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行业小型水厂前景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1
/ 1

供水行业小型水厂前景的思考

于小敏

 荣成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荣成自来水分公司    26430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的不断增长,供水行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供水行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然而,随着水资源日益紧缺和水质问题频发,供水行业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建设年代较早的小型水厂前景就更不乐观。

(一)水质标准不断提升,水厂的应变能力在不断缩小

始建于八九十年代的水厂,大部分供水能力在5万吨/天以下,而且一般都只具备最基本的水处理系统,也就是絮凝沉淀、过滤、消毒。同时那时候出厂水的水质标准执行的是GB5749-1985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检测项目只有35项,且出厂水的浑浊度要求<3度即可(特殊情况不超过5度),总大肠菌群<3个/L;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版检测项目达到了106项,出厂水的浑浊度要求提高到了<1度,总大肠菌群是不得检出。同时常规指标除放射性指标外其他三项指标都增加了检测项目,还增加了饮用水中消毒剂常规指标及要求和水质非常规指标及限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22版虽然检测项降为97项,但对浑浊度、硝酸盐、高锰酸盐指数做了更高的要求,不再有特殊情况下的限制,只是适当放宽。

作为中国水务的下属分公司,2018年中国水务制订的《净水厂运行管理指导标准》中出厂水水质要求浑浊度要达到≤0.8NTU,同时对每个工艺环节的浊度都做出了要求。2022年中国水务对水厂的运行管理标准又作了修订,对一些检测项目提出了新的要求,把出厂水的浊度降低到了≤0.6NTU,氯酸盐的含量从原来的国标≤0.7mg/L,降低到了≤0.3mg/L,这对一些老旧的水厂来说,很难实现。一方面,为了保证出厂水的水质能够达到要求,在不改变工艺处理的情况下水厂只能通过降低出水量来控制水质达标。一旦出水厂量变大,水质就可能超出标准要求,所以导致了水厂的出厂水量现在远小于设计规模。另一方面,由于出厂水量的减少,一旦管道出现爆裂或者某些大用水户集中大量进水,水厂的供水量就满足不了需求,出现水池水位迅速下降,水厂补给不足,管网供水压力偏低的情况,这对水厂来说也是很大的难题。

(二)水资源短缺和水质的变化,造成水厂的应变能力差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用水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而水资源的供给却受到自然条件和环境因素的制约。

荣成水务下设的水厂,受地理条件决定,基本上都是依水库而建,水源水唯一。2016-2018年大旱,水库水基本见底,取水口处已无法取水。为了保证正常供水,在水库临时搭建二级扬泵站,从水库的更深处向取水口处扬水。但由于水位限制,水厂处理水量明显减少。为了保证水量供给,又临时建设了沽河、纸坊一体化应急水厂,设计水处理能力是2万方/天,但实际供水能力受水源制约也就在1万方/天左右。

季节性锰超标现在已成为很多水库的一个特点,给我们这些以水库为原水的水厂带来了较大的安全生产经营风险。通过近几年对水库水质的监测发现,每年6月底至10月份水库都不同程度的存在锰超标问题,给水厂的处理带来很大的风险。增加预处理和深度处理工艺对已经运行的水厂来说受厂区大小、工艺管道的限制需要有很大的投资,或者说很难实现。

(三)标准要求越来越高,设备、人员配备再投入与效益不成正比

由于水厂设备落后,大部分操作都需要人工,所以水厂加上泵站都需要四班人员运行,8+8模式是水厂最基本的人员配备。这与水厂一天两万吨的供水量相比,明显人员过盛。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质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不仅仅是以前的只要水清就可以,现在对水的口感、硬度、甚至成份都有质疑。

从2018年中国水务就着手对供水企业进行标准化建设,对净水厂从水质、净水工艺、设备管理、自动化和信息化、基础管理、安全生产、环境优美等七大方面对水厂作出了规范要求,对制水过程的每一项都进行了详细的要求和规定。要实现这些功能,就要进行相应的技术改造。对于目前这些小型的水厂来说,一是改造会很困难,投资很大,水厂现行的加药、排污、泵的开启都是靠人工操作,设备本身不具备远程控制功能,要实现自动控制所有设备就要全部进行更换;二是运行人员的水平偏低,一时难以适应。

2021年中国水务还专门对净水厂的供水水质发布了《供水水质检测管理指导标准》,对水厂的化验室建设、检测能力、检测项目和频次以及监测设备的配备又做了详细的规定。这就要求水厂不仅要投入化验设备,还要增加化验人员。水厂的岗位人员配备又要相应增加。同时,在线仪表设备的增加,还要具备有专业知识的队伍来进行维护。这些都无形之中增加了水厂的运行成本。

综上所述,目前的这些小型水厂会面临越来越尴尬的境遇,到底是继续投资进行改造,还是重新建设功能齐全,自动化程度高的水厂,需要我们深入研究,以更好地推动供水行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