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工程技术在农村土地生态整治中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1
/ 2

土地工程技术在农村土地生态整治中的应用研究

周兴   

湖南融辉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湖南省长沙市 410006

摘要:我国人口众多,相对耕地面积较少,因此,农村土地的健康发展关乎整个国家的人民粮食安全。而改善农村土地的生态环境可以对农业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符合现代化农业生产理念。在未来的农村农业发展中,要有效结合生态学和土地修复的理念,不断探索科学型修复手段,持续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维护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时代在发展,当前应该用科学化、现代化的理念看待农村土地生态的治理,充分结合先进发展理念,应用现代新技术于农村土地的生态修复。

关键词:土地工程技术;农村土地;生态整治;应用研究

1农村土地生态整治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由于对土地的不科学开发和利用,导致农村土地资源不断减少,例如工厂建设、旅游资源的开发,虽然从短期来看,引入第二三产业可以快速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但是从长远来看,损坏了农村地土地生态,甚至对当地的其他农业用地也造成了严重的生态污染,土地质量问题不断出现,因此需要一种科学化的、系统化的土地工程技术对农村土地生态进行科学治理。土地工程技术是目前提升农业生产力、维护农业生态安全,保障农业可持续繁荣发展的重要依托,随着近些年农村土地生态越来越受到重视,土地整治对于生态环境的积极作用也得到了人们的关注。农村居民也逐渐转变自己的观念,认识到了生态修复的重要性,不断的意识到如果生态环境不能得到有效恢复,在错误的生产生活模式下不断恶化,一旦超过土地的承载极限,必将对当地的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关乎整个国家国民的粮食安全,土地生态安全是农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前提,但是农村土地资源在以往追求经济高速发展、追求城镇化的过程中不断被消耗和占用,造成我国农业生态破坏严重,农业生产质量也随之下降。对此,我们需要正视这一问题,认真落实农村土地的生态治理工作,结合目前先进的土地工程技术,创造优良的农村农业生产生活环境,加大农村土地生态整治力度,做到基本农田范围不减少,有利于发展高标准的基本农田建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更好地促进农村土地生态的良性发展。

2农村土地整治项目中存在的不足

2.1土地规划不合理,扰乱农村生态环境

农村土地规划问题是一个长期存在且值得关注的问题。首先,住宅用地管理不规范是一个重要问题。在农村地区,存在着扩建设施和将房屋建在耕地中间的现象。这种现象不仅造成农村用地的混乱,还给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此外,土地的利用方式也存在较大差异,一些农村的规划建设不合理。其次,基础设施建设用地过多或侵占耕地的情况较为常见。为了满足农村发展的需求,一些地方政府过度推动基础设施的建设,导致农田被大量占用。这不仅使得耕地面积减少,也对农村的生态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

2.2农田建设混凝土化,破坏农村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随着农田水渠建设中混凝土使用的增加,农田道路的硬化成为一种常见的做法。然而,这种做法却对农村生态平衡造成了严重的破坏。首先,农田混凝土化导致了农田水循环能力的下降。大量的混凝土覆盖导致水无法充分渗透到土壤中,部分农田出现了严重的积水问题。其次,农田混凝土化破坏了农田道路沟渠中的植物多样性。原本生长在沟渠中的植物如蒲公英、车前草和婆婆丁等,在混凝土的覆盖下失去了生存环境。这些植物不仅能够保护土壤,还能吸收水分并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因此,植物的丧失对农田生态系统造成了重大影响。最后,农田混凝土化违背了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的初心。农村土地整治旨在提高农田的产能,并促进农民的生活质量。然而,过度使用混凝土和硬化农田道路的做法却破坏了生态平衡,反而给农民带来了更多的负担。

3土地工程技术在农村土地生态整治中的应用

3.1提升耕地保护效率

由于我国目前的农村土地运行状态在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农业生产效率以及利润率等领域都还有许多不足,目前我国农村土地资源出现了土壤板结、酸化严重、养分失衡等问题,土地质量下降,耕地流失严重,对土地重用轻养,难以实现科学种田,土壤环境状况不容乐观,农业生产成本代价偏高,因此,出现了农产品竞争力不强,引发农业发展不可持续等趋势,急需开展农村土地整治来缓解这些问题。以此,维护农业生产的稳固和发展成为农村土地整治中的重点。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农村土地整治时,要提升耕地保护效率,保证耕地数量、守护耕地质量,为国家坚守农业和粮食的安全底线。首先,要在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上,大力改造生产效率低的农田,将零散化的耕地集中化管理,全面提升耕地质量,促进生产效率提升。其次,要深入挖掘土地资源,科学开展耕地后备资源储备,例如在科学论证后,对废弃或空置的村居民舍进行复垦,修复宜耕的废弃工业土地资源,多措并举增加耕地面积。最后,将耕地在集中连片管理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规划和科学安排,推行“稻—菜、稻—油、稻—绿”轮耕轮作的方式,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保障耕地利用率,提升粮食生产力。例如,江苏省宜兴市新庄街道就在2021至2022年间,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方式,实施农田连片整治,建设了总面积14838亩,耕地面积11137亩的区域,提高了耕地保护能力,增强了农业生产效率,彰显了新时代农村土地整治的效果。

3.2土壤生态修复技术

土壤生态修复技术是一种重建土壤原有结构的技术,大致包括以下两种方法:土地平整和土地改良。土地平整是建设用地再调整项目的主要内容,能有效平整凸起区域,方便后续工作,土壤平整技术经常被使用,特别是在山区和丘陵地区。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农田占用面积不断增加,山坡地土壤平整工程可以有效利用沟壑、山地等难以耕种的地区,将其开垦为农业用地,适度的增加当地耕地面积。土地整备工作不仅仅是填平低洼地带,在土地整备之前必须进行详细的设计和计算,以确定适合项目区地形和自然条件的最佳土地整备方案。整备的目的是增加当地的农田面积,因此需要有较为肥沃的土壤作为上层的回填土壤,如果当地无法获取有质土壤,有必要从其它地区转移或是购买优质土壤。回填的土壤易水土流失,因此,在回填完毕后需要进行必要的水土保护措施,以维持后续土壤生态稳定。

在农村土地整治的实际过程中,土壤整治有两个方面:一是为今后的建筑施工改造无机地面,二是为农业生产或生产区改造有机土壤。根据土地用途,制定相应的土壤政治方案,选取符合生态标准的土壤改造材料,以实现该片区域的有机或无机改造。由于传统农业生产活动中,会大量的、过度的使用化肥及农药等,造成土壤中的重金属超标,形成重金属污染,对于当地的农产品安全形成威胁,也有害于当地的生态环境,因此对于农村土地的治理,需要更加注重从生物多样性、理化特性等方面对土壤进行动态调整,提高土壤的整体生产力和生产能力。例如可以通过对该区域的土地进行土壤复合、置换、改良等手段,使其更加有利于农业生产活动的开展,改善农耕土地的化学组分和物理结构,增加其生态多样性和稳定性,更好的满足当地的生产生活需要。通过有效处理土壤中的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可以达到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的目的。清除土壤表面的任何废物和被污染的土壤,并以新的土壤层替代,这一过程可以有效地缓解土壤污染加剧的局面。根据土壤使用的不同方式,通过施用额外的有机肥料和种植各种促进重金属吸收的植物,也可以实现土壤层中重金属和污染物的有效替代和吸收。在酸性或碱性较强的土壤中,可以增施碱性和酸性无机盐,有效改善土壤的酸碱度,使其更适合作物生长。

4结论

农村土地的生态整治是一项复杂的,需要从长远角度进行考虑的一种生产活动,而能够统筹兼顾生产发展及生态安全的技术手段则是土地工程技术,针对不同土地环境下所面临的问题,可以灵活采取措施,通过一系列生态修复技术措施的应用降低,甚至消除农村土地开发过程中造成的不利影响。土地工程技术的应用主要有传统土地修复、矿区土地复垦和污染土地修复三个方面。现阶段我国农村土地的发展必须充分融入生态保护的理念,实现农村土地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发艳,杨琪,潘明伟.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以都匀市为例[J].农村实用技术,2023,1:127-128.

[2]冯宝平,任亚荣,姚春华,等.生态型土地整治工程技术研究进展[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22,53(09):90-98.

[3]王智远,李晓华,吴馨璨等.全生命周期下农村土地整治碳核算及低碳整治策略[J].乡村科技,2023,14(17):125-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