估标准,展览活动越来越受到高中图书馆的重视。

1 郑州市第七高级中学图书馆展览活动情况

郑州市第七高级中学图书馆举办的展览活动与中华传统文化和国家政策、形势相结合,传播优秀文化、普及科学知识、跟进时代,并引导师生进行相关阅读,用心营造阅读氛围。如2019年2月郑州市第七高级中学图书馆和郑州市兰花协会共同举办的兰花展,吸引了社会上大量的兰花爱好者慕名参观,师生们赏兰花、共享兰花“诗词大会”、积极参与蕴含兰花的书法大赛,让学生们去接触、感知,让传统文化的种子在学子心中生根;在展览的形式上注重与主题讲座相结合,将展览作为研学的实践形式,当好学生们的第二课堂。如2019年12月郑州市第七高级中学图书馆与龙门博物馆共同举办的国际版画藏书票精品展展出了1000多幅版画藏书票作品,当代版画艺术家、收藏家赵方军先生为学生们带去了题为《书间精灵,版韵传情》的讲座,讲座融合了历史、美术学科的内容,挖掘了作品背后感人的故事。学生们通过讲座,对藏书票有了精准的认识。一张藏书票,从创意到展示,集科技和人文为一体,提升了学生们的综合素养。将图书馆打造成集“内容性、体验性、互动性”于一体的沉浸式空间,为用户提供更多元、更精致、更丰富的精神文化食粮[1]

2 “抗战史料展”的实践探索

2.1 展览背景

    培养高中生的家国情怀、责任担当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各个阶段,对于增强民族的自信心和认同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拓展历史课堂教学,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郑州市第七高级中学图书馆展出了河南省财经政法大学程道普教授收藏的抗战画册。将历史课搬到了图书馆,将历史史料请到了课堂上,让师生们直观地感受了抗战历史,在铭记历史、缅怀先烈、追思感悟中,激励师生们在历史中寻找红色基因,汲取奋进的力量,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2.2 展览策划

   郑州市第七高级中学图书馆配合年级历史老师、美术老师,精心挑选主题画册,设置展区。展览共分为三个部分:日本镜头下的史料展、真实的中国抗战、和平寄语。

画册分为国际写真情报、画报进步之日本、亚洲战线写真、亚洲事变画报、历史写真、世界画报六个主题板块,向师生们展示了日本镜头下的虚假的二战资料。(1)《国际写真情报》封面均为大幅彩色画面,内页多彩色图片,尤其是惯用对开的两整页刊登大幅图片,视觉冲击力更强。内容兼有少量的关于日本本土和欧洲的时事,从画册中可以看到编辑者对日寇形象的“塑造”,南京城内中国妇女、儿童在日本军队的“护送”之下,领取生活物品,中国民众对日本军队笑脸相待,拉着手风琴为他们献曲,以上种种都是日本对这场战争的美化,企图用虚伪的杂志来掩盖日本侵华的丑陋罪行。(2)《画报进步之日本》是日本在二战期间影响力相当大的一份刊物,是一本清晰地为军国主义服务的期刊。在每一期的内页里,都伴随着持续深入的侵华进程,附有相关的中国整体地图,局部的上海、青岛等地地图,日寇对中国版图的详细的关注,足以见得日寇对于中国辽阔疆域的觊觎,暴露出日本帝国主义大肆扩张的侵略本质。(3)《亚洲战线写真》

用主要篇幅报道侵华战争,剩余部分报道日本国内新闻和国际新闻,这些战线写真以战场照片为主,配以少量的新闻专稿,如第六报中的《海军空袭部队的猛斗》和第七报中的《战线特别通信一-战火中的上海战线》。(4)《亚洲事变画报》内页图片展现了日本侵略者对天津大规模轰炸的场景,让读者感受到了战争的无情与暴力。内页还刊登了表现日军伪善的图片,比如举行儿童慈善会,为流落街头的儿童发放食物。而正是日军的侵略导致大量儿童无家可归。(5)《历史写真》画册的封面多为日军在中国作战的大幅彩色照片,其中有“南京陷落号”“汉口陷落号”等,一张张充满杀戮的照片,是日本侵华暴行和残忍杀害中国人民所犯下的滔天罪行的铁证。(6)《世界画报》被国际情报社称为《国际写真情报》杂志的“姊妹志”,封面和封底均为大幅彩色图片。内容文字全部是日文,没有英文;幅面尺寸比《国际写真情报》小三分之一。

     此外,历史老师整理了真实的抗战资料,通过影像资料、历史图表揭露了日军发动侵略战争、残害中国等亚洲人民的暴行,痛斥了日本试图掩盖侵略战争的丑恶行径,唤起每一个有良知的人对和平的向往。最后,学生们在留言区留下和平寄语,缅怀先烈、珍视和平,铭记历史。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这一段历史,图书馆向学生们推荐了二战书目,在良好的阅读氛围中学生们的心灵得到了震撼,爱国主义情感油然而生。

2.3 展览效果

     此次展览由学生作为讲解员,为初中、高中部师生宣讲100多场,在微信平台上,有学生自发分享参观照片和感受,收获大量评论和点赞。同时,此次展览也受到郑州市兄弟高中和社会的关注,进一步扩大了展览的影响力。 

3 展览工作的思考

近几年,高中图书馆的展览活动因其形象性、趣味性、知识性的特点,受到了师生们的喜欢,成为了图书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高中阅读推广和校本课程的载体。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展览形式较为单一,以展厅开展的现场展览居多;二是场地有限,由于展览活动的举办,占用了原来的阅读区,给图书馆的管理带了不便,比如说展览作品的保管,对于一些珍贵展品,为了防止学生无意间损坏,只能暂时关闭部分楼层的阅读区域。三是各个学校图书馆的共享合作机制不够完善,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

为了更好地发挥图书馆展览工作的服务功能,高中图书馆要在展览的形式、展览的内容和合作共享方面下功夫,提高展览的数量和质量,满足师生多元化的阅读需求。

3.1 展览形式的多元化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高中图书馆的展览也要体现出新科技元素,综合运用新科技手段创新展览模式,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进一步扩大展览的影响力。要尝试运用VR和AR等技术,开展线上展览的设计和宣传活动。宁波图书馆于2019年拍摄了一组新馆建筑和全景视频和活动的全景视频,以360℃漫游的方式向用户介绍图书馆的各项服务和功能,在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微博上推送,读者在线上也能看图书馆全景,产生良好的宣传推广作用[2]

3.2 展览内容的融合和挖掘

    充分发掘图书馆馆藏资源,为展览提供原创素材和资料。比如“抗战史料展”从历史角度展示了中国抵抗日军的真实画面,也可以从科技角度向师生提供二战时中国的武器装备情况,与日军作对比,从而总结战争中取胜的因素,坚定学生们通过科技创新增强国力的决心。 郑州市第七高级中学图书馆自2019年起举办了菖蒲展、兰花展、国际版画书票展、摄影展、书画展等,以人文类为主,综合了语文、历史、美术学科,但涉及理科类的展览较少,与数学、物理、化学学科知识的融合不够,需要提高展览的数量和质量,深度融合各学科的内容,促进学生的思维创新。  

3.3 展览合作机制的完善

    单个图书馆的人力、财力、物力毕竟很有限,举办展览活动是一个成本较高的项目。图书馆资源共享的范围不应仅仅局限于馆藏资源共享、数据库资源共享,还应有展览资源共享等。资源共享可以降低成本、扩大受益面。高中图书馆资源共享办展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是学校间馆际合作,了解各所高中图书馆展览的信息,如果发现适合自己学校实际情况的好的展览要积极主动和对方取得联系;二是加强和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文化馆等的合作,要积极主动地引进好的展览,提升高中图书馆展览的层次和质量。

参考文献:

[1]陆渊.公共图书馆展览工作的实践与思考--以“浮光阅影”胶片摄影展为例[J].江苏科技信息,2022(4):7-9.

[2]徐岚.公共图书馆开展VR阅读推广活动的实践与思考—以宁波图书馆为例[J].山东图书馆学刊,2021(3):83-86.

.

作者简介:贾丽莎 汉族 河南邓州人,郑州市第七高级中学图书馆管理员   馆员 硕士学位  研究方向:文献资源的开发与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