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施工管线迁改与保护全过程管理研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8
/ 3

地铁施工管线迁改与保护全过程管理研讨

廖荡

中铁一局集团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   江苏 无锡   214000

摘要:随着城市地铁建设的快速推进,地铁施工中的管线迁改与保护问题日益突出。本文在分析近年来管线破损事件的统计数据及负面影响的基础上,聚焦探讨了在复杂的项目环境下,施工单位如何发挥关键作用,以及通过什么具体举措实现管线零破损。这为管线保护的全过程管理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使施工单位在复杂工程项目中更好地发挥应有作用,共同推进项目建设。

关键词:地铁施工;管线迁改;全过程管理;城市基础设施

引言:地铁施工对城市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凸显,但其中管线迁改与保护的问题也日渐突出。在错综复杂的项目关系和风险因素影响下,管线零破损面临诸多挑战。因此,有必要聚焦探讨地铁施工土建单位在其中应该发挥的关键作用,以及通过什么具体举措落实零破损的目标。这不仅强化了全过程管理的监管,也使施工单位在复杂环境中更好地承担责任并发挥应有作为。

一、国内地铁施工中的管线迁改与保护现状

1.庞大的管理体系和责任方

在国内地铁施工项目中,管线迁改与保护涉及的管理体系极为庞大且复杂,包括多个责任方的协调与合作。这些责任方通常包括地铁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各管线产权单位、城市规划部门、基础设施维护单位、政府相关部门及第三方监督机构等。每一个环节和部门都承担着特定的职责。

2.破损对社会面的巨大影响

地铁施工中管线的破损对社会的影响是深远的。首先,管线的意外破损可能导致严重的公共服务中断,例如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的暂时失效,这不仅影响市民的日常生活,也可能对公共安全造成威胁。例如,供水管线的破裂可能导致大面积停水,影响居民的生活和卫生;电力线路的损坏可能导致大规模停电,影响正常的商业和生产活动。其次,管线破损还可能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2]。例如,污水管线的破损可能导致污水泄漏,污染土壤和水源。此外,管线破损还可能引发安全事故,如燃气管线的泄漏可能导致火灾或爆炸事故。

3.复杂的社会认知和周边环境

地铁施工中管线迁改与保护的工作在复杂的社会认知和周边环境中进行。首先,公众对于地铁施工及其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影响具有不同的看法和态度。一方面,市民对于地铁建设带来的便利和城市发展持积极态度,另一方面,施工期间的不便、噪音、尘埃等问题又可能引起公众的不满和抗议[3]。此外,地铁施工通常在城市中心或人口密集区进行,施工地点周围可能有居民区、商业区、学校、医院等重要设施,这些环境因素增加了施工的难度和复杂性。施工需要考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尽量减少对居民日常生活和周边商业活动的干扰。这就要求施工方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措施,如设置隔音屏障、合理安排施工时间等,以减轻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二、管线破损的严重性分析

1.近十年管线破损统计

近年来,随着城市地铁建设高峰的到来,地铁施工过程中管线破损事件时有发生,如表1。根据统计,2013年至2022年这十年间,不完全统计管线破损事件300余起。这些破损事件主要发生在燃气管线、给水管线、电力管线、通讯管线等市政基础设施管线。造成破损的原因则集中在施工挖掘碰撞、动态压实失控、管桩处置不当等施工操作失误上。这些管线破损事件不仅危害了施工安全,也对城市运转和公共服务产生了负面影响。如2013年多起燃气管破损导致城市燃气中断,2018年排水管破裂造成污水外溢环境污染等。可见,地铁施工管线破损已成为一个事关全局、影响深远的重要问题。

年度

破损起数

主要管线类型

常见破损原因

主要后果

2013

28起

燃气管、给水管

沉降、台车碾压

城市燃气中断、自来水中断、生产受影响

2014

31起

电力管线

施工挖掘碰撞

居民区大面积停电

2015

38起

通讯管线

动态压实不当

居民区网络中断

2016

21起

热力管线

管桩处置不当

小区供暖中断

2017

16起

燃气管线

沟槽开挖超范围

临时燃气中断、小范围火灾、人员轻伤

2018

37起

排水管线

管线埋深不足

污水外溢,环境污染

2019

29起

给水管

动态压实失控

生产用水中断

2020

18起

通讯管线

管桩加固不当

居民通讯中断,企业和银行业务受影响

2021

23起

电力管线

临时用电设施接触错误

居民区停电;地下车库火灾

2022

32起

供水管线

工程车辆碾压

供水中断,居民生活受影响

(表1:地铁施工中管线破损事件统计表)

2.破损的负面影响

地铁施工管线的破损会对社会环境、公共服务和民生造成多重负面影响。首先是公共设施服务中断,如供水、供电、供气、通信等,严重威胁城市运转。其次,破损还可能引发次生环境安全事故,如燃气管破裂造成的火灾和爆炸。再者,破损造成的各类污染也影响环境与民生,如污水外排、土壤污染等。最后,基础设施中断还将严重影响商业和生产活动的正常开展,带来重大经济损失。因此,管线破损问题事关社会环境与公共利益,必须引起足够重视与防控。

三、复杂环境下施工单位的关键作用

1.高效的内部协调

在错综复杂的项目环境下,施工单位内部的协调直接影响项目目标的实现。一方面,施工单位需统筹调控资源配备,如机械设备、工程材料、技术人员等,保证工作要素的充足配备。另一方面,还需明确各专项分工,使不同岗位人员各司其职、通力协作。此外,施工单位内还应建立顺畅的信息共享机制,采取每日例会、周报填写等制度,促进各部门和岗位之间的工作联动。只有内部协调到位,施工单位才能整体运转、兼顾全局,在复杂环境下发挥关键作用。

2.主动作为的外部沟通

在复杂的项目环境下,施工单位还必须主动加强对外沟通,与相关单位积极互动。例如与监理单位、建设单位保持日常工作联络,汇报工作进展,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与供水、供电、燃气等产权单位积极联系,核实地下管线分布情况,评估施工对管线的影响;与交警、城管等部门沟通施工进度,取得路面占用许可。此外,与项目周边居民和单位也要加强信息沟通,耐心解释施工对其生活的影响,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只有主动外沟通,施工单位才能获得外部环境的认可与协作,最终推动项目建设取得进展。

3.科学管控的作业推进

施工单位在作业推进上,必须科学管控每一个环节。第一,合理制定作业方案和施工程序,严密细致地计划各项工序的顺序、人员分工、设备调配等,确保作业高效、连贯。第二,对重要工序实施全过程跟踪监控,例如开挖回填的土方运转、支护结构的具体构造,事前精心部署,事中跟进把关,避免安全事故。第三,实行严格的施工考核,对每位作业人员都建立技术档案,实时跟进记录其作业质量表现,以评促优。第四,重视过程性质检,针对关键工序设置检验节点,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步施工。只有科学管控每一个细节,严密落实每一处环节,施工单位才能确保作业的安全、高效、优质推进。

4.持续驱动的管线保护

在复杂环境下保护管线安全,施工单位必须持续驱动每一位作业人员并形成全员共识。第一,加大培训力度,使每位操作工和管理人员都深刻认识到管线破损的危害,使保护意识内化为自觉行动的内驱力。第二,实行严格的安全责任制,对每名作业人员都签订保护责任状,列明行为规范和禁忌事项。第三,在工地设立专职质量安全监督岗,持续监督检查每位作业人员的举止表现。第四,建立微型破损事件报告制度,一旦发生管线表面轻微损伤,立即上报并整改。只有从思想上、制度上和行动上全面驱动,持续保护管线的共识和行动才能真正内化于每一个作业人员。

四、实施零破损的关键举措

1.严密的施前调查评估

要实现零破损,首先必须做到严密的施前调查评估。这需要采取全面细致的进场前管线勘察,利用地质雷达等先进设备精确定位地下管线分布,然后对其材质、规格、埋深等参数进行详细测量核实。与此同时,还要开展路面垂直打孔横断面勘察,了解管线与周边地质环境的空间关系。当掌握了详实的管线勘察资料后,施工设计人员才能在充分理解现状基础上,科学制定方案与施工程序。此外,在环境影响评价中,也应当充分考量施工对周边管线的潜在影响,提前研究管线防护的技术对策。只有施前调查和评估到位,才能为后续精心部署管线防护提供基础。

2.精细化的移交与职责划分

管线破损零事件的实现,还有赖于精细化的移交与职责划分。在管线接管之初,协调单位就应为产权单位和施工单位提供完备的管线基础资料,并组织三方进行实地管线交接。在交接中,明确划定管线巡查、管养的职责范围,并签订双边管理监督协议。此外,对于管线防护施工期间,也应细致规定监理和产权方的在场监管制度,每天对照监管日志,确保关键施工环节都有监管方全程见证。只有通过标准化的管线移交和职责划分,才能确保在整个管线接管和防护施工过程中责任明晰,各方监督到位,为零破损夯实基础。

3.优化管线防护的围护施工

围护结构的合理设置是防止管线破损的重要举措。第一,围护结构必须与管线保持安全距离,既要充分覆盖,也避免直接接触。部分重要管线还应增加中间缓冲材料进行额外保护。第二,围护结构材质要合理选用,重点管线可采用混凝土等高强度材料,确保承载能力。第三,结构必须全部钢筋化且严密衔接固定,避免因位移、震动而破坏管线。第四,关键部位可设置在线监测和预警装置,实时监测围护结构内外压力变化,一旦超限预警,立即采取措施。

4.严格规范的现场管控

要实现地铁施工管线零破损,现场的严格规范管控至关重要。这需要建立系统性的管控机制,使管线防护各相关方高度配合、全面监管。

首先,在项目期初,由建设单位牵头,联合监理单位、管线产权单位以及施工总包和分包单位等,成立管线防护工作领导小组。该小组定期召开专题工作会,对管线防护工作进行统筹部署、综合研判、制定政策、检查督导等。同时其下设专项工作组,负责管线防护的具体落实。工作组按季度制定管线防护巡查计划,各方联合开展管线隐蔽部位检测、围护结构质量检查、监测数据评估等工作,形成巡查记录。如发现问题,施工单位要限期整改到位。

其次,各相关单位还要加强管线防护培训,使全体施工人员及监管人员掌握管线分布格局、重要性级别、铺设参数、防护要求等知识,全面了解本项目的管线防护重点难点。施工单位要为所有机械设备操作人员进行专项培训,严格掌握设备运行规定与禁区标识,避免碾压管线。

再者,要建立严密的管线防护值守制度。施工单位应设置管线防护区域,并设岗立哨,实行24小时值守巡查制度,对管线实施全天候监视。值守人员见状不正常,有权采取对应措施,同时立即向相关方报告。监理单位和管线产权单位也要加强巡查,重点是管线交汇区、与结构交叉区等易受损部位。

最后,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管线防护监控。一是建立电子防护区域,利用GIS等数字化手段实现作业区域管控。二是对关键管线设置在线监测,实时监测压力、位移等参数,对超限报警。三是利用数字化平台实现信息融通,施工计划、监测数据、隐患通报实现信息互通,提高管控效率。只有系统性建立联动机制,并陆续推进如培训、巡查、监测等具体举措的落实,现场的管线防护监管才能实现全面化、无死角,为确保零破损奠定基础。

四、地铁施工中管线破损的应急处理与风险管控

1.风险评估与预防

在地铁施工中,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与预防是确保工程顺利进行的基础。风险评估涉及到对可能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风险进行系统的识别、分析和评级。这些风险可能包括工程技术风险、环境风险、安全事故风险以及由外部因素引起的风险,例如天气变化、地质突变等。通过对这些风险因素的详细分析,工程团队可以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预防措施应根据风险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而定。例如,对于工程技术风险,可以通过采用更先进的施工技术、加强施工人员的培训来减少风险。对于环境风险,如地下水位变化或土壤不稳定,需要进行更加细致的地质勘查,并设计相应的工程支护方案。

2.应急响应机制

地铁施工项目中建立有效的应急响应机制是应对突发事件的关键。这一机制包括应急预案的制定、应急团队的组建以及应急物资的准备。应急预案应涵盖各种可能的紧急情况,如施工事故、自然灾害、管线损坏等,明确应急流程、责任分配和资源调配。应急团队需要由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组成,他们应接受专门的培训,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迅速有效地行动。应急物资的准备也至关重要,包括必要的医疗设备、安全工具、通讯设备等。此外,应急响应机制还应包括与外部应急服务的协调,如急救中心、消防部门、警察等。在紧急情况发生时,快速有效的协调和响应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和影响。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检验预案的有效性并对团队的响应能力进行评估,也是确保应急响应机制有效运行的重要环节。

结束语:

本文综合探讨了地铁施工中管线迁改与保护的全过程管理,从前期策划到施工执行,再到后期评估与改进。强调了在风险评估、应急响应、安全保护措施等方面的重要性,以及有效沟通和利益相关方管理的必要性。通过这些综合措施,可以确保地铁建设项目在保障公共安全和效率的同时,顺利实施,为城市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叶家成,梁嘉韵,温喜廉.地铁车站风道及冷却循环水管线迁改施工技术[J].建筑施工,2023,45(11):2276-2279.

[2]赵长庆,高兴勇.基于AHP的BIM在复杂管线改迁方案中的应用[J].建筑技术,2023,54(14):1771-1775.

[3]潘雯.地铁总承包项目施工成本管理影响因素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