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减的“六环联动式”作业管理的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7
/ 2

基于双减的“六环联动式”作业管理的探索

高金娟

浙江省杭州市文三教育集团(总校)

一、作业管理现状审视:基于一次调查引发的思考

“双减”政策中指出:要“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分类明确作业总量”,以及“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学校对部分师生进行了一次作业管理调查,学校的作业管理仍存在以下问题:

1.认知“茫无端绪”,缺乏指引。

教师对作业管理完全了解只有16.6%,占比81.5%的老师认知不够深刻、全面,教师的作业布置往往以掌握知识点、考试中得分为目的,缺乏对作业育人价值的关注与研究。

2.内容“各自为政”,缺少价值。

对本校31个教学班的作业布置进行调查,发现年级内学科教师对作业布置的不均衡不协调,学科教师布置作业往往“各自为政”。

3.反馈“散而无据”,缺位管理。

教师的作业反馈只关注内容,停留在作业效度的层面,而对于作业的温度、活度无反馈,学校虽出台了相应的作业管理制度,但课业负担一直是个模糊的概念。

二、“六环联动式”作业管理的实施:打好作业管理的“攻坚战”

1.“制度环”——细化规则,避免内卷

(1)制度导航:一制一书 

一制”指学校的作业管理制度,内含作业公示制度、学科作业规范制度、作业量化制度,从“一制”的架构实现依法教学。

一书”指全校教师签订《减负提质,精巧作业》的承诺书,信守承诺,构建健康的育人环境。

(2)流程护航:两段两会

“两段”指小学1—2年级无书面回家作业;3—6年级学科作业总时长日均不超过60分钟,每天最多完成3门学科作业划分两个年段要求。

“两会”指建立“一周一复盘”的年级组作业复盘会和“一月一面”的学生代表座谈圆桌会协同沟通解决作业负担问题。  

(3)规范领航:三示三督

“三示”指通过实施“作业管理制度”、“作业公示制度”、“学科作业规范”制度公示,使作业管理切实落地。

“三督”指学校同步开展学生、家长、社会三方监督机制,定期监管,不断推动作业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2.“系统环”——责任区分,网格联动

(1)管理——链条式系统从集团教学中心的顶层架构,到校区教导处的具体实施,再到教研组的细化落地,直到备课组实际操作。

(2)开发——网络化系统 依托常态化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基于网络大数据的测评分析,实现开发—修订—审核—推行的精准指导和一体化服务。

(3)评价——数值化系统借助作业目标设计表、作业属性分析表等可视化技术路径,从作业布置、作业评定、作业完成学分的量化和后期学生“乐学之星”形成评价体系。

3.“研修环”——让作业“活”起来

(1)备课组寻找研修的落脚点 从学情分析、本册教材的内容罗列,整组单元的设计,以及目标定位几个方面梳理、创编本学科本册的作业设计,形成本年级的学科作业体系。

(2)教研组:挖掘研修的闪光点对各年级的作业设计进行勾连、迁移,形成螺旋上升的本学科作业设计体系,凸显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3)教导处:锁定研修的靶向点 学情分析与统整,建构课时作业布置单、单元整组设计单、班级作业反馈单、班级作业公示单,构建内容和管理形态相融合的作业管理体系。

4.“内容环”——,让作业“练”起来

(1)分门别类:符合学科特质

语数三精  精准定位 作为重要基础性学科,“三精”式的作业设计,课前精心预习,便于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找准“最近发展区”;课中精准练习,探索新旧知识建立联系的过程;课后精巧分层,让不同层次的孩子在课堂习得到与自身的知识和技能结合。

英科三兼  分层设计 不仅有需要掌握的书本知识,也有对于学生实验探究、动手操作、口语表达等技能要求,“三兼”式作业设计,通过兼顾作业的量、质、趣三管齐下指向优化目标。

技能三抓  满足个性 音乐、美术、体育、劳动、信息技术等学科,更倾向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专项技能的掌握,通过“三抓”式作业设计,抓课堂、抓碎片、抓童趣指向,旨在习惯养成和兴趣激发。

(2)因才制宜:遵循生本特征

拓思维:探究型作业旨在培养学生思维为目的,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进行探索与研究,如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板块,科学的实验探究。

重体验:实践型作业 旨在提升学生操作能力为目的,结合生活实际,精心设计的以实践性、创造性的学生主题活动为主要内容,如数学广角中的小调查,语文学科中的“生活连线”。

长作业:项目化作业  旨在任务驱动的背景下,让学生在整个学期中或较长的学习周期中构建知识的网络,让学生持之以恒,连续不断地学习。

(3)匠心独运:创编校本特色

师生“合约作业” 教师提前公布整个单元的作业,让学生发表对作业的意见与看法,学生和教师进行协商,就作业达成一致,赋予学生在作业上的主体地位和责任意识。

生生“互助作业”发展水平相似的同学选择同一作业,在作业上互相交流,互帮互助

取长补短,汲取同伴的智慧,来丰富作业的内涵。

师师“联盟作业” 以团队联动的形式让教师进行作业设计联盟,加强教学的力量,也让老师积累更多的教学经验,推动校本作业的实施。

5.“采集环”——风向航标

(1)截至:负担指数通过作业公示制度采集学生完成作业所需的时间,要求各科教师需精选作业,3—6年级每天作业总时长均不超60分钟,每天有一门学科不布置任何作业,即每天最多完成三门学科作业。

(2)统管:完成指数通过阶段性学能监测、期末成绩监测、项目制监测形式反映学生作业完成的情况,是否有分层作业,作业难度如何,作业的内容是否多样以及个性化解决难度任务的情况等,为提升作业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3)分享:愉悦指数通过学生座谈会、网络调查问卷、师生之间作业协商、心理健康等多种途径,了解学生对于作业的接纳度,学生完成作业时的心情愉悦程度,对于作业畏难

情绪的克服等情感态度指数的采集,为作业管理之学生心理健康方面提供参考指数。

6.“能量环”——反馈护航

(1)作业要求“限行”学校利用平台的“家校本”作业统计功能,第一时间了解各班作业量是否超标,用“限行卡”的形式护航作业时长、作业学科等组成结构,从而保证学生作业量和时长的压减落实。

(2)作业难度“限印”根据学生作业的完成的一些异常情况,如涉及作业难度、批改的,用“限印卡”的形式进行介入干预,保证下发的每份作业练习在设计意图、难易程度上

都要符合学科课程要求,敦促教师整改。

(3)作业管理“权限”管理权限的下沉,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限权卡”让学生从作业质量员、负担监察员、习惯宣讲员三个途径监管,让整个监管过程人文化、自主化。

三、“六环联动式”作业管理的实践成效:初显作业管理“三自成效”

1.作业管理“链式”自动化

建构作业管理的体系后,使得校领导、中层、任课教师都能明确职责。每天的作业公示,从而保证学生作业量和时长的压减落实。保证下发的每份作业练习在设计意图、难易程度上都要符合学科课程要求。赋予学生作业质量员、负担监察员、习惯宣讲员三个途径参与作业管理。链条式的作业管理系统,自上而下落实“双减”政策,细化作业要求,分层管理实施,确保作业管理全过程监管到位。

2.作业设计“系统”自主化

作业管理过程中,促进教师从学情出发,融入学校的特色,设计独一无二的校本特色作业。如跨学科作业加强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引导学生开展综合学习活动,运用综合、多元手段和方法来解决问题;在单元整组、大概念教学、结构化作业的理念下,设计“四单”校本作业:单元整组作业设计单、课时作业布置单、结构化作业手册、作业反馈单,帮助教师进行有效的作业研究与布置。有了机制的保障,对作业重新定义,立足课堂、立足学生的实践,团队共研,更加体现作业设计的生本、师本自主。

3.作业反馈“闭环”自治化

根据学校阶段性问卷调查反馈,86%以上的学生认为作业量刚刚好,82%左右的学生基本在校就能完成作业,学生的作业负担得到了切实的精简。与此同时,家长对学校作业负担、管理的满意度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亲子关系变得更加和谐,家校沟通更加顺畅。作业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业负担、作业接纳程度,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坚守学生的身心健康,体现作业管理的自治效果。