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与MRI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比较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8
/ 2

CT与MRI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比较分析

陶红

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安徽,芜湖,241000

摘要:目的:分析CT与MRI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4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分别进行CT与MRI检查,分析临床诊断的效果。结果:MRI诊断准确率高于CT且误诊率低于CT,P>0.05;在肿瘤直径5cm方面,CT检查内部结构和周围特征高于MRI,P<0.05。结论:在周围型肺癌患者的诊断中给予CT与MRI检查的效果理想,准确率较高,临床误诊率较低,CT检查在肿瘤直径5cm的内部结构和周围特征较为明显,为临床诊断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关键词:CT;MRI;周围型肺癌;诊断

周围型肺癌是身体肺叶外围,距离主支气管较远的肺癌,在其发展初期不具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常常发展到晚期的时候才被发现,导致临床上的死亡率较高[1-2]。因此,为了提高周围型肺癌患者的生存率,需要给予有效的措施进行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而在临床诊断中影像学检查的作用至关重要,有助于实现对周围型肺癌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在此基础之上,我院收治的4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分析应用CT与MRI的临床效果和价值,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4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年龄28~75岁(56.25±7.32)岁,男32例、女8例。

1.2方法

CT检查:仪器是用64排GE Optima CT660,仰卧位,叮嘱患者深呼吸后需要进行屏气,对患者的肺尖至肺底进行扫描,给予患者100ml的碘海醇,医务人员使用高压注射器对其完成静脉推注,在30秒后进行增强扫描。

MRI检查:仪器GE Signa HDXT 1.5机,叮嘱患者要平静呼吸,给予患者常规序列平扫,然后叮嘱其屏气,然后进行快速序列的图像扫描,然后给予横断面、冠状位、斜位以及矢状位等扫描。

1.3观察指标

(1)医务人员统计CT和MRI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结果,对比分析差异。

(2)医务人员统计CT和MRI的肿瘤周围特征的影像学检查,包括毛刺征、棘状突起、空泡征、分叶征、血管集束征、细支气管充气征等,对比分析差异。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利用软件SPSS25.0处理,计量、计数资料用±s、(n,%)表示,差异性对应t、2检验;依据:P<0.05有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CT和MRI的诊断结果

MRI诊断准确率高于CT且误诊率低于CT,P>0.05,详见表1。

表1比较CT和MRI的诊断结果(n,%)

组别

n

准确率

误诊率

MRI

40

37(92.50)

3(7.50)

CT

40

36(90.00)

4(10.00)

2

/

0.157

P值

/

0.692

2.2比较肿瘤周围特征的影像学检查结果

在肿瘤直径5cm方面,CT检查内部结构和周围特征高于MRI,P<0.05,详见表2。

表2比较肿瘤周围特征的影像学检查结果(n,%)

组别

肿瘤直径5cm

2

P值

肿瘤直径5cm

2

P值

CT

MRI

CT

MRI

毛刺征

19(47.50)

9(22.50)

5.495

0.019

25(62.50)

22(55.00)

0.464

0.496

棘状突起

18(45.00)

9(22.50)

4.528

0.033

26(65.00)

24(60.00)

0.213

0.644

空泡征

15(37.50)

6(15.00)

5.230

0.022

26(65.00)

23(57.50)

0.474

0.491

分叶征

22(55.00)

13(32.50)

4.114

0.043

26(65.00)

24(60.00)

0.213

0.644

血管集束征

14(35.00)

4(10.00)

7.168

0.007

23(57.50)

20(50.00)

0.302

0.582

细支气管充气征

12(30.00)

4(10.00)

5.000

0.025

24(60.00)

22(55.00)

0.205

0.651

3讨论

多层螺旋CT是临床上常用的高级的医疗影像技术之一,其在临床上诊断周围型肺癌患者之中的作用至关重要[3]。多层螺旋CT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非常高的关于患者肺部的图像分辨率,可以检测肺部的非常小的病灶,尤其对早期诊断肺癌非常重要。多层螺旋CT具有较高的对比度,可以清晰显示患者肺部的肿瘤位置、大小、形态和密度等情况,有利于医生对肿瘤与周围组织和结构的关系进行密切的观察。多层螺旋CT可以在几秒钟内完成对患者肺部的全肺扫描,减少了呼吸运动导致图像模糊风险,为患者实行高质量的扫描。此外,医务人员给予患者动态增强CT扫描,医生可以对患者肺部的肿瘤的血流动态和血管分布进行详细的观察,有利于医生及时评判肿瘤的性质。同时,随着临床设备的不断发展,多层螺旋CT具有强大影像处理能力,医生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患者肿瘤情况,有利于确定肿瘤和周围结构的关系[4]

磁共振成像(MRI)是临床上常用的无创检查技术之一,主要使用磁场和射频脉冲对患者体内情况进行检查

[5]。MRI技术具备更高磁场强度,具有更好的信噪比和分辨率,可以为医生提供良好的肺部成像质量。MRI技术具有回波平面成像、快速梯度回波等序列,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收集相应的数据,最大程度上减少运动导致的伪影风险。MRI技术对软组织对比度相比于CT而言更加优秀,有利于医生区分患者肺部的实性病变属于良性还是恶性,提供肿瘤和周围其他组织的关系。但是,因为肺部组织之中空气占据大部分,肺实质的质子密度较低,导致MRI产生信号弱。同时,人体肺内存在着大量的气-液情况,导致局部磁场出现不均匀的情况,会严重影响MRI信号均匀性和强度,导致成像质量降低[6]

本研究结果显示,MRI诊断准确率高于CT且误诊率低于CT,P>0.05;在肿瘤直径5cm方面,CT检查内部结构和周围特征高于MRI,P<0.05。究其原因,MRI检查在对软组织的对比度方面优于CT检查,可以区分肿瘤和周围正常组织的界限。MRI技术可以形成灌注成像和弥散加权成像等功能成像,有利于医生获取有关肿瘤生理的额外信息。在肿瘤直径5cm方面,CT检查高于MRI检查的主要原因是,CT可以对患者进行增强扫描,其对肿瘤进行检查时,可以为医生提供更清晰的肺部结构和血管模式,有利于医生对肿瘤的侵犯程度和分期的评估。因此,CT和MRI检查在临床上诊断中各有优势,并且在临床诊断之中,二者往往存在一定互补性。

综上所述,在周围型肺癌患者的诊断中给予CT与MRI检查的效果理想,准确率较高,临床误诊率较低,CT检查在肿瘤直径5cm的内部结构和周围特征较为明显,为临床诊断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杨继义.探讨周围型小肺癌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效果[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7):133-134.

[2]王坤,郭向东,袁张强.CT与MRI对周围型肺癌诊断的比较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23):3921-3923.

[3]关太平,张强.纵隔型肺癌CT及MRI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效果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3,29(12):89-91.

[4]王学松,刘翰林.周围型肺癌的CT和MRI表现特点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21,19(8):60-62.

[5]苏顺英,张日恒,郑乐,等.探讨CT与MRI在周围型肺癌中的临床诊断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7):118-119.

[6]李新胜,贾红卫.纵隔型肺癌CT及MRI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20,18(1):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