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国际化背景下高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7
/ 3

教育国际化背景下高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研究

王跃恒

湖南三一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数智工程学院 湖南 长沙 410129

摘要:在全球教育格局中,高等院校正经历教学模式的根本转型。从以往的教师主导、注重知识传递的方式,转向更加强调学生为中心,重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创新能力的现代教育理念。这种转变旨在满足教育国际化的需求,同时培育能在全球舞台上竞争的高质量人才。在此背景下,高等教育机构必须调整和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而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成为适应这一变革的关键策略。基于此,本文详细分析了教育国际化背景下高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供参考。

关键词:教育国际化;高校;“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

引言:在中国古典教育和西方历史中,将学生置于核心的教学理念根深蒂固。历代教育成就,无论意识到与否,均展现了这一理念的轨迹。《论语》中,孔子的教诲,如“学而不思则罔”,强调了反思的重要性;“温故而知新”提倡了学习与创新;“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鼓励了主动筛选和学习;“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反映了学习动机的演变;而“有教无类”则是包容性教育的早期体现。《礼记·学记》所述的“长善救失”,精准捕捉了教育的真谛——促进学生优点的成长,以优化其不足。在古希腊,苏格拉底的对话法教学,即著名的“产婆术”,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自我发现知识;古罗马的昆体良以其修辞教学实践,“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亦获得了充分体现。

一、“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解释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并非涉及教师与学生之间地位的高低,而是教育的本质和方法论的根本转变。这一理念强调的是从教师的单向知识传递,转向学生的主动学习和知识的自我构建。在这种模式下,教育的焦点从“教”本身转移到了“学”,教学目的不再局限于教育者所传授的内容,而是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创造力。具体来说,学校教育应从传统的“课堂、教师、教材”为核心的“老三中心”模式,向“学生、学习、学习过程”为核心的“新三中心”模式转变,真正将关注点放在学生的学习经历上。在这个过程中,教学方法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应该服务于教学目标的实现。由此可见,“以学生为中心”,是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应强调三个着力点:

(一)着力于学生的发展

教育的核心关乎人的成长与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优先考虑学生的成长需求。人的发展遵循一定的规律,具有连续性与阶段性。心理发展依赖于脑和神经系统的成熟,这些生理结构的成长遵循特定的序列和进程。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层面的成长紧密联系着大脑发展,而个人的理想、世界观、价值观等则建立在这些心理功能之上。环境对人的成长同样起着关键的作用,随着年龄增长和活动范围的变化,个体所处的环境也随之变化。从心理发展角度看,任何心理现象都经历着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变。人的生命旅程中每个阶段——从婴幼儿期到学龄前,再到中小学、大学及职业生涯——都有其独特的发展任务。这些发展阶段是连续的,一个阶段的顺利过渡是实现下一阶段健康发展的基础。在高校教育中,了解学生在该阶段的发展特点和现状,顺应发展规律,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教育者应致力于创造条件,以支持学生在认知、情感和社会能力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为其未来的学习和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着力于学生的学习

学习是一种本质的精神追求,反映了人的内在需求和对生存的一种独特理解。为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育首先应关注学生个体发展成熟以及其职业技能的培养。教学方法应遵循学习的内在规律,其中“教”作为辅助手段,而“学”才是最终目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解释了学习的深层机制。该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学习者通过主动探索来建立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与外部世界的互动,积极地赋予信息以意义。这样的理解过程是个性化的,因每个学生的经验背景不同而呈现多样性。因此,学习是一个自我推动、互动增强并不断演进的过程。它不仅仅是教师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需要将接收到的信息通过自己的认知框架进行处理和内化,创造出个人意义。教学应当以学生现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出发点,引导他们在原有知识体系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和积累新的知识与经验。

(三)着力于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育应顺应人的成长规律和学生的学习规律,并且要考虑到其固有的特性。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开放的、非线性的活动,教师的授课和学生的学习之间不存在简单直接的因果关系。知识传递给学生后,必须经过学生自己的内化过程,才能转化为个人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方式。内化是一个个人独立完成的过程,无法由他人代替。这正是当前教学中的一大难题所在。一些教师可能会误以为“不讲授就无法理解”,过分强调讲授的同时忽视了学生是否真正吸收了知识。这种观念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深入了解每位学生的个性,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认识到学生之间的差异。通过教学评价,教师可以获得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重点关注学生的实际学习成果,而非教学本身。教师应利用这些评价结果作为改进教学方法的依据,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1]

二、教育国际化背景下高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探索

(一)多元文化融合

作为文化与知识的汇聚中心,高校承担着塑造学生全球化视野及培养其跨文化能力的使命。教育的范畴远超语言学习与交流的界限,它还需深入探讨各种文化的价值观、习俗及思维模式。高等院校可以推出跨文化交流课程,引导学生掌握和理解全球文化的基础知识,涵盖世界历史、艺术、宗教和社会变革等内容,如表1所示。这样的课程设计旨在激发学生对文化多样性的批判性思考,并培养其尊重及欣赏差异性的能力。语言能力的提升是实现文化融合的关键。高校应鼓励学生学习多种语言,以加强其在多语环境中的交流技能。除了传统语言课程,开展语言伙伴计划、沉浸式语言体验及文化节等活动能够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以此加深语言技能。院校还应促进多元文化社团的成长,提供平台让学生能够主办和参加文化节日和活动。这些社团成为学生展示本土文化与探索他国文化特点的窗口。最终,高等教育机构应打造一个对多元文化价值观持开放态度的校园环境,这包括对不同文化价值的肯定与支持,以及建立预防及应对文化冲突的策略。这种环境将促进包容与尊重精神,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平等的条件下学习和成长。

表1 跨文化交流课程结构图

世界历史

艺术与表达

宗教与世界观

社会运动与变革

1时间线:重大历史事件

2地区研究:亚洲、非洲、欧洲、美洲、大洋洲

3影响评估:历史对当代文化的影响

1艺术流派:从古典到现代

2文化标志:符号、建筑、文学等

3艺术的社会功能:交流、抗议、庆祝

1主要宗教概述:信仰、仪式、神话

2宗教多样性:地区宗教实践

3宗教与文化身份:宗教在形塑文化中的作用

1变革案例研究:民权、性别平等、环境保护

2社会运动的传播:媒体与网络的角色

3变革的影响:法律、社会与文化的改变

(二)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和手段

1.PPT教学

“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仅承袭了传统课堂的有效策略,更重要的是,它融入了创新意识和时代发展的步伐。在科技日益进步的现代,科学技术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概念,而是深入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样,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先进的教学工具,比如计算机、电子课件,以及网络资源,已经成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关键手段。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丰富了教学手段,也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更加互动和个性化的学习环境。例如,在《线性代数》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制作PPT帮助学生深化知识[2]

在PPT中,绘图功能是一个极为实用的工具。通过利用这一功能,在每章节的开头使用流程图来总结章节的知识框架,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把握整个章节的知识结构。同时,在每个章节伊始,教师可以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随后引导他们的思维方向,逐步深入到章节所要学习的内容。借助PPT中的知识结构图,学生能够清楚地理解章节的主旨以及各个部分之间的逻辑联系。以“高斯消元法与矩阵的初等变换”为例,该章节的流程图为:

1705466994764

该流程图清晰展示了本章内容的三个关键主题:线性方程组与高斯消元法、矩阵及其初等行变换,以及矩阵的秩。而且,图形亦揭示了这些主题之间的相互联系与作用机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将课件与传统板书相融合,能有效突出教学重点。定义、定理、公式等概念的介绍通常通过课件直接展示,而例题的讲解也借助课件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引入。当深入到定理的证明和例题的解析时,教师引导学生跟随板书,逐步拆解问题,用逻辑连贯的步骤构建起知识框架。为了加强关键内容的理解,教师可以在PPT展示过程中使用“划线”功能,突出那些需要特别注意的部分,通过现场标记,增强学生对重点的关注。对于那些需要通过板书来深化的教学内容,教师在学生完成板书分析后,可以借助PPT在屏幕上展示解答过程,以多媒体的形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这种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方法的结合,不仅丰富了教学手段,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2.计算机教学

计算机辅助教学融合了教学内容、经验和计算机技术,提供了显著的教学优势。将计算机作为一种辅助工具,例如运用MATLAB这类数学软件来解决线性代数的问题,已成为线性代数课程教学的一部分。虽然引入计算机技术,并不改变线性代数理论体系的本质,但它确实允许学生通过计算验证某些理论,并将众多实际应用问题整合进课程练习或项目作业中。具体可参考以下示例:

示例1:使用MATLAB求解线性方程组

5x + 2y – 9z = –18

–9x – 2y + 2z = –7                 

6x + 7y + 3z = 29

在MATLAB中,首先定义系数矩阵A与常数向量b:

A = [5, 2, -9; -9, -2, 2; 6, 7, 3]; b = [-18; -7; 29];

输入函数 det(A);

结果显示,detA的值为437,不等于0,表明方程组有唯一解。

接下来,利用MATLAB的左除操作求解方程组:输入计算 X=A/b

运算得 X=[1.0000; 2.0000; 3.0000]。

示例2:求特征多项式的系数

要得到矩阵A的特征多项式的系数,可以在MATLAB中使用poly函数:

P = poly(A);

执行上述命令后,得到的结果是向量P,其包含了特征多项式的系数:

P = [1; -11; -81; -78];

据此,矩阵A的特征多项式可以表达为:f(x)=x 3 -11x 2 -81x-78。

由此可见,一旦学生牢固掌握了基础知识、相关定理以及解题的基本技巧,可以利用数学软件MATLAB来快速处理复杂的运算问题,这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几何直观理解,而且节省了宝贵的时间。这样,学生们就有更多机会去投入到新的思维和探究中[3]

(三)开展立志教育

在教育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是知识的接受者,同时也是学习旅程的共创者。在教育全球化的当下,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志向,引导他们确立目标,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热忱。缺乏这种驱动力的学生很难获得优异的学习成果,因此,引导学生确立远大志向显得尤为关键。这种志向不仅融合了个人特性与社会需求,还涵盖了个人发展与社会贡献的结合,道德与科学的融洽统一。立志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展开:首先,是自我认知的提升。通过展示各种榜样、名人事迹和专业发展路径,激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目标设定。其次,是志向的选择。学校应当提供丰富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通过广泛的尝试和对比,帮助他们确定个人的职业方向。第三,是进行阶段性规划。一旦确定了志向,学生需要从当前做起,通过刻苦学习来逐步实现自己的目标。大学时期是关键的准备阶段,学生需要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为实现自己的志向奠定坚实的基础。最后,是持之以恒的精神。在追求个人目标的过程中,学生应充满自信,勇于实践,面对困难不退缩,排除一切干扰,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4]

结语:综上所述,研究和实施高校在教育国际化浪潮中的“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具备深远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这一模式不仅能提升学生学习成效和全面素养,还为高校培育出具备国际视野的竞争力人才提供坚实支撑。此外,它还有助于推动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进而提升整体教学水平。因此,加强对这一教学模式的深入研究与积极实践,对于推动高等教育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跃恒,李应求.关于以学生为中心的线性代数教学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1(8):59-61
[2]王跃恒等.“以学生为中心”的线性代数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0(2):99-101
[3]刘献君. 论“以学生为中心”[J].高等教育研究,2012,33(8):1-6.
[4]王跃恒等.学生中心论与线性代数教学[J].湖南城市学院(自然科学版2007(16):45-46

基金项目:

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十四五”重点规划课题(XJKX22A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