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护理干预措施及实施价值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8
/ 2

肝硬化护理干预措施及实施价值研究

白礼姣 

云南省文山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摘要】目的:分析肝硬化护理干预措施及实施价值研究。方法:以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7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时间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5例,常规护理)与观察组(35例,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心理状态评分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硬化患者护理干预的过程中,通过采用优质护理干预的方法,对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同步展开治疗与干预,有利于缓解患者负面情绪,降低肝硬化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在今后护理中值得推广。

【关键词】肝硬化护理;干预措施;实施价值

肝硬化属于临床疾病治疗过程中的常见疾病类型之一,通常是各种慢性肝病发展到终末期阶段的疾病,早期肝硬化患者并没有明显的症状,随着疾病不断发展之后,会出现乏力、食欲减退、腹胀、恶心呕吐,后期则会出现皮肤黄染、皮肤瘙痒、少尿或无尿,使得患者体重减轻或肌肉萎缩,容易引起各种并发症。例如消化道大出血、门静脉血栓形成等等,若未得到及时有效地治疗与干预,容易导致患者死亡。对于肝硬化患者来说,在实施治疗与干预的过程中,全面做好对应的护理干预工作措施非常关键,在传统护理干预活动中,往往以疾病为中心,整体护理效果不够理想,对此有研究学者提出,应当及时优化肝硬化患者的护理干预,强化护理的价值,对此,本文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7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时间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5例,常规护理)与观察组(35例,优质护理),观察组患者年龄为47岁至75岁(平均62.65岁);对照组患者年龄为48岁至77岁(平均63.65岁);纳入标准:患者经临床诊断确诊为肝硬化、患者病情可控、积极参与研究活动。排除标准:患者患有精神疾病、焦虑症、抑郁症、临床资料缺失、中途由于患者个人原因退出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密切监测肝硬化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做好患者营养管理、用药管理,及时告知患者肝硬化疾病方面的知识,确保患者能够积极的进行配合与干预满足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需求。

观察组:

(1)心理护理

肝硬化患者在患病后,受到各类疾病症状的影响,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需要及时做好对应的心理护理干预工作措施,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若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需要及时鼓励患者说出内心的想法,向患者讲解现阶段病情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在治疗护理过程中的相关进展,强化患者的治疗信心,确保患者能够用积极的态度来进行应对,同时告知患者需要保持充足的睡眠与休息,负面情绪会加重患者疾病的发展,鼓励患者利用听音乐、与家人沟通交流等各种的方式,及时缓解注意力[1]

(2)病情监测

以患者为中心,全面做好患者病情监测工作活动,包括患者呼吸、心率、血压、皮肤温度以及脉搏等各项具体的指标,全面做好护理记录,针对患者的危险情况及时的进行应对,若出现指标异常,需要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2]

(3)饮食护理

结合患者的饮食偏好,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护理干预计划,部分肝硬化患者易出现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情况,需及时做好对应的饮食管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告知患者在食物选择过程中,可选择温质流食,按照少食多餐的原则选择饮食。在食物选择过程中,选择高维生素、高蛋白质食物,不可食用辛辣刺激性、海鲜类食物,不可饮用咖啡浓茶,确保患者能够健康饮食[3]

1.3评价标准

(1)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HAMA 评分、HAMD 评分

(2)并发症发生率:肝性脑病、腹水、消化道出血

1.4统计学指标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

观察组心理状态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

组别

例数

HAMA 评分

HAMD 评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

35

23.66±0.65

14.87±0.71

   23.54±0.21

16.86±0.42

观察组

35

23.64±0.76

12.46±0.45

  23.65±0.21

12.45±0.62

T

0.0545

5.5436

0.0654

5.4896

P

0.335

0.001

0.435

0.001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组别

例数

肝性脑病

腹水

消化道出血

发生率

观察组

35

0

1

0

1(2.86%)

对照组

35

1

2

1

4(11.43%)

X2

3.4389

P

0.001

3.讨论

现阶段背景下,我国肝硬化的发病率正在不断地提升,尤其是吸烟饮酒群体增加,导致肝硬化的发病率逐年递增且朝着年轻化的趋势发展[4]。肝硬化患者通常会伴有凝血功能障碍等相关的问题,一旦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之后,容易危急到患者的生命,在实施护理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以患者为中心展开对应的护理活动。在传统常规护理的过程中,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往往以疾病为中心,难以满足患者的整体护理质量,部分患者往往会对肝硬化护理措施不满意,进而引发护患矛盾等相关问题的发生。尤其是当前背景下,广大患者对于护理质量的要求,除了要做好对应的管理之外,还应在心理方面实施有效的管理,值得深入的进行研究和探索[5]

在本研究中,观察组心理状态评分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以看出,对肝硬化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过程中,通过采用优质护理干预的办法,整体护理效果较为理想,患者的心理状态得到了良好的缓解,主要是由于在实施护理过程中,会对患者进行专门的心理干预,强化患者的正确认识,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此外,以患者为中心,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可以综合性的保障患者的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在肝硬化患者护理干预的过程中,通过采用优质护理干预的方法,对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同步展开治疗与干预,有利于缓解患者负面情绪,降低肝硬化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在今后护理中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杜旭芳,李超,王鹏等.个体化营养管理策略联合延续护理模式对肝硬化病人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2023,37(22):4096-4100.

[2]刘红霞.中医护理干预在肝硬化患者护理中的实践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23,21(32):150-153.

[3]纪月轩.品管圈护理干预对乙肝肝硬化患者遵医行为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3,40(05):584.

[4]李建红.针对性护理对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影响[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3,38(09):165-167.

[5]江琴琴.多元化护理干预对高血压并肝硬化腹水患者血压水平、肝功能及效果的影响[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3,13(18):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