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制度建设推动民办高校思政课守正创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1
/ 3

以制度建设推动民办高校思政课守正创新

                           颜素元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湖南长沙 410205)

要:随着教育的发展,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当前教育开展更加的科学化与合理化。在民办高校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对于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还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重视高校思政课的建设,坚持守正创新的思政课程建设原则,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基础目标。实现民办高校的守正创新,高校应当重视体系制度的监督,通过体系制度的建设指导思政课程的开展,监督高校思政课堂科学合理地发展,从而发挥思政课的育人功能,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进行有效的引导,使得学生成为高素质的人才。因此本文将对于制度建设推动民办高校思政课守正创新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民办高校、思政课、守正创新

基金项目:2022年度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守正”与“创新”研究(湘外经院教字【2022】64号)。

高校思政课的有效开展是非常重要的,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我国领导人强调办好思政课,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教育部门也印发了《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指出了要重视“大思政课”教育体系的建设,高校作为思政课落实的主导者,应当顺应国家与教育部门的号召,重视思政课制度体系的建设,通过加强制度建设来推动民办高校思政课的守正创新。民办高校在构建合理的制度体系的时候,需要从教材话语制度、教师培养制度、教学教法制度、监督考评制度以及激励保证制度的构建开展,做到制度构建的系统性与全面性,这样才能够有效地进行制度体系建设,推动高校思政课守正创新。因此,下面将对于如何构建合理的制度体系进行分析,探究制度优势转化为育人效能的着力点。

一、如何构建合理的制度体系

制度体系的构建是促进高校思政课高效开展的基础,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体系促进高校思政课系统、有序开展的基础,对于思政课教学开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制度体系的构建也是保证教学资源供应的关键,在明确的制度体系的作用下,高校对思政课重视度将会提升,有利于保证优化思政课的教学资源。此外,制度体系也发挥着监督的作用,是保证思政课规范、合理开展的关键,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当前思政课教育要求下,实现思政课的守正创新应当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围绕着学生开展教育工作,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作为教育开展的指导,而制度保障是课程体系构建与教学高效开展的关键,具体来说,推动高校思政课守正创新,在制度构建方面需要从五个方面入手,基础是教材话语制度,关键是教师培训制度,核心是教学教法制度,监督考核制度是促进高校思政课守正创新的重要动力,而激励保障制度是保证思政课守正创新的强大保障,下面将对于这五种制度体系的构建进行分析[1]

(一)教材话语制度的构建

以制度推动民办高校思政课的守正创新,应当做好教材话语制度的构建工作。对于思政课教学的开展来说,教材是关键,教材是教学开展的重要依据,教师在教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时候,基本上都是按照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为基础,进行讲解与扩展的,因此来说提升思政课教育质量,讲好用好思政教材是非常重要的,并做好话语体系的创新。教材话语包含着教材的更新与教材话语的构建,这是思政课进行守正创新的基础条件。高校在思政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应当重视教材的修订与教学内容的更新,教材需要做到与时俱进,及时地更新修订其中的内容,在构建教材话语制度的时候,应当遵循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基本要求,以培养高素质社会主义接班人为目的,才能够做好思政课的教材话语构建。此外,在思政课教材话语构建的过程中,应当将课堂的话语权与主导权牢牢地掌握,这样才能够体现思政课的思想性,提升思政课的实效性。

(二)教师培养制度的构建

以制度推进高校思政课的守正创新,做好对于教师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在思政课开展的过程中,教师的能力与素养对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带领学生开展学习的引导者,如果教师的能力素养不足,就会造成思政课育人功能无法被发挥出来,影响思政课教育效果。因此来说,要想通过制度推动高校思政课守正创新,就需要重视教师培养制度的构建,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与教学能力,才能够有效地促进思政课守正创新。高校应当组建具有较强的政治素养、深厚的思想政治情怀、具有创新思维并且目光长远、严于律己、品格端正的教师队伍,这是促进思政课守正创新,提升思政课育人效果的基础。高校应当对于思政课教师教育的制度体系进行构建,重视对于教师的选拔与培养,选择能力素养过硬与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思政课教师,定期地对教师进行培训以及开展教学研讨会,让教师能够接触到最新的思想政治知识,优化教师的教学方式,通过构建科研规划、评价评优体系的方式,激发教师工作热情,提升教师工作能力,从而为思政课的守正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2]

(三)教学教法制度的构建

以制度推进民办高校思政课的守正创新,应当重视教学教法制度的构建,教学教法制度的构建是推动思政课守正创新的核心。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是教学开展的主要内容,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协调才能够实现高效的教学,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效果,这也是促进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保障。在当前思政课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中,存在着教学内容落后与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教学内容未能够做到与时俱进,未能够依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对于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同时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很多教师采用的都是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单一的教学方法会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缺乏实践学生也无法有效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这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的发展是不利的。因此来说,高校应当健全教学内容规范制度,教学按照“八个统一”的教学要求,规范教学内容,做到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并优化教学方法,采用当前先进的教学方法,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从而提升教学质量。高校应当将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与教师应当采用的教学方法或者理念融入制度之中,构建教学教法的制度,让学生学到先进的知识,采用高效合理的教学方法,实现思政教育的目标[3]

(四)监督考评制度的构建

通过制度推进民办高校思政课守正创新,做好监督考评制度的构建也是教学开展的重点,监督考评制度作用的发挥,能够促使课程开展按照计划与规范开展,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在思政课教育开展的过程中,如果缺乏了监督考评制度的支持,那么教师在教学开展的时候就会缺乏约束,教师对于规范制度的执行也就可能比较差,造成一些制度规范的落实流于形式,无法发挥作用。同时,监督考评机制会对于教师的教学开展进行评价,分析教师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指出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从而帮助教师对于教学开展进行优化,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如果具有完善的监督考评制度,那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就难以针对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整改。因此高校应当做好监督考评机制的构建,通过监督考评机制的构建,对于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估,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强化教学质量的监督,完善考核制度,将教师的政治考核放在首位,同时针对教师的教学开展多元化的评价机制,促进教师教学开展的优化。

(五)激励保障制度的构建

以制度建设推动民办高校思政课守正创新,激励保障机制的构建是非常重要的,是促进思政课守正创新的坚强后盾。通过激励保障机制的有效应用,能够促进激发教师的教学动力,促使教师更加积极认真地对待教学工作,同时对于优秀的教师进行激励,还利于发挥模范的作用,促进别的教师积极地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高校应当构建激励机制,针对先进的思政课教师,高校应当给予表彰与鼓励,给予优秀的思政课教师晋升机会,激发所有思政课教师的工作活力,并且通过表彰的方式将优秀教师的工作方法宣传出去,利于别的教师进行学习,实现经验的分享。另一方面,高校应当加强组织保障制度,对于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规范,保障教学资源的供应,促进其教学活动能够顺利地开展[4]

二、制度优势转化为育人效能的着力点

(一)构筑执行主体的制度意识

将制度转化为育人效能,首先应当构筑执行主体的制度意识,确保制度能够有效地落实执行,发挥制度的作用。执行主体的制度意识是非常的关键,提升执行主体的制度意识,让执行主体重视制度,遵循制度的内容开展教学活动,才能够将各种制度贯彻下来,提升思政课的教学质量。一方面,高校内部的校长与党委书记等重要领导人对推动思政课守正创新有着一定的责任,也是推动思政课守正创新的重要力量,这些领导阶层的人员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率先垂范作用。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以及领导人员应当重视职责的履行,发挥党组织战斗壁垒的作用,提升教师的制度执行力,教师作为制度的主要执行人,教师对于制度的认知与落实将直接影响到制度实行的效果,因此来说对提升教师的制度意识是非常的关键的。

(二)激发执行客体的主动性

将制度优势转化为育人效能,应当激发执行课题的主动性。这里的客体指的就是大学生,推动思政课守正创新的目的就是更好地发挥教学作用,更好地培育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而当前大学生存在着对于思政课不重视的情况,缺乏对参与思政课学习的兴趣,针对这些问题,制度构建与思政课的开展还应当考虑如何激发学生参与的主动性,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状况,在构建教学内容与方式制度的时候,需要结合学生兴趣,创新教学方法,从而吸引学生参与到思政课的学习之中。同时,还应当加强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健全以考试、实践、社会评价为主要内容的评价体系,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提升思政课教育效果[5]

(三)强化监督力度

发挥制度优势,应当先让制度能够有效地落实,而制度有效地落实需要依靠监督工作来辅助。在当前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着制度执行的形式主义,未能够将制度体系有效地贯彻,无法发挥制度的育人作用。因此来说,应当通过强化监督力度,对于教师教学过程中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保证制度执行的效果。高校应当构建立体式的监督体系,形成层层监督的方式,出现问题及时地追责,从而保证制度体系能够有效地运用。

(四)优化执行环境

最后,应当优化执行环境,保障制度落实的环境。良好的执行环境是制度体系发挥作用的关键,高校可以尝试将思政课制度体系与校园文化相结合起来,发挥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实现制度下的文化育人,并促进制度的有效落实。在马克思学院的内部,也应当构建浓厚的学习氛围与清朗的政治生态,领导人员与教师应当具有制度意识,将遵循制度当作是教学的习惯,在制度的约束与推动下,科学合理地开展思政课教学,从而发挥出制度的育人作用。

三、结语

总的来说,以制度推动民办高校思政课守正创新,高校应当重视教材话语制度、教师培养制度、教学教法制度、监督考评制度、激励保障制度的构建,并提升执行主体的制度意识,激发执行客体的积极性,强化监督力度,优化执行环境,从而推动思政课的守正创新。

参考文献:

[1] 张帆. 略论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守正创新的实践进路 [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02): 82-87.

[2] 高丽娟. 教学方法的守正创新是高校思政课守正创新的核心 [J]. 时代报告, 2022, (02): 137-139.

[3] 黄宝成,周育国. 守正创新: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的内在力量 [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0, 34 (10): 170-176.

[4] 于东超. 守正创新: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的核心要义 [J]. 中国高等教育, 2020, (17): 33-35.

[5] 汤志华. 论高校思政课守正创新的政治性与学理性统一 [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52 (04): 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