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伤害事故防治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1
/ 4

高校学生伤害事故防治对策研究

张静[[1]],肖潇[[2]]

(西南政法大学,重庆,401120)

摘要:近年来,普通高校本专科生在校人数从2003年的1108.6万人逐年递增到2023年的4430万人,二十年时间我国普通高校在校人数翻了四倍多,快速增加的学生数量给高校的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与此同时,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率也在逐年上升。为了保障在校学生的人身安全,维护高校的安全稳定,必须进行高校学生伤害事故防治对策的研究,积极完善高校的安全防范体系、组织架构、运行机制、保障制度,这对于构建新时期和谐稳定的大学校园,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校学生;伤害事故;防治

一、高校学生伤害事故概述

(一)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定义

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规定,学生伤害事故是指在学校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或者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发生的,造成在校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3]]

(二)高校学生伤害事故主体

在高校学生伤害事故中,法律关系的主体主要是高校和学生。对于高校主体而言,《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规定,高等学校所包含的内容包括大学、各独立学院以及各类高等专科学校、以及高等职业学校和成人高校。对于学生而言,《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规定,把学生的范围规定为在上述国家或社会力量举办的大中小学中全日制在读的受教育者。

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主体,是高等学校及在其受教育的全日制在校生,换言之是在高校注册、学籍正常的全日制本专科生及研究生,不包括其他学历教育的学生、不包括非全日制学生以及在高校参加教育活动的非在籍在册学生。在高校学生伤害事故中,学生往往具有多重身份,即学生可能是最直接的受害者,也有可能是伤害事故的侵权者。因此,与高校不同的是,学生作为社会主体,是预防和处理机制最重要的考量,也是最不可控的因素之一。

(三)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类型

高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三种类型:

1.大学生自杀事故

大学生处在重要人生阶段,多种因素使得他们成为抑郁症高发人群和自杀高风险人群。大学生面临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部分大学生不得不面对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处境。而大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自我主体意识,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主要表现在对自我崇尚、自我价值、自身利益的追求。[[4]]目前严峻的社会现实也会使大学生承受沉重的心理负担,引发惨剧。其次,网络虚拟世界和不健全的家庭教育和环境对大学生成长产生巨大的影响。当学生进入大学后,学业、恋爱、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问题接踵而至。现行的教育体制和教育内容不断改革,知识更新程度不断加快,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学生普遍感到学习压力增大。另外,近几年高校扩招,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虽考进大学,但因学习基础较差、方法不妥、努力不够等导致成绩不佳。因此当他们认为自我价值得不到实现、自身压力得不到释放时,往往容易选择极端方式解决问题。

2.高校犯罪事故

近年来高校学生屡屡出现伤害杀人事故,其行为的恶劣程度令人瞠目结舌。高校学生本是国家的高等人才和父母的骄傲,但在进入高校后,因为自身个人意识独立专断,思想不够成熟,缺乏对他人的谦让和包容,致使与他人交往中产生矛盾或他人有侵犯其利益的行为时,就会引起争斗,以至于造成对他人生命和健康的侵害。例如著名的马家爵杀人案件、北京大学李小龙投毒案、复旦大学投毒案等等。此类高校犯罪事故给学校以及学生都带来了巨大的伤害,造成学生恐慌和高校秩序混乱。

3.校园体育运动事故

为了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我国绝大多数高校都设有广阔的体育活动场所和多样化的体育健身设施、器材。因学生等原因导致的体育运动伤害事故也较为突出,研究学者张厚福①等通过进行研究和分析得出,所谓的学校体育伤害事故也就是学生在进行各项体育运动活动的时候,因为意外而导致的各种人身伤害情况。[[5]]在大学生出现体育伤害事故的时候,会使得学生以及学校等各个主体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对于责任的认定问题也会涉及到方方面面,因此对于大学生体育伤害事故的类型明确也十分重要。

二、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

(一)学生因素

学生自身因素可以从主观和客观两个角度进行分析。高校学生伤害事故频发的主观原因,是由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决定的,比如性别、年龄、性格、气质、教育背景、社会地位、经济水平、处置经验以及危机应对方式等,均会对事故的发生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根据马克思主义原理,内因才是事物由量变转为质变的根本原因。主观心理原因的形成比较复杂,有原生家庭的影响,也有学生在自己成长过程中通过不断的模仿和接触,所形成的性格特征。当代大学生面临着繁重的学业、激烈的竞争、严峻的就业三大压力,这不仅要求他们必须具备突出的专业知识,更要求有良好的道德素质、过硬的心理素质和一定的创新意识。另外还有情感困惑和生活攀比等方面的压力,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对于刚刚成年的年轻人来说,是一种很大的考验,一旦缓解不畅就极有可能成为伤害事故爆发的重要原因。当面对压力或挫折时,他们无法寻得恰当的方法来消除压力和挫败感,就会产生心理问题,长期的累积会使心理问题如滚雪球般越来越严重,当达到一定的程度再遭到外界的刺激时,会急剧恶化,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消化能力,极易产生冲突,演变为人身伤害事故。此外,大学生的民主意识和自主意识普遍较强,他们关心社会发展,注重社会的进步和提高,喜欢参与政治时事和热点问题的讨论。另一方面,由于生活阅历有限,社会实践能力不强,使得他们在谈论、评价、思考社会问题时,又通常带有理想主义色彩,不能切合实际,容易出现片面和过激的行为。此外,家庭环境因素影响也较大,其体现在成长环境对于学生人格和品行的塑造。很多家长之间盲目攀比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艺术成就,甚至以此来为自己涨面子,从而忽视了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教育,导致孩子成年后出现各种各样的性格缺陷。长此以往,便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严重的会导致价值观破碎从而往不可控制的方向发展。

(二)高校因素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推进和学校改革的不断深入,办学多元化、后勤社会化、信息网络化、生活多样化是当今时代学生比较喜欢的模式。而这些要求与高校自身的教学模式、管理模式、生活设施、娱乐条件形成了矛盾。现在的学生又普遍比较任性娇纵,矛盾化解稍有处理不慎,就有可能引发事端造成学生伤害事故。目前国内很多高校尤其是老校区的交通问题普遍严重,道路相对狭窄与车辆、行人的激增矛盾突出;很多老的学生宿舍里消防设施不到位;学生住宿、生活条件差,用水用电需要另外支出高额费用等等。此外,高校周边各方面环境问题逐渐成为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发生的重要“源头”之一。部分高校周边商家林立,餐饮、酒店、网吧居多,有的为了吸引客源,延长营业时间甚至通宵营业,造成学生晚归或者不归,对学校的宿舍管理、日常行为管理工作造成了及大地冲击,极大地增加了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发生的概率,更有甚者以黄、赌、毒的方式诱引学生走上歧途。 [[6]]

(三)社会因素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演进,全球多样的文化不断的进行交流和融合,多元文化的碰撞对当代大学生最直接的影响便是多元价值观的确立。网络已经成为当前大学生身边必不可缺的一种事物。大学生除了日常用电脑上网以外,手机、平板电脑的迅速发展更是实现了随时随地上网的可能。当代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一直以应试为主学习各种文化知识,尚未形成完整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在面对网络上的多重不同的价值观和行为时,缺乏必要的甄别能力。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个人主义盛行,利己主义使得部分大学生不能正确看待竞争和得失,适时调节自我,做出不理智的行为。[[7]]

三、建立和完善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预防、应对和善后体系

高校学生伤害事故防治是重中之重,高校面临的社会环境越来越复杂,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也是经历了由量的积累到质的爆发过程,学生在高校学习生活的过程中,人身安全是重中之重,高校必须保障教育活动正常运行,保障学生的安全。

健全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防范机制、预警机制一直是高校的重中之重,但处置机制便稍显逊色。多数高校没有建立一套标准化的危机处置机制和应对体系,高校都是在事发后建立临时机构予以处理,在应对上缺乏经验,或存在息事宁人、花钱自了的消极解决策略。故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处置不当的案例日趋增多,引发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高校伤害事故的预防和处理需有相关标准和体系的支持,其应建立健全“三大体系”:即完备有效的预防体系、切实可行的应对体系和公平合理的善后体系。

(一)完备有效的预防体系

1.高校应指定专门的部门负责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预防和处置

对于学生伤害事故,高校应指定专门的部门负责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预防、应对和处置,建立一套完整的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流程。首先,高校应该建立一个学生伤害事故的处置领导部门,由校领导、校医院、保卫、学生工作部门等相关单位负责人组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置领导小组,确保一旦发生意外事故,高校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领导,并有序的进行事故处理,及时减少损失,避免事态严重化,形成有序领导的工作机制。其次,高校应该建立一个学生伤害事故的专门处置部门,由校领导、心理专家、医护人员、保卫、学生工作部门等人员组成固定小组,确保发生学生意外事故时,专门处置部门在领导部门的安排下,及时处理意外事故,形成快速反应的工作机制,给高校、学生、家长一个满意的处理方式和结果。

2.建立和完善保险机制,鼓励学生购买各类意外伤害类保险

高校应建立和完善保险机制,积极为大学生伤害事故投保,鼓励大学生自己参保,转移伤害事故发生后的风险负担。首先,高校应当考察多项伤害类保险,选择一项全面的伤害事故类保险,同时开展各类意外伤害类保险的宣传讲解,鼓励大学生自行购买商业意外伤害类保险;其次,要加强大学生医保宣传,提高大学生医保参保率,降低损失,转移风险负担,全方面建立和完善保险机制。

3.健全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预警机制

通过家、校、社会横向联合以及年级、班级、寝室网格化管理,及时发现可能的危机苗头并及时上报专门的部门,建立健全学生伤害事故的预警机制。高校要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测评对心理问题学生予以特别关注,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制定切实可行的心理治疗方案,帮助其疏导负面情绪,排解压力;对没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也应当适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升其心理调适、承受压力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帮助他们获得更为健全的人格。

4.重点节点的预防

高校事故的高发期一般是在大一入校、节假日离校返校、大四求职等重点时间节点,在高发期时要及时向寝室网格化管理组织反馈情况时,有针对地采取预防和应对措施,提升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自我保护能力。同时要加强高校安全类活动的宣传,提高应急求生演练活动的频率。

(二)切实可行的应对体系

高校宣传部门、学生管理部门要采取措施切实加强校园网络媒体阵地的日常建设和管理,努力打造责任明晰、分工明确、覆盖广泛、更新及时、回应迅速的新媒体平台,及时有效地掌握舆情动态,唯有如此,在发生重大学生伤害事故时,学校才能更有效发声,学生才能更及时掌握准确信息,不至于谣言四起、以讹传讹。

[[8]]同时,在学生伤害事故发生时,在面对新媒体时必须要把握一些基本原则,如积极主动、关爱学生、同情家长、客观真实、注重交流、避免引起误解恐慌等,在配合警方要求的前提下,持续发布案件的处理情况,及时回应社会关注、发布准确信息、纠正不实信息,将谣言扼杀在萌芽阶段。在事故处置中,高校决不能隐瞒实情,从而招来社会的质疑、诘责甚至是谩骂;面对受害学生及其家属的情绪发泄行为时不能采取强制手段压制,从而引发更加激烈的对抗甚至是群体性事件;对外发布学生伤害事故信息时必须顾及受害学生及其家属的感受,措辞生硬冷漠或企图混淆视听,让社会感觉高校有规避责任之嫌疑,从而引发社会舆论的指责或批判等等。[[9]]

(三)公平合理的善后体系

高校处理学生伤害事故,做到公平合理、维护当事各方合法权益是对学生和社会的根本保证。由于学生伤害事故的处理涉及当事各方的切身利益,公平合理是保护当事各方合法权益,减少争议和纠纷的基础。因此,学生伤害事故责任的认定必须遵循公平合理的原则,同时要坚持人文关怀和人道主义,对受伤害的学生要从生活和思想上给予关心和照顾,对于学生的家长也要给予安慰,配备专业的心理人员,加强对有关人员的心理辅导,防止其他衍生伤害事故的发生。在处理学生伤害事故时,要启动专门的伤害事故处理部门,展开协商谈判,明确责任,依妥善处理善后工作。其中最关键是需要明确在认定事故责任时的归责原则,无论是调解、协商,还是诉讼,都要做到有理有据,过错与责任相一致,靠证据来证明,靠事实来说话,靠法律下结论,要坚持依法处理原则。依法处理是当今社会处理一切事务必须遵守的原则,也是做到公平合理,维护当事人各方合法权益的根本保证。一旦通过协商或是诉讼,明确学校责任,确定赔偿数额,高校就应当及时支付赔偿款项,如果学校无责任,学校也可以在自己能够承受的范围内给予学生或学生家长一定的经济补偿[[10]]。作为高校,绝对不能推卸责任,要做到公平合理的善后,逐渐建立完善的善后体系,争取高校对学生伤害事故的处理能够使各方当事人满意,维护高校的良好秩序,让家长和社会放心。

五、结语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推进和学校改革的不断深入,办学多元化、后勤社会化、信息网络化、生活多样化是当今时代学生比较喜欢的模式。但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较弱,存在社会认知浅薄和心理承受能力弱的问题。近年来,多元文化在网络媒体的碰撞、高校行政管理和安全教育不到位、家庭教育责任的缺位和缺乏学生保险保障措施,致使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发生率逐年上升,为了维护高校的稳定,避免伤害事故给受害学生及其家庭带来了巨大的不幸和痛苦,维护高校正常的教育和管理活动。我们构建“横向综合防治-纵向深入防治-高发期应对-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测评”的预防教育体系,这是一种全链条、立体式的对策方案。

参考文献:

[1]劳凯生.中国教育法制评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2.

[2]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Z].2002.6.25.

[3]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Z].2002.6.25.

[4]龚雪娇.高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类型及责任认定问题.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6.9.

[5]黄思.大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的公共政策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8.

[6]王芹.80,90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J].科教文汇,2009,(1):86.

[7]张厚福,张新生,张福田.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法律责任探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35(1):28-30.

[8]黄思.大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的公共政策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8.

[9]黄思.大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的公共政策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8.

[10]王沛,陈少平.国外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处理经验与借鉴———以美国、英国和日本为例.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0.

[11]王丹.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防范策略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9):24.

[12]靳贤胜.河南省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应对策略研究.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12.

[13]靳贤胜.河南省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应对策略研究.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12.

[14]李进付.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处置中的情理困境及对策.现代教育科学,2017.01.

[15]李菁.高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的法律思考[D].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2008: 35-42.

 


[[1]]本文系西南政法大学2022年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研项目《高校学生伤害事故防治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22-XZSZ08)》研究成果。

[[2]]作者简介: 张静( 1987 - ) ,女,四川广安人,西南政法大学本科生辅导员,研究方向: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肖潇( 1998 - ) ,女,重庆彭水人,西南政法大学法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法学理论、思想政治教育。

[[3]]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Z].2002.6.25.

[[4]]王芹.80,90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J].科教文汇,2009,(1):86.

[[5]]张厚福,张新生,张福田.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法律责任探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35(1):28-30.

[[6]]黄思.大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的公共政策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8.

[[7]]黄思.大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的公共政策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8.

[[8]]靳贤胜.河南省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应对策略研究.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12.

[[9]] 李进付.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处置中的情理困境及对策.现代教育科学,2017.01.

[[10]]李菁.高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的法律思考[D].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2008: 3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