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8
/ 2

脊柱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

夏鸿林

(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东院区外科疼痛科,云南 昆明 650233)

摘要:目的:分析评估脊柱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入诊我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按照手术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手术治疗方案,观察组接受脊柱微创手术治疗。比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统计临床各指标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手术治疗优良率高达95.0%。各项手术指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仅为5.0%,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脊柱微创手术疗法,疗效好见效快,创伤小,出血量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深入推广。

关键词:脊柱微创手术;腰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价值 ; 并发症

前言

腰椎间盘突出症,好发于20~50岁患者,是常见的脊柱外科疾病。发病原因多与腰椎间盘,内部髓核或纤维环,软骨板等发生退变有关,引起破裂并压迫神经根形成的综合症状。发病期间表现出腰疼,坐骨神经痛,下肢麻木典型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及工作。因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缓慢进展的过程初期症状可能并不明显,容易延误早期治疗时间,影响非手术治疗疗效。而传统手术治疗方法一般具有较大的创伤性,容易引发术后并发症,降低生活自理能力。本文将对近年来广泛普及开来的微创手术治疗方法进行研究,比对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不同手术治疗方案下的临床效果及价值,现将详细研究过程及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筛选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4例,最高年龄65岁,最低年龄30岁,平均年龄(42.35± 4.27)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5例,最高年龄64岁,最低年龄30岁,平均年龄(42.16±4.31)岁。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体格检查、神经系统检查、影像学等专业检查,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症疾病,经符合手术治疗适应证。排除恶性肿瘤患者,麻醉过敏患者及其他影响本次研究结果准确性对象。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传统手术治疗方案。手术前协助患者调整最佳手术体位,以俯卧位为主,为患者实施硬膜外麻醉。同时将患者双侧髂嵴垫高,使患者腹部处于悬空状态。随后将手术所需器械材料消毒,完成铺巾操作。确定手术位置,并取正中切口,对准髂嵴肌,随后沿鼓膜向下进行剥离处理,同时做好牵引操作,将患处充分暴露出来。在此基础上,将上位椎板下缘,下位椎板上缘等突出组织,使用指定医疗器械去除,黄韧带切除后,将病变髓核组织清理干净。借助生理盐水冲洗手术区域,直至无出血情况,做好术后处理工作,放置橡皮引流管缝合伤口[1]

观察组:实施脊柱微创手术治疗方案。手术前与传统手术治疗相似,指导患者调整适当体位,实施硬膜外麻醉。可借助 x线机,精准定位病变椎间隙。完成常规消毒铺巾后,将一枚导针穿刺抵达椎板下缘,随后将针头作为圆心,形成纵向切口,注意控制切口长度。再将内径送入通道管内,锁定手术视野范围,调节视野和焦距提高清晰度。采用指定医疗器械,将突出病变组织清除,注意手术期间保护神经根结构不被破坏。所有病变组织切除后,利用生理盐水将手术区域冲洗干净,直至无出血情况后,及时放置橡皮引流管,将手术区域适当缝合处理[2]

1.3临床观察指标

首先,分析比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评估标准以腰椎功能JOA评分法为主,评分分值越高,腰椎功能越好。

其次,分析比对两组患者临床各指标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卧床时间,住院时间。

最后,比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

经统计,观察组临床治疗后,腰椎功能平均评分26.28±1.25分,治疗优良率高达95.0%.对照组临床治疗干预后,腰椎功能平均评分20.67±1.34分,治疗优良率仅为82.50%.

2.2 比对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情况

详见表一。

表一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指标情况比较

组别

例数(n)

手术时间(分)

手术出血量(ml)

卧床时间(小时)

住院时间(天)

观察组

40

70.38±10.56

40.20±12.44

15.21 ± 1.98

13.63 ± 2.64

对照组

40

90.37±13.99

67.2±14.08

30.28 ± 2.14

19.59 ± 3.02

t

9.478

6.254

3.548

2.154

p

0.012

0.012

0.014

0.016

2.3 比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详见表二。

表二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概率 n(%)

组别

例数n

出血n(%)

感染n(%)

下肢静脉血栓n(%)

总发生n( %)

观察组

40

1(2.5)

1(2.5)

0(0.0)

2(5.0)

对照组

40

3(7.5)

3(7.5)

1(2.5)

7(17.5)

X2

3.124

p

0.01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改变,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人群日益年轻化,长期伏案工作劳累处于颠簸状态工作,或重体力劳动工作都容易诱发该疾病,如若不能得到及时治疗,很容易发展至重度疾病,需要采用手术治疗法干预,恢复腰椎功能。但传统手术治疗方案,存在着较强的创伤性,手术期间患者出血量较大,且行动不便,需长期卧床休息[3]

脊柱微创手术治疗方法,是目前常用的微创疗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可通过脊柱内镜在通道下快速完成椎间盘突出部分的切除。我院本次选取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通过实施不同手术治疗方案,比对最终临床各项指标情况。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临床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实施传统手术治疗方案的对照组患者。同时,比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可知,观察组患者仅发生一例出血并发症,一例感染并发症,总发生概率仅为5.0%。对照组患者术后除出现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外,还有一名患者出现下肢静脉血栓问题,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7.5%。比对两组患者腰椎功能评分,观察组患者腰椎功能恢复效果更理想,临床治疗优良率高达95.0%,优于对照组治疗优良率82.5%。

综上,脊柱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缩短手术时间和病程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安全性更高,对腰椎功能的改善效果更为明显,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霍亮. 脊柱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J]. 广州医药, 2023, 54 (04): 91-95.

[2]步国强, 宋国华, 刘玉亮, 郝为民. 探讨脊柱微创术中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J]. 系统医学, 2022, 7 (03): 151-154+162.

[3]符维广, 查江. 脊柱微创介入镇痛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疼痛的影响[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 6 (31): 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