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辨率CT扫描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8
/ 2

高分辨率CT扫描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观察

刘明宇

河南大学淮河医院   医学影像科    河南省开封市   475000

【摘要】目的研究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诊断中应用高分辨率CT(HRCT)扫描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IPF患者,均行常规CT、HRCT检查,分析诊断结果。结果:与常规CT比较,HRCT检查的诊断征象检出率更高,P<0.05。结论HRCT扫描可提高IPF患者的诊断征象检出率、有明显影像学特征,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数据、值得推崇。

【关键词】高分辨率CT扫描;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诊断征象;应用价值

目前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中的特殊类型为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为广泛纤维性肺泡炎,具有起病隐匿、变异性强等特征。分析病因未明确,疾病呈不可逆进展,随着疾病进展,对患者心脏、呼吸功能等循环系统有影响,若疾病发展于终末期,则引起蜂窝肺、导致呼吸衰竭,增加治疗难度、影响患者预后,故需早期诊治有积极作用。临床诊断IPF的金标准为肺组织病理检查,诊断准确性极高,但有创伤性强、活动性差等缺陷,患者接受度差、应用受限[1],鉴于此,本文HRCT扫描的作用,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基线资料

选择我院2023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100例IPF患者,男/女=58例/42例,年龄50-70岁,均值(55.46±5.32)岁;病程1-5年,均值(2.89±1.14)年;BMI值19-26kg/m2,均值(23.52±0.74)kg/m2。患者知情、签署“知情同意书”,经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

【纳入标准】①经病史检查、临床症状及体征确诊;②均行常规CT、HRCT检查;③遵医行为良好;④年龄50-70岁;⑤有完整资料。

【排除标准】①伴慢阻肺、肺栓塞及肺结核;②严重肺部感染;③检查禁忌症;④凝血异常或免疫障碍;⑤恶性肿瘤、器质性病变;⑥认知障碍;⑦支气管扩张、胸膜病变;⑧中途退出研究。

1.2方法

所有对象均行常规CT、HRCT检查,仪器为16排多层螺旋CT扫描仪(美国GE公司),肺尖至肺底为扫描范围,一次屏气后进行连续扫描;①常规CT:设定电压、电流为12kV、145mA,256x256矩阵,螺距1、层厚5mm、准直5mm;②HRCT检查:设定电压、电流为140kV、200mA,512x512矩阵,螺距1、层厚及层距为1.25mm、轴距扫描,强化扫描气管隆突、主动脉弓上缘、膈肌上方1cm的兴趣层,专业工作站中输入相关数据,图像细节用故算法重建并展现,对窗宽记录选择后、优化诊断结果。

检查结果由影像科医师检查分析并记录,若有意见分歧则讨论后决定。

1.3观察指标

诊断征象检出率:记录胸膜增厚、胸膜下线、小叶肺气肿、小叶间隔不规则增厚、支气管扩张、蜂窝肺、磨玻璃样影及网状改变的例数。

1.4统计学方法

SPSS22.0软件,计量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卡方检验,单元格期望频数<5,连续校正检验,以“[n/(%)]”表示,P<0.05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诊断征象检出率

与常规CT比较,HRCT检查的诊断征象检出率更高,P<0.05,见表1。

表1 诊断征象检出率比较[(n),%]

检查方式

HRCT检查(n=100)

常规CT(n=100)

x2

p

胸膜增厚

57(57.00)

40(40.00)

5.785

P<0.05

胸膜下线

43(43.00)

3(3.00)

45.172

P<0.05

小叶肺气肿

78(78.00)

6(6.00)

109.182

P<0.05

小叶间隔不规则增厚

96(96.00)

35(35.00)

82.332

P<0.05

支气管扩张

22(22.00)

10(10.00)

5.357

P<0.05

蜂窝肺

39(39.00)

12(12.00)

19.187

P<0.05

磨玻璃样影

48(48.00)

15(15.00)

25.235

P<0.05

网状改变

57(57.00)

25(25.00)

21.166

P<0.05

3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是一种不明原因的慢性进行性肺部纤维化疾病,早期病理表现为肺泡炎症,随着疾病进展,逐渐对肺泡壁、肺间质、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造成侵犯,导致肺泡结构被破坏,胸膜纤维、小叶间隔增厚,增加肺泡间隔纤维化成分,最终对肺泡结构造成破坏,有纤维化、蜂窝肺形成,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影响,且IPF疾病因预后效果差,故对其及时准确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便于明确病情、为临床制定针对性治疗提供参考。常规CT为常见诊断方式,对病灶位置及特征可准确发现,隐匿病灶也可及时发现,但其并非是非连续扫描,可能遗漏采集目标区域数据、加上受患者呼吸运动的影响,引起伪影现象,对检查结果造成影响,临床应用受限[2]

本研究示:与常规CT比较,HRCT检查的诊断征象检出率更高,P<0.05,具体分析:①HRCT扫描是一种应用于肺部影像学的高度敏感技术,能够清晰显示肺部结构,包括细小的纤维化病变,可以在多个平面上对肺部进行立体观察,有助于更全面地评估病变,IPF通常表现为基底部和周边性的肺部纤维化,高分辨率CT能够清晰显示这些病变;

②IPF通常表现为基底部和周边性的肺部纤维化,HRCT能够清晰显示病变,部分IPF患者可出现牵引支气管扩张,有利于明确病变情况,且此诊断方法可帮助鉴别IPF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其他肺部疾病,有助于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还有助于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结缔组织病相关的肺病进行鉴别,避免疾病被误诊或漏诊,清晰显示影像学特征,为疾病诊治提供数据支持、被广泛用于临床[3]

综上所述:HRCT扫描在IPF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能够清晰显示肺部纤维化的特征性改变,有助于与其他肺部疾病进行区分。对于临床怀疑IPF的患者,HRCT应被视为一种重要的辅助诊断手段,以促进及时的治疗和管理。

参考文献:

[1]彭婧.高分辨率CT扫描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3,29(17):97-99.

[2]庞惠荧,林俊杰.16排MSCT中HRCT和常规扫描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对比及预后评估[J].现代医用影像学,2021,30(8):1495-1497.

[3]胡明杰,左中九,夏云龙.HRCT检查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1,28(17):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