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的中医辨证施治是怎样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7
/ 2

慢性胃炎的中医辨证施治是怎样的?

母寒丹

盐亭县肿瘤医院(盐亭县第二人民医院)  621600

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在中医领域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针对该疾病丰富的治疗实践经验。在进行具体治疗的时候,中医主张“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疾病症状、体质和环境等因素,来综合性地分析患者情况,在此基础上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和药物来达到治疗效果。

1 慢性胃炎有哪些中医证型?

中医将慢性胃炎划分为多个证型,包括肝胃气滞证、肝胃郁热证、脾胃湿热证、脾胃气虚证、脾胃虚寒证、胃阴不足证等。不同证型的慢性胃炎在特征和发生机理方面都存在差异,这也是中医在治疗的时候需要辨证的根本原因,各个证型的特征和发生机理如下:①肝胃气滞证。这一类型的慢性胃炎表现为胃脘胀满或者是胀痛,如果我们发生慢性胃炎之后感受到肋部存在胀满或者是疼痛的感觉,则非常可能属于肝胃气滞证。同时相关症状的产生与我们日常生活之中的情绪关系非常密切,原因是情绪变化可能对肝的疏泄功能形成影响,导致肝气郁结,影响到胃部的正常功能;②肝胃郁热证。这种证型的主要特点是胃脘部存在灼痛感,两肋也会产生胀闷或者是疼痛的感受,这些症状的发生会让我们感受到心烦易怒、反酸、口干等情况,原因是长期以来的肝气郁结导致身体内部化热,侵犯到胃部;③脾胃湿热证。该证型的特点是脘腹痞满或者疼痛,身体会感受到沉重,大便也会表现出粘滞的现象,我们的食欲也会随着疾病的发生下降。脾胃湿热证产生的机制是身体之中存在湿热等邪气,且这些邪气隐藏在脾胃之中,从而导致脾胃功能失调引发疾病;④脾胃气虚证。这种证型的特点是胃脘部的胀满和隐隐作痛,在进餐之后相关症状更为显著,日常生活之中我们也会因为这一证型的慢性胃炎而感受到身体疲倦乏力。它的发生原因与日常生活饮食存在关系,如果我们的饮食不健康、不加节制、过度劳累,将会让脾胃的正气受损,让脾胃的运化功能失常;⑤脾胃虚寒证。它的特点是胃部隐隐作痛,当饮食温热或者是稍加按摩之后症状会有所缓解,不过在空腹的状态下疼痛现象会比较明显。脾胃虚寒证的发生是由于我们脾胃的阳气不足,或者是外界的寒邪侵袭,影响到了脾胃的功能;⑥胃阴不足证。该证型会让我们感受到胃脘部的灼热和疼痛,尽管明确感受到饥饿,却没有食欲,发生的原因是胃火过于旺盛,或者是发生热病之后导致胃阴受损而导致。

从不同的证型特点和发生原因可以了解到,中医认为慢性胃炎与日常饮食、情志、劳累等因素息息相关。而中医辨证施治就是要通过针对疾病发生机理调整脏腑功能,促进气血阴阳平衡,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2 慢性胃炎如何辨证施治?

当我们了解到不同整形的慢性胃炎特点和发生机理之后,应用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就非常关键。在面对肝胃气滞证时,中医的治疗策略是深入脏腑,调和气血,以恢复身体的平衡与和谐。遵循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的大原则,中医注重从根源上调节肝脏功能,以增强其疏泄之力,进而减轻对胃部的压迫与影响。治疗过程中,柴胡、香附等中药常被选用,它们具有疏肝解郁的独特功效,能够轻柔地引导肝气畅通,化解郁结。同时,配合理气和中的药物,如陈皮、枳壳等,共同协作,调节肝胃之间的气机升降,恢复其正常的运行轨迹。对于肝胃郁热证,中医同样认为肝脏功能的不调是其发病的关键。因此,在治疗上,除了疏肝解郁外,还需加入清热泻火的药物,如栀子、丹皮等,以调和胃气,消散郁热。这样,胃部的疼痛感在药物的温和作用下逐渐减轻,患者也能感受到由内而外的舒缓与安宁。

脾胃湿热证在中医辨证治疗过程中,则主要采取清热燥湿、利尿通淋等方法来清除脾胃之中蕴藏的湿热,在此基础上应用一些具有健脾和胃和清热除湿的药物,往往即可达到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当然,这一类患者生活之中还需要高度重视自身的饮食卫生,避免饮食过于油腻辛辣而导致湿热加重,饮食最好选择一些具有清热利湿功效的食物,例如冬瓜、黄瓜和山药等,从而可以增强治疗的有效性。脾胃气虚证在治疗的时候,则需要以健脾益气、和胃化湿等原则为基础,避免饮食和日常生活再对脾胃的正气形成损伤。具体治疗的时候中医一般会选择一些具有健脾益气功效的药物,来改善脾胃之气,例如人参、白术和茯苓等,日常的饮食方面则需要重视调理,注意饮食有节,避免过饥过饱,以免损伤脾胃之气。食物应以易消化、富含营养为主,如粳米、山药、扁豆、鸡肉等。此外,脾胃气虚的患者还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适当的运动锻炼有助于增强脾胃的功能,促进气血的生成。

脾胃虚寒证在辨证施治的时候坚持的原则主要是温中健脾、和胃止痛,基于这些原则,中医在药物选择的时候会倾向于具有温中散寒、补益脾气和改善脾胃虚寒症状的药物,如黄芪、桂枝、芍药等,通过增强脾胃功能,促进脾胃的气血流通,将可以较为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疾病症状。日常调理也是该证型治疗过程中比较关键的一环,饮食调理方面,脾胃虚寒的患者应该避免进食生冷、寒凉、油腻的食物,以免损伤脾胃阳气。建议适量食用一些温性食物如姜、葱、蒜、山楂、红枣、桂圆等,这些食物能够温中散寒,补益脾胃。脾胃虚寒的患者还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适当的运动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有助于增强脾胃功能促进阳气的生成和布散。胃阴不足证发生的原因则是胃火过于旺盛,导致胃阴被灼伤而产生,所以中医认为该证型的患者治疗关键在于滋养胃阴,消除疼痛症状。基于此,通常会选择沙参、麦冬、冰糖等可以养阴益胃、清肺润燥的药物来实现治疗效果。在生活之中一般也会要求此类患者保持相对舒畅的情绪和良好的精神状态,避免生活之中出现过度劳累和紧张的现象,饮食方面当然也需要以具有养阴润燥功效的食物为主。同时辛辣、燥热和油腻的食物可能对患者的胃阴形成损耗,所以需要禁食。

综上所述,中医辨证施治慢性胃炎不仅注重症状的缓解更注重整体机能的调整通过调整脏腑功能恢复气血阴阳的平衡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这种个体化、整体化的治疗思路正是中医学的独特魅力所在。在实际治疗慢性胃炎时,中医会根据患者的具体证型进行辨证施治,通过调整脏腑功能和恢复气血阴阳的平衡来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同时在治疗中,患者还需注意饮食调养和生活习惯的改善如定时定量进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等以配合治疗取得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