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急诊创伤骨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1
/ 2

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急诊创伤骨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蒙倩  袁美娅(通讯作者)

重庆市巴南区第二人民医院 重庆 400054

摘要:目的:观察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急诊创伤骨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6月至20216月该院收治的96例急诊创伤骨科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疼痛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负性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护理后,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DSSA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可减轻急诊创伤骨科患者疼痛程度和负性情绪,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关键词:疼痛护理管理模式;急诊创伤;骨科

引言

伴随社会发展,意外事故的发生率也不断增高。创伤骨科患者因急性缺血、感染及手术创伤等原因而出现剧烈疼痛,激发疼痛信号会导致患者的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引起心率的升高和血压的升高。疼痛会加剧患者的紧张和焦虑,使得整个治疗过程变得更加困难。因此,及时、有效地管理疼痛,不仅是缓解患者身体不适的问题,更是提高患者整体治疗响应和康复效果的重要一环。疼痛护理管理模式通过规范化疼痛管理流程,可缓解患者疼痛,提高舒适度,有助于提高护理效果。本文主要分析疼痛护理管理在急诊创伤骨科患者中的应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96例急诊创伤骨科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25~561岁,平均(39.15±5.02)岁。观察组男29例,女19例;年龄22~60岁,平均(39.89±5.11)岁。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需要患者生命体征做好监测工作,观察伤口渗血、渗液情况,协助患者翻身;注意补充营养、水分;了解患者心理变化并给予其简单心理疏导;必要时给予药物镇痛。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疼痛护理管理模式。

a.疼痛护理: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给予不同的镇痛方法:如遵医嘱给予阿片类药物镇痛、环氧化酶抑制剂镇痛、分散注意力镇痛等。指导患者将左右轴线作为翻身标线,避免误压手术切口。b.心理护理: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并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减少负面情绪影响患者,进而有效提升患者的心理健康c.切口护理:密切观察患者切口状况,避免压迫切口产生疼痛,并保持切口干燥、清洁,加快切口愈合。d.饮食指导:患者术后6h排气后可先食用流质食物,肠道功能完全恢复后可进食普食,食材首先选用高蛋白、易吸收的食物,可以确保机体能够快速康复。e.锻炼指导:加强患者的锻炼知道,在引流管拔除以后,可以指导患者进行床上康复训练,常见训练方法为抬腿、肱四头肌训练、股四头肌等;患者阶段性康复后,指导家属陪同患者进行佩戴支具下床。③出院指导:出院当天告知患者出院注意事项,说明术后康复训练的重要性,指导患者保持饮食营养,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护理前和护理1周后疼痛程度评分。采用VAS评估[5],总分10分,分值越高表示疼痛越剧烈。(2)比较两组护理前和护理1周后负性情绪评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两个量表均包括20个条目,各条目1~4分,标准分100分,SAS评分>50分表示存在焦虑,SDS评分>53分表示存在抑郁,分值越高表示抑郁、焦虑情绪越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𝑥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前后VAS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组别

VAS评分

t值

P值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n=48)

6.91±2.12

2.56±0.83

13.238

0.000

对照组(n=48)

7.08±2.03

4.68±1.26

6.959

0.000

t值

0.401

9.735

P值

0.689

0.000

2.2两组护理前后负性情绪评分比较

护理后,两组SDS、SA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两组护理前后负性情绪评分比较(分,±s)

组别

SDS评分

SAS评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n=48)

60.31±1.01

43.21±1.01*

62.31±1.33

45.31±1.01*

对照组(n=48)

60.32±1.02

52.31±1.33*

62.33±1.32

50.61±1.31*

t值

0.048

37.752

0.074

22.198

P值

0.962

0.000

0.941

0.000

注:与护理前比较,*P<0.05

3讨论

急诊创伤骨科患者术后常常伴随着不同程度的疼痛感,这一症状会给患者的身体带来巨大的不适,更可能引发负面情绪,进而影响其心理健康,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严重妨碍患者的康复进程。常规护理能够有效的促进患者康复,但对于缓解疼痛方面并不理想。而疼痛护理管理模式通过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可展开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通过个体化的疼痛评估,采用合适的药物治疗、心理支持等综合干预手段,不仅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感,还有助于降低负面情绪,最终促进患者更快更健康地康复,综合关注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提供全面的疼痛管理和康复支持,让患者更好的实施康复治疗,使其具有良好的治疗环境。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VAS、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疼痛护理管理中的心理、环境护理可减轻患者的负性情绪,使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操作;体位调整可保证血流顺畅,避免患肢肿胀,进而减轻疼痛。物理护理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松弛局部肌肉,使身体处于放松状态,有效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且个性化药物镇痛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提高睡眠质量。播放舒缓音乐、视频等方式可转移患者疼痛注意力,使其身心愉悦、放松,且良好的外界环境可有效缓解患者精神压力,促使患者进入深度睡眠状态,有助于患者康复。

综上所述,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可减轻急诊创伤骨科患者疼痛程度和负性情绪,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参考文献:

[1]花妮.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创伤骨科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20):147+164.

[2]刘燕.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创伤骨科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1):5-6.

[3]原巧玲,殷利晓,乔永平.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创伤骨科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7):290-291.

[4]翁静.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创伤骨科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观察[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9,36(01):33-34.

[5]唐睿瑞.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创伤骨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8,25(01):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